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8年,考入灤縣匯文中學,畢業後任國小教員。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宣傳民眾,發展黨組織。1940年,任冀東東部行政辦事處主任,組織民眾進行抗日鬥爭。1942年,任中共路南工委書記兼路南辦事處主任。後任中共冀東四地委書記、十三地委書記兼十三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積極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反“掃蕩”游擊戰爭。1944年,在豐潤縣楊家鋪戰鬥中壯烈犧牲 。
主要事跡
1936年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期間,曾到河北整頓省委,批判了黨內的關門主義,灤縣黨組織的工作重點從城內轉向農村,縣級黨組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丁振軍在發展灤縣黨組織方面立了首功。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丁振軍忙得不可開交。他被中共京東特委任命為特派員,到稻地一帶發展黨組織和抗日游擊小組。9月,華北人民武裝自衛委員會冀東分會成立,他參加了分會,並作為灤縣代表之一參加了在多餘屯召開的冀東十縣抗日人民代表會議。是年冬末,為支援活動在遷安的華北抗日聯軍冀東遊擊第一支隊,趙玉清與丁振軍按照特委的指示,從灤縣抽調14名抗日骨幹補充到支隊。有人提出要保存灤縣的武裝實力,丁振軍堅定地說:“支援一支隊就是保存實力的根本,我們應當派最勇敢的人,最好的槍去參加”。
1938年6月,中共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田家灣子召開會議,決定發動冀東抗日大暴動。
丁振軍盼望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他將自己的名字丁凱改為丁振軍,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黨創建軍隊,打擊日寇,保衛國家。
田家灣子會議後,丁振軍被任命為冀東抗日聯軍的第四總隊政治主任,並以冀熱邊特委特派員的身份,到冀東西部薊縣、玉田、遵化一帶傳達特委會議精神,宣傳並組織暴動。
丁振軍離開灤縣前,給他的老同學李健全留下一張字條,上書:
冀東抗日暴動在即,……數年的奔走呼號,為大義的驅使,現在開始兌現。為兄若有不幸,可代為照顧家眷。
1938年7月6日,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的風暴首先從灤縣港北捲起,10萬義軍如從天降,遍及冀東。
開灤趙各莊礦有一支土匪孫成章拉起的隊伍,打著抗日旗號,發展到500多人,在榛子鎮一帶為非作歹。1938年7月下旬,丁振軍帶領抗聯第四總隊通信隊進駐榛子鎮,匪首孫成章公然下令收繳了通信隊的武器,並將丁振軍關押起來。丁振軍嚴厲譴責孫成章不積極抗日反而吞併抗聯隊伍的倒行逆施,責問道:“眼下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日寇!我一非日寇,二非漢奸,為何囚我?你殺了我沒關係,可是怎么再打抗日的旗號?”孫成章見丁振軍不好對付,又懾於八路軍第四縱隊的壓力,不得不放了丁振軍。根據八路軍第四縱隊黨委決定,要改編孫成章部,丁振軍擔負了引蛇出洞的任務。他號召榛子鎮周圍的聯莊會聯合行動,對孫成章部形成包圍態勢。戰鬥激烈之際,丁振軍只帶3名赤手空拳的戰士從北門入城,將孫成章誘出城外,擒獲。八路軍第四縱隊黨委決定將孫等4名匪首帶到鐵廠,核實他們的罪惡,將匪首處決,為當地人民除了一害,同時改編了隊伍。9月,丁振軍隨李運昌帶隊東征盧龍、撫寧,準備到都山建立抗日根據地,後來接到西撤命令,在返途中又參加指揮了孫羅寨戰鬥。孫羅寨一戰,消滅偽滿軍一個營。10月,冀東抗日聯軍奉命往平西撤退,中途受挫,丁振軍又隨李運昌返回豐灤遷邊區,重新組織抗聯隊伍,堅持山區抗日游擊戰。
1939年夏,按原計畫準備發動第二次暴動。丁振軍在灤縣中南部廣泛聯絡老抗聯隊員,組成200多人的隊伍,並被任命為第二十八團團長,準備率部開往平西。後來,上級又決定把丁振軍留在豐灤遷堅持地方工作,丁振軍顧全大局,服從組織決定,留下來從事艱苦卓絕的開闢新區的工作。
