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師承
丁嘉耕自幼酷愛書法,研究書法30餘年,曾師從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我國書壇泰斗沙孟海教授。在浙江工作的13年間,得到沙老在理論和實踐的悉心指導,使丁嘉耕書法在短短的幾年間出現質的飛躍。30年前,沙孟海大師對丁嘉耕寵愛有嘉,曾預言“堅持數年,定有大成”。
九十年代初,以其優異成績先後考入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專業大專、本科班深造,在校學習的6年間,我國書法學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歐陽中石教授對其面授機宜,使丁嘉耕書法理論與實踐都有了明顯提高。 他諸體皆能,楷宗晉唐,工整秀麗;行書初宗“二王”,後轉師宋四家,線條厚重而流暢,章法錯綜而有致;隸書法漢碑,古樸渾厚,清靈飛動;篆書亦精。同時他在藝術之路上,廣采博收,在文學、攝影上均有成就,從而豐富了書法的底蘊。
丁嘉耕在他艱辛坎坷的書法藝術生涯中,一方面修煉人品,一方面修煉書品。書法大師李鐸先生讚揚他不貶友人,正氣凜然。
丁嘉耕軍旅生涯的30多年中,先後在南京軍區、第二炮兵、總後勤部機關工作,30歲就被組織選拔擔任總後勤部政委秘書、豐富的人生閱歷鑄就了丁嘉耕健全的人格和儒雅的品位,善於選擇,敢於放棄,取捨自如。為人親和、大氣、容人、執著、守諾,講真話、辦實事,就像他的書法一樣,韜光養晦,外柔內剛,寵辱不驚,不卑不亢,以其優秀的品質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受到同道的讚賞。
重要影響
丁嘉耕在中國書壇出道較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的書法就引起當時老一輩書壇大師林散之、肖嫻、啟功、任政等關注,1989年,浙江省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其書法作品2幅,發行200餘萬份,發行全國,少年得志,名震江南。
八十年代初,丁嘉耕有500多幅書法作品通過浙江省天台山佛教交流流傳日本,其書法在日本國有一定影響。
丁嘉耕四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的接見。近十年來《新華文摘》、《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以及各大書法專業報刊用100多個整版,數百篇新聞、通訊、報告文學、各類圖片向社會廣泛傳播 。
大事記
1、2013年2月,丁嘉耕作為書法家代表出席2013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再次引起全國觀眾的廣泛關注。
2、2013年9月6日,在烏克蘭基輔語言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將丁嘉耕書法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該學院。
3、2013年9月1日,丁嘉耕作客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翰墨音緣》節目,與著名節目主持人王梁向全國觀眾談藝術與人生。《翰墨音緣》是中央電視台為書畫藝術家搭建的高端藝術訪談類節目,時長40分鐘。
4、2013年10月1日------7日,丁嘉耕書寫歌名、著名歌唱家王宏偉演唱的《天地人心》在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播出28次,丁嘉耕的名字與王宏偉的歌聲將走進全國的千家萬戶。
5、2013年7月,丁嘉耕作客上海電視台,與著名節目主持人劉曄向上海觀眾談藝術與人生。
6、2013年2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在人民大會堂接見著名書法家丁嘉耕。
7、2013年2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顧秀蓮在北京接見丁嘉耕。
8、2012年11月,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全國政協禮堂接見丁嘉耕,並進行親切交談,賈慶林主席在觀看丁嘉耕的書法後非常高興地表揚“丁嘉耕書法傳統功底很深”,“丁嘉耕書法名氣很大”。丁嘉耕向賈主席簡要匯報了自己的書法學習的艱辛歷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發了新聞。
9、2013年9月20日,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在總後接見丁嘉耕。
10、、2008年10月,丁嘉耕書法作品作為國家文化符號,搭載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飛船飛越太空,是全國唯 一同時搭載2幅書法的書法家。
11、2011年,丁嘉耕3幅書法作品再次作為國家文化符號搭載中國神舟八號航天飛船飛越太空,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
12、2011年,丁嘉耕書法2幅作為國家文化符號搭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13、2012年,丁嘉耕搭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書法作品隨中國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地面。
14、2013年,丁嘉耕搭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2幅書法作品,隨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地面。
15、2012年,丁嘉耕書法作為國家禮品中國廣播代表團饋贈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副秘書長接受饋贈。
16、2012年3月,丁嘉耕為39集電視連續劇《兒女情更長》題寫片名,其字瀟灑飄逸、清新脫俗,外柔內剛,富有個性。中央電視台一套在每天晚8點黃金時間播映。丁嘉耕的書法作品和他的名字將進入全國億萬觀眾的視野。
