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七七忌、累七齋、七七日、齋七日。蓋人命終後至受報間稱為中有,中有之壽命但極於七日而死;死而復生,未得生緣,輾轉而至七七日,自此以後定得生緣,方受報,此間親屬為亡者修法追福,可轉劣為勝。[藥師如來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梵網經卷下、瑜伽師地論卷一](參閱‘忌日’2885)
相關詞條
-
七七
做七,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
-
七七[網賺培訓講師]
做七,亦稱“齋七”、“理七”、“燒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舊時漢族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
-
齋七
解釋: 1.舊時人死後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 齋七的次數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齡做七次�p五次�p三次不等。
-
張靜齋[小說人物張靜齋]
張靜齋是在《儒林外史》中登場的虛擬人物,曾是明代腐敗封建社會毒害的知識分子,後為附炎趨勢的官僚階級典型。
-
張靜齋
張靜齋是一個名人,於1887年生於黃縣(今龍口市) 窪里村,1930年,脫離政界回鄉任教,歷任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文史館副館長等職,1973年病逝於濟南。
-
宋版福建建陽十王羅漢大會齋牒
福建是宋代印刷業最發達的地區。在福州,北宋就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佛經刻印,證明當時已有一大批精良的刻版工匠。而閩北的建寧地區,更集中了較多的印刷作坊,書籍...
背景 組成 主要特徵 意義 背後的故事 -
去佛齋論
《去佛齋論》是唐代李翱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
魯學齋日記(外二種)
三四五八月……………………………………… 四一五二月…………………………………… 四一五三月……………………………………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至正庚子重陽後五日,再飲謝履齋光漾亭,履》
仙客新來殷七七,佳人老出楚香香。 乾時懶上平蠻策,度世惟求辟穀方。 光漾亭中詩易老,不須春夢到西堂。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