從1939年8月到1942年8月,這三年是冀東抗日民主政權的初創階段。丁振軍受命於中共冀東區黨分委,負責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應該是什麼樣子?丁振軍腦子裡還沒有清晰的目標,需要在艱苦的實踐中探索。丁振軍滿懷信心,迎難而上,他深入到豐潤縣腰帶山區的黃昏峪、馬莊戶、潘家峪、王官營、胡各莊、左家塢、皈依寨和灤縣西部夏官營、陳官營、馮莊一帶村莊,認真聽取各階層對中國共產黨政權政策、經濟政策、對敵鬥爭政策的反映。1939年10月,冀東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在豐潤馬莊戶建立,丁振軍以此開始了艱苦的試點工作。此時,他擔任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冀東辦事處主任的職務,代表行署管轄冀東東部政權。
豐灤遷聯合縣在抗日烽火中誕生,丁振軍晝夜操勞,連續籌辦兩期政權建設訓練班。沒有現成的教材,他和秘書把學員集中在一起談體會、談經驗、談教訓,對這些用鮮血和生命得來的經驗教訓進行綜合篩選,提煉出精華,晝夜編寫成極有指導意義的教材。
他們總結出5個方面的問題,作為抗日政權建設的主幹內容:
1建立基層政權的政策和策略,主要是對偽政權採取打擊和爭取相結合,以爭取為主。
2反蠶食鬥爭,主要表現在對政權的爭奪方面,而不是武力的強弱。要善於通過各種方式的工作,將敵人的一面政權轉化為抗日的兩面政權。這種改造與反改造的鬥爭,是錯綜複雜的反覆較量。
3必須建立穩固的和比較穩固的村政權。在抗日的一面政權,設村辦事員,負村長之責。
4建立武裝組織。村級要普遍建立抗日游擊小組,負責保衛村政權。
5統一戰線工作要層層抓,沒有牢固的統一戰線,抗日政權就不可能鞏固。
華北日偽軍的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給冀東新開闢的抗日根據地造成極大損失。豐灤遷聯合縣的4位縣長相繼犧牲,主力部隊轉移到長城以北活動。留在地方的領導幹部面臨嚴峻的考驗。丁振軍沒有被險惡的環境嚇倒,他帶領留下來的同志堅持鬥爭,一面指揮冀東東部地區的軍民反“掃蕩”,一面進行戰地調查研究,同時,還親自擔負起豐灤遷聯合縣政府縣長的工作。1942年4月下旬,丁振軍根據調查所得,針對第四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反“掃蕩”和反“蠶食”問題,給縣委書記周文彬寫了一份調查報告,提出了“合理負擔”過“左”、個別辦事員脫離民眾、加重農民負擔等問題。這個報告印發到各縣區,得到基層幹部的一致好評,大家都稱讚丁振軍政策性強,實事求是。
丁振軍經過近3年的政權建設的探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1942年8月,地委作出開闢北寧路南地區的決定,派丁振軍擔任這一地區的黨政軍總負責人。
丁振軍走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大範圍的調查研究。他帶領十來名幹部從灤縣陳莊出發,晝伏夜出,連續一個多月,走遍了灤縣、樂亭的大部分村莊,了解到許多與路北截然不同的情況。主要總結出三條:一是雖然據點多,但大據點不多,敵人的兵力分散,統治力量薄弱;二是偽職人員被我方爭取的可能性很大;三是民眾抗日的思想基礎很好。在這樣的條件下,開辦黨員幹部訓練班、組織武裝都是可行的。
為了適應大規模開闢路南的需要,丁振軍又從路北基本區調來100多名區村幹部,經短期培訓,輸送到第一線。
第二個問題是軍隊。1942年9月,丁振軍著手組建路南第一支團級抗日武裝,以兩支小游擊隊為基礎,組成“晉察冀軍區第十三軍分區第一區隊”,併兼任政委。
正在這時,日偽第五次“治安強化運動”開始了。灤河大橋慘案、張各莊慘案、潘家戴莊慘案相繼發生,灤縣北部一度成了無人區。
在嚴重惡化的環境中,丁振軍抓住一條綱,這就是統一戰線;他掌握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保持黨的獨立性。
這是路南工作委員會的一次匯報會。
丁振軍以工委書記兼區隊政委的身份主持了會議。
丁振軍侃侃陳詞:“總的原則是隱蔽開闢”,“在廣泛發動民眾的基礎上,紮實地開展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組織抗日武裝,發展黨組織,建立民主政權。就是這個順序,不能顛倒,不能亂來。”
丁振軍熱情讚揚了第三、第四、第五區組織“齊心會”的作法,說:“齊心會”名符其實真正把民眾的抗日決心集齊了,有了這個組織,共同目標就明確了——那就是打日本!民眾心齊了,就可以組織武裝發展黨員,建立黨小組、黨支部。
同時,丁振軍又嚴厲地批評了海防工作團主要負責人:
“逞能!流寇!沒有廣泛的民眾基礎,直接向偽大鄉要糧要款,人家說你是老搶兒(即土匪)!人家要躲你!要罵你!急眼了還要抓你打你!你有幾個腦袋?我們不能脫離民眾基礎,玩英雄主義、流寇主義那一套兒!”
