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又稱奧爾良王朝,始於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法國革命後被第二共和國取代。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國“二月革命”爆發

1830~1848年間的法國君主立憲制王朝,亦稱奧爾良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復辟王朝,宣布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為國王,金融資產者掌握政權。1830年 8月頒布經過修改的憲法。新憲法限制國王權力,擴大了眾議院權力,將選民的財產資格由繳納直接稅 300法郎降至200法郎,選民人數約20萬,被選舉人的財產資格由1000法郎降至 500法郎,對國民自衛軍實行改組。
路易-菲利浦對外避免和俄國奧地利普魯士英國發生直接衝突,不敢違背《維也納和約》和修改法國疆界。但繼續實行波旁復辟王朝的殖民侵略政策,入侵阿爾及利亞,1847年鞏固了在阿爾及利亞的統治。

二月革命

1830年,資產階級對被剝奪選舉權大為不滿,因而發動七月革命,法國國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為繼承人,然而亨利並未繼位。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稱奧爾良王朝。

1846年工農業蕭條,加上菲利浦施政傾向保守謹慎,沒有拿破崙支持者強調的軍事榮耀,外交不濟,人民普遍不滿,引發法國二月革命。菲利浦於1848年2月24日遜位,法國進入了第二共和國時期。

政策改革

路易·菲利浦路易·菲利浦

奧爾良派國王路易·菲利浦登基後,從未忘記自己權力的來源:七月革命期間,富有的資產階級在議會裡的運作把他捧上了台。所以路易·菲利浦在位期間始終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奧爾良王朝多次立法、改革以增強資產階級在法國政府里的影響力。他在右翼極端君主派和社會黨人及其他共和黨人之間採取中間路線,以鞏固自己的權力。
然而奧爾良王朝的最初幾年,路易·菲利浦曾推行更廣泛的改革。當時政府的合法性基於1830年法國憲法,而起草這部憲法的議會下院改革派主張宗教平等、組建國民衛隊以增強國民權力、貴族等級制度改革,以及削弱王權。路易·菲利浦和他的部長都支持這部憲法的核心觀點,然而歷史證明這些觀點中的大部分會鞏固政府和資產階級的統治,而非普及法國平民的平等和權力。所以奧爾良王朝雖然表面上支持改革,但這些改革都具有欺騙性。

工業發展

七月王朝時期,法國工商業得到較大發展。1830年工商業投資額為300億法郎,到1848年達450億法郎。開始大規模使用機器。工業革命的速度加快。1830年擁有蒸氣機 625台,1848年增至5210台。1842年,政府頒布鐵路建築法,鐵路建設獲得迅速發展。

七月王朝時期,法國工人的力量加強,他們提出了經濟和政治要求。1831年11月和1834年 4月里昂工人自發舉行起義。高呼“勞動不能生活,寧願戰鬥而死”!里昂起義是法國歷史上最早的工人起義。

失敗告終

七月王朝時期,寶石或貝殼浮雕風行一時七月王朝時期,寶石或貝殼浮雕風行一時

七月王朝的政策遭到各方面的反對,正統派的貝里公爵夫人企圖在普羅旺斯和旺代起事反對路易-菲利浦,但未得逞。查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36年在斯特拉斯堡、1840年在布洛涅兩次企圖暴動反對七月王朝,均告失敗。被排擠在政府之外的工商業資產者也要求參政。1831年 9月、1832年6月和1834年4月巴黎共和派築起街壘,反對七月王朝的統治,內政部長L.-A.梯也爾派軍隊鎮壓,在特朗斯諾南街發生了聞名的屠殺事件。

自1840年起組成蘇爾特-基佐內閣,F.-P.-G.基佐掌握實權,堅決反對改革,但是國內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1845和1846年法國農業連續歉收,1847年發生工商業危機,革命形勢逐漸形成。1847年在巴黎舉行的宴會演講、示威等活動都要求改革。1848年 2月22日工人們在巴黎街頭開始建築街壘。23日基佐被免職,24日晨,起義民眾進攻杜伊勒里宮,路易-菲利浦被迫將王位讓與其孫巴黎伯爵後,逃往國外。革命臨時政府於25日晨宣告,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七月王朝告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