17、2006年以來 ,丁嘉耕書法在北京昆玉河畔西三環中央電視塔東側以及紫竹路展示書法8幅。是首都在內環線展示書法第一人,他的書法遍布北京海淀、朝陽、西城、東城等八大城區。另有書法十餘幅刻石於北京千靈山風景區等。北京奧運會期間,丁嘉耕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視窗,向來自世界200多國家的來賓展示中國書法藝術,美國、英國、德國等世界各國媒體圖文並茂的予以報導。被譽為中國首都的一道文化風景。
18、2006年11月20日至2008年4月20日(展期15個月),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丁嘉耕書法北京捷運展。展覽書法作品135幅,分布於天安門、王府井、西單、復興門、建國門、北京火車站、前門等31個捷運站。據專家統計,參觀者約2億多人次。(北京捷運年客流量6億多人次)。是全國在捷運舉辦個人書法展第一人,創個人書法展覽參觀人次全國第一。(展覽期限從2007年1月起由三個月延期為15個月),取得了巨大成功。
19、2008年9月,丁嘉耕赴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荷蘭、義大利等歐洲八國進行書法交流。
20、2011年7月16日,由總後勤部政治部、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書法家協會、鹽城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先生題寫展名的“丁嘉耕書法全國名城巡迴展”在他的故鄉江蘇鹽城隆重開幕。開幕式由北京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田伯平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南京軍區原政委雷鳴球上將發表講話,盛讚丁嘉耕書法所取得的成就是鹽城的驕傲、南京軍區(丁嘉耕曾在南京軍區工作長達13年)的驕傲,也是解放軍的驕傲。鹽城市副市長朱傳耿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辭。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趙南起上將、總後勤部張文台上將、南京軍區方祖岐上將等30位著名上將以題詞、打電話、寫賀信等形式向丁嘉耕表示祝賀。出席開幕式以及親臨參觀的還有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白呂少將、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軍區司令員王賀文少將、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王海棠少將。江蘇省鹽城軍分區常委、軍分區政委宋修明,鹽城軍分區司令員金川。另外,江蘇省、鹽城市黨政軍領導、當地駐軍和文藝界著名人士近千人也參加了開幕式。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網路電視台等數十家中央和地方媒體向全國進行了及時充分的報導。《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美術報》等中國書壇主流媒體均以整版予以報導。由此,丁嘉耕書法將在長達數年內在北京、上海、南京、瀋陽等全國眾多名城巡迴展出並進行書法講學。
21、2011年5月,丁嘉耕應國家體育總局之邀,為全國重大體育賽事“中華龍舟大賽”題寫徽標,中央電視台五套,先後在黃金時段播送100多次,丁嘉耕書法為全國億萬觀眾廣為熟知。
22、2014年5月18日, 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後勤部政治部大校、著名書法家丁嘉耕全國名城巡迴展,在江蘇蘇州甪直江南文化園開幕。蘇州市黨、政、軍900餘人出席開幕式。
由總後勤部政治部、北京市文聯、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書法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丁嘉耕書法全國名城回展是由作者本人發起,以個人書法展的形式,計畫用15年時間,巡迴全國著名的文化名城,旨在以書法文化弘揚名城文化,以自己的書法藝術為當代城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自己的貢獻。
丁嘉耕研究和創作書法30餘年,是近年來我國書壇聲譽鵲起的軍旅書法名家,是全軍書法的領軍人物。其書入選國內外書法展100餘次,多次榮獲全國書法一等獎。丁嘉耕書法全國名城巡迴展,從2011年啟動後,引起了中國書法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先生題字,解放軍30多位上將題詞祝賀。這次巡迴展共展出丁嘉耕書法作品100餘幅,集中展示了丁嘉耕2014年最新創作的精品力作。
此次巡展中,被譽為“天宮墨寶”的搭載中國神舟七號、八號、九號、十號航天飛船的四個手卷揭開神秘的面紗,首次向公眾展示。書法作品豐富多樣,真、行、草、隸、篆五體皆備,尤以小楷、行草見長。巨幅行草作品方祖岐將軍詞《九江狂瀾》,用筆濃、淡、枯、濕,變化多端,令人盪氣迴腸。顯示了作者幾十年的藝術修煉和寬博的文化底蘊。受到蘇州藝術界的高度讚揚。
開幕式上,蘇州市文聯副主席邢靜代表蘇州市文聯講話,南京軍區老政委方祖岐上將,蘇州市委常委、蘇州軍分區司令員楊晉,吳中區委副書記周雲祥,淮北軍分區參謀長方丹等黨政軍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
23、2014年9月12日上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北京市文聯、台州市人大常委會、政協台州市委員會、台州軍分區、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辦的丁嘉耕書法全國名城巡迴展在浙江省台州市書畫院隆重開幕。
第二炮兵原政委隋永舉上將,總後勤部原副部長左建昌中將,原浙江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王賀文,台州市委書記吳蔚榮, 台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兵, 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薛少仙, 市委常委、台州軍分區司令員金來州, 台州軍分區政委溫景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斯球, 市政協副主席陳惠良, 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葉維軍, 市政府秘書長陳才傑, 市政協黨組成員、台州書畫院院長陳廣建等出席開幕式。
