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項光 身諸毛孔 流出金光 其金光端 無量化佛 諸化菩薩
以為鐳屬 安詳徐步 雨大寶華 至行者前 其象開口 於象牙上
諸池玉女 鼓樂玄歌 其聲微妙 讚嘆大乘 一實之道 行者見己
歡喜敬禮 復更讀誦 甚深經典 遍禮十方 無量諸佛 禮多寶佛塔
及釋迦牟尼 並禮普賢 諸大菩薩 發是誓願 若我宿福 應見普賢
願尊者遍吉 示我色身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 佛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 法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 僧
是諸眾等。各各胡跪。嚴持香花。如法供養。
願此香花遍十方 以為微妙光明台 諸天音樂天寶香 諸天餚饍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 一一塵出一切塵 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礙互莊嚴 遍至十方三寶前 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修供養 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無雜無障礙 盡未來際作佛事 普熏法界諸眾生 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
願此香花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 及一切天仙 以起光明台 過於無邊界 無邊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近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愍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
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南無過去毘婆屍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七佛慈悲道場懺法
弟子某等代為法界一切眾生各各一心定禮。恭請十方常住諸佛菩薩。一切聖賢。不捨悲願。為作證明。受我懺悔。惟願諸佛菩薩。一切聖賢。以天眼遙觀。天耳遙聞。他心速鑒。憐憫我等及於法界一切有情。自從曠劫直至今生。無明不覺。輪迴六道。三界升沉。身三、口四、意三、十惡無不造作。由此惡業深厚。致有三障牽纏。無由出離,是以終朝汨汨。竟夜昏昏。禪定不能習。智慧不能修。不明舍四諦之門。罔一乘之路。入正道因。恆遠三途之果常親。欲正偏邪。欲潔偏染。聖賢難入凡愚之徑易趣。如斯倒惑。伏乞哀憐。慈悲攝受。求哀懺悔。
南無毘婆屍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南無三十五佛 南無五十三佛 南無十方十佛 南無百七十佛 南無莊嚴劫千佛 南無賢劫千佛 南無星宿劫千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南無十二菩薩摩訶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禮諸佛已。次復懺悔
弟子某等。自從迷惑以來。或因貪慾造一切罪。或因瞋恚造一切罪。或因愚痴造一切罪。或在沙門中造一切罪。或在天道中造一切罪。或在人道中造一切罪。或在阿修羅道中造一切罪。或在仙道中造一切罪。或在地獄道中造一切罪。或在餓鬼道中造一切罪。或在畜生道中造一切罪。備離六道。循環往返造一切罪。五逆十惡無不備造。如斯罪相。非口所宣。非心所測。無能備舉。惟有諸佛大菩薩。他心道眼。盡知盡見。我等所作罪量深廣。無不備知。是故我今對諸佛前。求哀懺悔。惟願諸佛諸大菩薩。願賜慈悲哀憐攝受。願乞消滅。已作之罪。願乞消滅。未作之罪。不敢復罪。
南無毘婆屍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南無三十五佛 南無五十三佛 南無十方十佛 南無百七十佛 南無莊嚴劫千佛 南無賢劫千佛 南無星宿劫千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南無十二菩薩摩訶薩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禮諸佛已。又復慚悔
弟子某等。又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於其中間。在六道中所修眾善。若多若少及至一念一毫之善。願於法界眾生。同其回向無上菩提。從今慚悔之後。願見十方一切諸佛。親覲禮拜。乃至回向莊嚴無上菩提。廣及化導一切眾生。皆成佛道。而無退轉。願見十方一切尊法。常得見聞讀誦解義修行。自他兩利。至無上乘。願見十方一切諸大菩薩。六通聖眾。親覲供養。發菩提心。與眾生共願度無邊眾生。願斷無盡煩惱。願學無量法門。願成無上佛道。更異諸佛證明。若我弟子某等。倘於一生不能見諦。不生淨土。隨處受生。唯願承此慚悔發願之因。於在在處處。善惡道中。唯異不忘諸佛菩薩。廣大行願。隨類化導。隨類修行。展轉經生。期成正覺。願佛慈悲。哀憐攝受。願佛慈悲。哀憐攝受。
七佛慈悲道場慚法 終
慈悲慚法。七佛洪恩。無明頓破了緣因。業海覺澄清。邪正分明。罪相本無生。
南無慚悔師菩薩
禮慚功德殊聖行。無邊聖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回向因緣三世佛。文殊普賢觀自在。諸尊菩薩摩訶蕯。摩訶般若波羅密。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相關詞條
-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的形相。元沙羅巴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以四偈說明...《七修類稿》),俾拾級而登,於是叢林制度遂遍行於江南,迄後世不衰。叢林...)。至於叢林古規的職事,則有首座、殿主、藏主、莊主、典座、維那、監院...
詳細內容 -
懺法
和逆生死流各十種心)。規式頗詳,而盛行乎江左矣”(《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光明懺法》(智顗撰)等(見《國清百錄》)。三階教有《七階佛名》,又稱為《禮...不空譯《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此外唐末知玄(即悟達國師809—881...
簡介 簡歷 發展歷程 -
虛雲
,即虔心奉佛,誦讀經書,習學儀規。次年,依妙蓮受具足戒。這時玉堂公仍在...而不知蹤跡。師則“隱山後岩洞,禮萬佛懺,不敢露面”, 即以禮懺的苦修形式逃避...的親職教育,與中國當時三教並重的文化傳統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可概括其親職教育為儒佛...
人物簡述 家庭背景 人物生平 年齡之謎 禪法 -
佛教禮儀
禮儀、南傳佛教禮儀和藏傳佛教禮儀。漢傳佛教禮儀基本禮儀第一節 敬佛 殿者,王所居:佛謂之大醫王,能醫眾生之煩惱生死大病,又中國最初佛教初傳入...。未經寺內職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為了保持佛地...
詞義 漢傳佛教禮儀 藏傳佛教禮儀 -
淨土叢書
民國黃智海述第八冊 註疏部之七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三卷 清達...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一卷 明成時輯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一卷第四 淨土十疑論 一卷 隋智顗說附法照慧日傳 蓮華勝會錄文 淨業禮懺儀...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目錄 -
雲棲寺
,寺宇敗落。1964年12月3日,雲棲寺蓮池大師塔壇和佛像在文革中拆除...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回答:先夫持佛名,臨終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聞語感動,遂寄...
名稱由來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祖師列傳 創寺歷程 -
朝暮課誦
的阿難贊佛發願偈十八句。有的寺院規定在事忙時可以不念《楞嚴咒》這堂功課...《三十五佛名禮懺文》整理,前增五十三佛,後綴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和普賢十大願...詞義是指佛教徒在朝起寅時和暮休申時所必做的法事儀軌.解釋『舉佛音聲慢...
詞義 解釋 歷史緣起 課誦儀制 課誦意義 -
普賢
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論題,依禮懺誦經之有相行,達成感見普賢之旨。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四十說普...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
來源 解說 密教釋意 普賢道場 普賢聖誕 -
大乘佛教
七世紀左右,大乘佛教在吸收婆羅門教咒語、宗教儀規和瑜伽術身體訓練方法...:“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人天。”(注2. “雜阿含...對手非佛說,並最終藉助政府力量判定對方非佛說而將其徹底消滅。大寺一派傳往東...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思想特點 四大菩薩 主要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