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五緯

七政五緯

這三個是古時候欽天監專用的曆法 .是屬於古天文學的東西 .應是由唐朝到清朝慢慢的累積的觀星方式.最後流傳到清朝.五緯,亦稱五星,是古代中國人將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填星這五顆行星合起來的稱呼.五星與日、月合稱七政。

七政五緯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個行星它們又合稱為五緯。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特強。《詩經》“子輿視夜,明星有爛”,“昏以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說的。金星黎明鑑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所以《詩經》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木星古名歲星,逕稱為歲。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並據以紀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熒惑,土星古名鎮星或填星。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談到天象所說的水並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定星(主要是飛馬座中的兩星),《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個例子。所說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大火(即心宿二),《詩經》中“七月流火”就是一個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