港北是丁振軍的故鄉,屬第二總區。這裡是比較早的“抗日窩”,但“左”的傾向很突出。丁振軍毫不客氣地批評道:“一些較老的區一個時期以來,不去花力氣扎紮實實地建立黨組織,而是單純聽任兒童團、婦女會出操唱歌,讓形式主義的東西大流行,刺激敵人的‘掃蕩’。這是教訓!”
這次會上,丁振軍著重分析了路南實際,公開提出路北根據地和其它先進根據地的有些經驗在路南暫不適用,如“合理負擔”問題,路南不能搞。
丁振軍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密切聯繫路南實際,經過一年的隱蔽開闢,到1943年初,開闢工作已深入到樂亭沿海,統轄面積已達1170個村,絕大部分村莊能夠負擔抗戰義務,奠定了創造平原游擊根據地的基礎。
1943年2月初,冀東恢復基本區戰役開始後,路南工委密切配合主力部隊在路南地區開展了一連串的民眾運動。
首先組織了全區的反挖溝運動。日偽軍擬在灤縣至張各莊、茨榆坨一線挖一條封鎖溝,企圖分割路南。丁振軍多次召集一區隊和各總區幹部會,分析敵人意圖,研究反挖溝對策。他還親自指揮右馬、高官營兩次反挖溝戰鬥,摧毀了偽政府的挖溝機構,各區針對敵人採取的“分段分批、責任到保”的作法,實行了相應對策,即分區分段,責任到人,誰挖誰填,晝挖夜填,怠工曠工、製造混亂、禁運石料、毆打監工、破壞工具等,這些措施,使日偽當局防不勝防,施工進度嚴重受阻,直到青紗帳起,這條大溝也未完成。
接著,在青紗帳期間,又發起大破交通、砸偽大鄉等全區性的民眾運動。路南工委抓住青紗帳期間日偽軍龜縮大據點的有利時機,調動各縣區武裝力量,採取突然襲擊的辦法,在三五天時間搗毀56個偽大鄉,極大震懾了日偽政權,牽制了路北日偽軍。在砸大鄉的同時,對主要交通幹線和橋樑進行封鎖和破壞,割斷電話線,使敵人失去聯繫,各據點無法策應。用丁振軍的話講,就是讓敵人在短時間內變成“聾子”、“瞎子”和“瘸子”。
隋銘福原是玉田縣偽縣長,因其對共產黨實施“懷柔政策”受寵,1942年調灤縣任偽縣知事。他企圖在灤縣重演故技。丁振軍與張振宇、張鶴鳴等路南工委領導共同研究決定,對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必須從政治上將其搞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工具,揭露其漢奸面目。丁振軍幾次為《救國報》(路南版)寫社論和評論,揭露隋銘福的陰謀和漢奸罪行。在區委領導下,各區村民眾利用皮影、評劇、大鼓書、漫畫、歌謠等形式,揭露批判隋銘福。一時,婦孺皆知隋銘福是個大漢奸、大壞蛋,他的任何招數在路南都不靈驗了,為時不長便滾出灤縣。這些民眾運動的組織抓住了有利時機,建立在廣泛的民眾基礎之上,行動快,目標集中,有效地打擊了日偽氣焰,鍛鍊了幹部,激發了民眾抗日鬥志。
1943年夏,路南工委改建為中共冀熱邊特委下屬的第四地委,行政機構稱第四專署,丁振軍任第四地委書記兼專員。1944年7月,第四地委在丁振軍的提議下開辦路南暑期政治學校,進一步鞏固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丁振軍兼任該校校長。學員來自昌灤樂各縣和唐山市,同時吸收暑假回鄉的知識分子參加。教員大多是參加地委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如程力群、楊遠等,丁振軍也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工作。課程主要內容是《社會發展簡史》、《新民主主義論》和時事政策。學習結束後,部分學員倡導成立“路南文化界救國會”(簡稱文救會),丁振軍給予熱情支持,並參加了籌備組的籌備會。他對籌備組的同志說:“你們的工作,就是發展革命的文化運動和革命的統一戰線,搞好抗日民族新文化的建設。”在丁振軍的直接關懷下,文救會做了大量的文化宣傳工作,除了集會遊行、貼標語傳單、教唱抗日歌曲外,先後辦起《平民日報》、《文化陣地》等刊物,還寫出一些文藝作品,組織起“七月劇社”,後來發展成路南文工團。文救會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路南的各項工作,丁振軍也在文藝界結識了一批愛國知識分子。
