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峰

丁延峰

丁延峰,1963年10月生,男,山東聊城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高校任教,2002至2003年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進修中國古代文學。2004年至2007年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博士學位。現為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學習簡歷

1981.09-1985.07 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學士學位。

2002.09-2003.07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進修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

2004.09-2007.07 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

2009.08-2012.09 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85.07-1989.12聊城教育學院中文系。

1989.12-2004.09聊城師範學校語文教研室。

2007.07-2016.01聊城大學文學院、運河學研究院。

2016.01—— 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

研究方向

丁延峰主要從事明清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暨目錄版本校勘和典藏文化研究。

主要貢獻

自2005年以來,先後在《文獻》、《中國典籍與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書目季刊》(台灣)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近年來對以海源閣藏書樓為主的典藏文獻文化研究極為關注,發表相關成果論文20多篇。有些論文被專業權威期刊或文摘引用、推介、摘錄。《海源閣刻書考》於《文獻》(2005年第2期)上發表後,2005年第7期《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之“簡訊”欄目上發表推介文章:《應當重視清代刻書研究》。論文《論清代中晚期私家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之關係——以《楹書隅錄》為例》發表在2007年第4期《中國典籍與文化》上,同時被台灣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2008年總第26期(書目季刊2007年第2期)收錄。論文以一萬四千餘字的篇幅,通過實例詳細闡述了清代中晚期私家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之間的內在學術關係。

科研項目

1.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07CLSZ01)――《海源閣藏書文化研究》。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8BTQ020)――《中國私家藏書個案研究――海源閣藏書研究》。

3.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0856)――《海源閣善本敘錄》。

科研成果

1.《海源閣刻書考》,《文獻》,2005年第2期。

2.《<隋書·經籍志>之“梁有”考釋》,《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3.《<闕題>詩非杜甫作》,《杜甫研究學刊》,2005年第3期。

4.《“南瞿北楊”藏書之比較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第4期。

5.《海源閣楊氏著述考》,《文獻》,2006年第2期。

6.《傅增湘與海源閣遺書》,《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年第4期。

7.《〈楹書隅錄〉誤定版本考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4期。

8.《關於〈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的幾個問題》,《書目季刊》(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台灣學生書局出版),2006年第40卷第2期。

9.《丁丙藏宋本<鹹淳臨安志>考略》,《新世紀圖書館》,2006年第2期。

10.《楊以增年譜略稿》,《歷史文獻》,2006年第10輯。

11.《論清代中晚期私家書目與〈四庫全書總目〉之關係――以〈楹書隅錄〉為例》,《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4期。

12.《〈柏梘山房集〉版本考略》,《山東圖書館季刊》,2005年第4期。

13.《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辨誤三則》,《歷史文獻研究》,2007年總第5期。

14.《<藏園群書經眼錄>補正七則》,《圖書館雜誌》,2006年第8期。

15.《<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六則》,《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6期。

16.《包世臣佚文輯考》,《古籍研究》,2007年下卷。

主要著作

海源閣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9月。

海源閣藏書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3月。

古籍文獻叢考,黃山書社,2012年9月。

山東清代楊氏藏書文化世家研究,中華書局,2013年12月。

海源閣善本敘錄,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8月。

楊以增年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獲獎記錄

2005年南京大學法鼓人文獎學金。

2006年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一等獎。

2006年第九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博士生二等獎。

2007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第二屆程千帆獎學金。

2007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第八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7年聊城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8年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8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