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歷史經歷
明朝末年,世道很亂。滄州孟村一帶,更是兵燹戰禍,民不聊生。丁發祥生於孟村鎮的一個家底較為殷實的小康之家。他自幼習武,頗有些功底。為保護家產之計,他又隱於村外土窯之中,苦練了整整三年,技藝遂臻精熟。
丁發祥為人樂善好施,性格沉靜內向。每天暗裡堅持練功,常年不輟。雖武藝超人,但輕易不外露,有隱士君子之風。
康熙十五年(1676),俄羅斯帝國的兩個大力士來華,在燕京(北京)擺下擂台,並張貼海報,欲與中華武林高手一決雌雄,言語中視炎黃子孫如草芥,多不敬之辭。
當時,京都技擊家雲集,那能咽下這口氣,紛紛上台較量。這兩個大力士人高馬大,北極熊一般的身軀,力大如牛,是當時俄羅斯首屈一指的人物,武功也甚是了得。京都的技擊家上台後,少則一兩回合,多則十幾回合,就被打下台來。一連幾天,上去的幾十名熱血男兒非死即傷。兩個洋力士見無敵手,躊躇滿志,言語癲狂。訊息傳到宮廷,康熙皇帝十分震驚。兩洋人在京都如入無人之境,栽面子事小,讓外邦視我為病夫,頓起覬覦之心事大。遂召集百官,商量對策,舉薦能人。這時,朝班中達嘛肅王出班啟奏,舉薦丁發祥,說此人可擔此重任。
原來,前不久丁發祥北游燕京時在街上遇一烈馬狂奔,他怕馬傷人,上前攔擋,馬掉身趵蹶子,想踢倒他。丁未及多想,揮掌攔截,一下子把馬蹄子斬斷了。這馬原來是達嘛肅王府的兵丁拉丁發祥見王爺,王爺見他武藝高強,遂留他府上教徒傳藝。丁發祥深居王府,外面的事並不知道。聞訊後,第二天便趕赴擂台,時兩洋人見無人敢再上台,正山吹海擂。丁發祥飛身上台,通過姓名後便與一洋人交了手。二人行拳過步,丁發祥以守為攻,並不急於發招。洋人正在勝利的狂熱中,並沒有把丁發祥放在眼裡。丁發祥看準機會,在二人貼身的剎那,一個暴肘擊中對方。拳諺云:寧挨十手,不挨一肘。這一肘足有千鈞之力。洋力士當場口吐鮮血,昏倒地上。另一洋人不服,接著較量,沒有幾個回合,又被丁發祥擊翻在地。
丁發祥連挫敵手,為國揚威,群情振奮。喜報傳到宮中,康熙皇帝大悅:“召見以獎之,一時王公大臣多以詩歌匾額贈之”。此事廣傳於民間,並記載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修訂的《滄縣誌》上。
丁發祥烈士
1933.3年參加革命,團員,任贛東北機關保衛隊戰士,1934年5月在德興縣同甫作戰犧牲,時年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