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發祥[清代回族武術高手]

丁發祥[清代回族武術高手]

丁發祥(1615年-1694年),回族,字瑞羽,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丁莊子村人,明清武術家、八極門第二代宗師、滄州十大武術名人之一 。 丁發祥自幼隨父親丁夏習武,練習家傳查拳、彈腿、和戳腳。順治七年(1650年),丁發祥拜“邋遢道人”黃絕道長為師,學得八極拳。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孟村鎮回族武師丁發祥到北京登台打擂,一舉擊敗兩個沙俄大力士,康熙封其為”鐵壯士武俠”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丁發祥病故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自幼習武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丁發祥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丁莊子村一個家底較為殷實的小康之家。丁發祥自幼隨父親丁夏習武,練習家傳查拳、彈腿、和戳腳。為保護家產之計,丁發祥隱於村外土窯之中,苦練技藝 。

順治七年(1650年),丁發祥遇到雲遊的“邋遢道人”黃絕道長,學得八極拳,當時,八極拳包括八極長拳和八極短打兩種練法。丁發祥每天暗裡堅持練功,常年不輟。雖武藝超人,但輕易不外露,有隱士君子之風 。

比擂揚威

丁發祥比擂 丁發祥比擂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丁發祥遊歷至燕京(今北京),在街上遇到一個肉店夥計推著一輛載有幾百斤牛、羊肉的獨輪車被一水溝所阻,他便上去幫忙,把小車平穩的推過溝去。肉店老闆便收他為夥計,幫他料理肉鋪。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丁發祥北游燕京時,遇達嘛肅王的烈馬失控,丁發祥上前攔截,並揮掌斬斷馬蹄子,達嘛肅王遂留丁發祥到府上教徒傳藝。同年夏,以尼果賴為首的沙俄代表團到燕京(北京),並在前門設擂,丁發祥登擂,以“暴肘”擊敗大牤牛、二牤牛兩個沙俄大力士 。

懲惡揚善

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開始,丁發祥捐出了朝廷賞賜的金銀重資修建成了北京得勝門、山東濟寧、河北孟村及孟村丁莊子等地的清真寺。丁發祥手持康熙帝賜的尚方寶劍雲遊各地,治貪官、斬污吏,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為回漢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事。

康熙三十年(1691年),雲遊至山東濟寧州,住宿在清真寺,並請示工部對清真寺進行了修繕 。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丁發祥病故 。

主要成就

武術成績

丁發祥自幼習武,將查拳、彈腿、戳腳功夫習於一身,後有幸得識黃絕道長,學得絕技巴子拳,練就了縮身如弓蓄力,出手如爆竹生花,騰躍身輕如燕,力舉千斤的絕技 。丁發祥在花甲之年,登神州第一擂台,用巴子拳擊敗沙俄大力士,獲康熙帝親封名號,題寫“笑龍匾”——“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上殿不下拜,見官大一級”和黃馬褂等物賜給丁發祥,賜尚方寶劍,免孟村農民賦稅(直到清末),並將“巴子拳”更名為“八極拳”。自此,八極拳名揚天下。丁發祥此後遊走江湖,懲惡揚善,傳承並發揚光大了八極拳,使之成為國術瑰寶 。

武術傳承

八極拳是中華武術十大拳種之一,是丁發祥作為八極拳二世將八極拳廣泛傳播,徒弟有達嘛肅王、大內侍衛總教頭張四成等。張四成遵師之遺命將八極拳傳回丁發祥的故鄉孟村,張四成的徒弟有吳鍾等。吳鍾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後,遵師命為完成師爺丁發祥之遺囑,在在孟村鎮開宗立派,正式成立八極拳門派 。當時孟村人拜在吳鍾門下為徒的有丁孝武、吳永、王長錫等人,後丁孝武和吳永又將八極拳傳給羅疃村人李大仲、張克明。張克明又將八極拳傳給兒子張景星,張景星又將八極拳傳給李書文,李書文又將八極拳傳給霍殿閣。從此,八極拳在滄州一帶開始盛行和流傳。八極拳後人將“邋遢真人”黃絕道長尊為八極拳一世,將丁發祥尊為八極拳二世,張四成和達嘛肅王為八極拳三世,吳鍾、張景星為八極拳四世,李書文為八極拳五世,霍殿閣為八極拳六世 。

人物評價

報刊評價

滄州市人民政府網:滄州十大武術名人之一 。

中國網:丁發祥為御外辱、揚國威、光大中華武術做出過突出貢獻 。

滄州新聞網:丁發祥力挽“中華第一擂”,為滄州十大武術事件之一 。

名人評價

康熙:鐵壯士武俠;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

親屬成員

父親:丁夏 。

兒子:丁梧鳳,武舉,官封五品貴州守府。

藝術形象

年份名稱備註
2006-04-10《中華第一擂》文獻記錄片
2018《中華第一擂——大俠丁發祥傳奇》 丁文江編著電視劇本

後世紀念

壁畫《鏢不喊滄》局部 壁畫《鏢不喊滄》局部

2015年11月12日,由王春周創作,以展現丁發祥等滄州武俠的風采的壁畫《鏢不喊滄》,在中國美術館參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