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橋

七仙橋

在槐蔭村處處感受著濃郁的文化氛圍。據村委會副主任王毅介紹,村民為了紀念董永與七仙女的傳奇愛情,把七仙女常走的石拱橋稱為"七仙橋",把七姐妹洗過澡的池塘稱為"七仙池",還在那棵老槐樹下建了一座槐蔭廟,並把這個村子改名為"槐蔭村",村子附近有一個小山丘,是七仙女被召回上天的地方,稱為"上天台"。此外,還有織錦樓、外八字相門、相門場、上馬礅等古蹟遺址。 在槐蔭村頭的老槐樹旁,可以看見七仙橋殘留的一截橋墩,橋身已在1998年發洪水時被衝垮。據說,原先的七仙橋是一座半圓形的石拱橋,半徑約三米多,橋的跨度有七米,橋寬三米六。與眾不同的是大橋的四角各有一個石制龍頭,伸出橋外有一尺六寸,看上去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因此,村民們把大橋稱作"大龍橋"。 大橋修建於清朝鹹豐年代,建造工藝很高,整座橋身沒有鋼筋水泥,完全是石頭疊石頭,靠著均勻受力,使得橋身平衡堅固。一個半世紀來,大橋不知承載過多少重物,這恐怕是大橋受損、垮塌的主要原因。 沿著七仙橋向北走不過數百米,就到了槐蔭廟。據《丹徒寺觀》記載:"上黨鎮槐蔭村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村民便在傳說中曾為二人作月老的槐樹下立廟,奉樹為社神。"《丹徒寺觀》在"寺觀溯蹤"篇,詳細記載了槐蔭廟的緣由。槐蔭廟遺址在上黨鎮槐蔭村。漢代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即發生於此。村民為紀念這段天上人間的婚姻往事,特在槐蔭樹下建廟,並將廟與村名定為槐蔭,以示天長地久的愛情證物永存。

基本信息

簡介

在槐蔭村採訪,處處感受著濃郁的文化氛圍。據陪同採訪的村委會副主任王毅介紹,村民為了紀念董永與七仙女的傳奇愛情,把七仙女常走的石拱橋稱為“七仙橋”,把七姐妹洗過澡的池塘稱為“七仙池”,還在那棵老槐樹下建了一座槐蔭廟,並把這個村子改名為“槐蔭村”,村子附近有一個小山丘,是七仙女被召回上天的地方,稱為“上天台”。此外,還有織錦樓、外八字相門、相門場、上馬礅等古蹟遺址。

在槐蔭村頭的老槐樹旁,我們看見了七仙橋殘留的一截橋墩,橋身已在1998年發洪水時被衝垮。據說,原先的七仙橋是一座半圓形的石拱橋,半徑約三米多,橋的跨度有七米,橋寬三米六。與眾不同的是大橋的四角各有一個石制龍頭,伸出橋外有一尺六寸,看上去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因此,村民們把大橋稱作“大龍橋”。 大橋修建於清朝鹹豐年代,建造工藝很高,整座橋身沒有鋼筋水泥,完全是石頭疊石頭,靠著均勻受力,使得橋身平衡堅固。一個半世紀來,大橋不知承載過多少重物,這恐怕是大橋受損、垮塌的主要原因。

沿著七仙橋向北走不過數百米,就到了槐蔭廟。據《丹徒寺觀》記載:“上黨鎮槐蔭村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村民便在傳說中曾為二人作月老的槐樹下立廟,奉樹為社神。”

《丹徒寺觀》在“寺觀溯蹤”篇,詳細記載了槐蔭廟的緣由。槐蔭廟遺址在上黨鎮槐蔭村。漢代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即發生於此。村民為紀念這段天上人間的婚姻往事,特在槐蔭樹下建廟,並將廟與村名定為槐蔭,以示天長地久的愛情證物永存。

2009年農曆七月初七,由村民自發集資修葺一新的槐蔭廟如期竣工,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典禮,附近數十里的村民、香客3000餘人會集於此,場面蔚為壯觀。新的槐蔭廟黃牆金瓦,莊嚴氣派,為董永與七仙女的美麗傳說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傳說

聽村裡的老人說,原先“七仙橋”和“七仙池”北首有個小山丘,高不過10來米,有一畝地大小。傳說七仙女的六個姐姐就是從這裡下來幫小妹織綢的,後人把這個山丘叫做“上天台”。

後來,七仙女也是從上天台被玉帝招回天庭。上天台上有塊桌面大小的方石,上個世紀50年代還在,後來就不知去向了。上天台上有一棵千年古樹——榿兒樹,長得精瘦精瘦的,槐蔭村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曾經看見過。據說,七仙女含淚將兒子丟棄在這棵榿兒樹下,用手指在樹上寫下“棄兒董仲”四個大字,從此這棵“榿兒樹”就改名叫“棄兒樹”。遺憾的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上天台被夷為平地,“棄兒樹”也未能倖免,那塊地方已被村民砌了房屋。

經過“上天台”向村里走不多遠,就看見傳說中的傅員外家的老樓房。眼前的老樓房看上去斷垣殘壁、破舊不堪,但是透過磚雕門樓、花格門窗,仍可以想像此樓昔日的風采。老樓房前長著一棵百年銀杏,枝繁葉茂,好像在向遊人訴說傅家曾經的富有與氣派。老樓房為董永和七仙女的東家傅華員外所建。

因為老樓房的木製神龕里供奉著千姿百態的木雕鎦金神像,據傳有七十二廟的菩薩,還有人說足有1000尊菩薩,所以又叫“千佛樓”。千佛樓建築奇特,木材框架結構銜接精巧,雖然樑柱粗壯,但整座樓沒有一個公母榫頭,令後人驚嘆不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