1943年春,樂亭沿海鬧春荒,百餘村18萬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丁振軍心急如焚,他親自懇請地方鄉紳出謀劃策,獻糧獻款。黨內有的同志對他這種作法不理解,認為是讓地主老財在民眾中買好。丁振軍告誡大家:不要把賑災看得太簡單,它與抗日救國緊密相連,武裝鬥爭、民眾運動都講統一戰線,賑災更要講統一戰線,這個工作搞好了,我們就能團結一大批人和我們一道抗日。丁振軍海納百川的氣度,博得上層人士的交口稱讚,他們在抗日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評議合理,糧款發放得當,災民把救災糧稱為共產黨八路軍送來的救命糧。1944年4月,灤盧八區為防澇組織村民挖泄水溝。因為沒有發動上層人物參加,村落之間發生民眾械鬥,嚴重影響了挖溝進度。丁振軍到這裡檢查工作,發現這個問題後找到區委負責同志了解情況,他批示說:“你們要化阻力為動力,阻力並不是基本民眾,是那些上層人物。要把上層發動起來,讓他們去組織,去調解,要承認、尊重他們的權威。”有人又認為這是讓地主老財買好,丁振軍嚴肅地說:“讓他們為民眾為抗日出力,他們就不跟敵人跑了,這有什麼不好?”區村幹部聽後茅塞頓開,結果,排澇行動快,效果好。這一帶過去只能種耐水的稗子和紅高梁,經過排澇後,能種玉米和穀子了。老百姓樂呵呵地說:“托共產黨八路軍的福,他們來了,我們再也不吃‘手掌酥’了,人民政府征小米,我們多種穀子產小米,支援軍隊打日本。”路南上層人物中有些人懷疑路南地方武裝沒有實力,思想上行動上表現對抗日民主政府的動搖。丁振軍決定,組織區隊閱兵式,顯示一下人民武裝的威力和神采。丁振軍、張鶴鳴親自下請帖邀請當地上層人物觀禮。經過區隊閱兵,紳士們親眼目睹了子弟兵的戰鬥力和組織紀律,聆聽了丁振軍講述的抗日隊伍建設的前景,他們深受鼓舞,對路南子弟兵由懷疑而生敬意。丁振軍的寬廣襟懷,體現了共產黨人目標遠大、胸懷坦蕩的品格,人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1944年10月上旬,中共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皈依寨召開大型會議,丁振軍帶領第一區隊四連參加了會議。
10月17日拂曉,大霧。駐地哨兵發覺敵人包圍了村子,立即向丁振軍報告,丁振軍馬上派人通知其他部隊趕快合攏,準備突圍。集合完畢時,村外山頭槍聲大作,保衛部隊已被敵人咬住,丁振軍和特委組織部長周文彬、宣傳部副部長呂光、秘書長李杉、第三專署專員高敬之、第四地委秘書長趙克非等人在山下的一片窪地里商量退敵之策。丁振軍下令一區隊第四連立即輕裝,由兩個排掩護特委機關突圍。突圍隊伍剛衝到一塊坡地,便遭到四面敵人的伏擊。丁振軍久病未痊癒,身體虛弱,他鼓勵戰士們:“衝出去就是勝利!”警衛員石順和、勤務員於秀架著他繼續往前沖時,丁振軍左上額突然中彈,壯烈犧牲。
丁振軍犧牲的噩耗傳到第四地區,路南各界人民悲痛萬分。第四地委和豐灤縣委在坨里岳莊召開了丁振軍烈士追悼大會,與會者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