丁嘉耕現為總後勤部政治部編研室主任,兼任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是著名的書法家、作家,我軍書法的領軍人物。丁嘉耕書法全國名城巡迴展是以書法文化弘揚名城文化的一次巡迴全國的個人書法展,2011年在江蘇首展,已巡迴北京、鹽城、蘇州等多個城市。這次展出的作品共170餘幅,是丁嘉耕從近年創作的300餘幅作品中反覆挑選出來的,立意新穎,格調高雅;真、行、草、隸、篆五體皆備;小楷、榜書一應俱全;條幅、對聯、手卷,形制豐富。作者用濃淡枯濕等豐富的筆法拓寬書法創作的外延,繼承傳統,嚴守法度,推陳出新,字裡行間讓大家體驗到了當代著名軍旅書法家獨特的書法造詣和軍旅情愫,領略到了台州兒女的戎馬風骨、雲水襟懷。其中,曾搭載中國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航天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同期創作、同一題材,被新聞界稱為“最神秘作品”和“天宮墨寶”的5個手卷在展覽上亮相。
薛少仙在致辭中說,這次書法展在台州舉行,既是丁嘉耕先生的長久心愿,更是總後政治部、各位首長對台州的重視和關心,對我市廣大書法愛好者來說,也是一次十分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我們將倍加珍惜,認真學習。
薛少仙指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生生不息的動力,而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突出標誌,是最重要的文化傳承之一。丁嘉耕先生書法展在台州舉行,我們不僅將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洗禮,在藝術上得到美的薰陶,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我們以舉辦好此次書法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我市的文化建設,為建設“山海秀麗、富裕和諧”的新台州作出新的貢獻。
開幕式當天,來自全市黨政軍80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台州書法界代表圍繞丁嘉耕書法藝術展開了研討 。
24、武漢展,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展覽館開幕,湖北省及武漢市黨政軍1000餘人出席開幕式。
25、黃岡展,丁嘉耕全國書法名城展在黃岡博物館開幕。
26、2016年除夕,丁嘉耕作為書法家代表出席2016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引起全國觀眾關注。
重要展事
1991年,入選中國書協、總政主辦的全軍書法觀摩展。
1992年,在中國文聯主辦的全國書法比賽中獲金牌獎。
1992年,入選中央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書法赴日本展。
1992年, 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五屆書法展。
1993年, 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第五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家作品。
1994年,入選中國書協、總政主辦的全軍書法獲獎作品展。
1996年,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名家作品展。
2010年2月15日,丁嘉耕走進北京電視台主辦的2010年北京春節聯歡晚會特輯,現場書寫對聯3幅。並向全國電視觀眾拜年。通過北京衛視向全國現場直播。後由北京電視台各頻道,在春節黃金時間滾動播出。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2002年,入選中法兩國聯合舉辦的法國巴黎世界藝術展。
2003年,入選中國當代實力派書法家作品展。
2005年榮獲中國文聯主辦的“百年盛典”中國電影百年全國書畫展書法一等獎(國家博物館、德國、法國展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頒獎,中央軍委首長致函祝賀)。
2005年,入選中國書協、人民日報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全國大型書畫展。(軍事博物館展出)
2005年,入選中國書協、總政主辦的全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3年、2007年、2009年分別榮獲全軍後勤文學最高獎——第七、九、十屆總後勤部軍事文學獎。
2009年11月榮獲筆歌中國北京電視書法大賽一等獎 。
2009年12月,作品入選中國書協、國家機關工會主辦的全國書法展(國家農展館展出)。
2011年5月,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
2011年6月,入選中國書協、總政治部主辦的全軍第五屆書法展(軍事博物館)。
2011年9月,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軍事博物館)
2012年3月,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展。
2013年4月,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七屆全國書法楹聯展。
1976年至今參加中國書協、各省書協、國家機關舉辦的全國性書法展100餘次 。
刻碑收藏
丁嘉耕書法先後有35幅被法國羅浮宮、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國美術館等重要場館收藏。在全國18個省市重要風景名勝古蹟刻碑80餘處。
書法流傳美國、英國、法國、丹麥、香港、澳門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著書立說
書法學術
1、《丁嘉耕書法集——潘洪亮將軍詩卷》(2004年解放軍出版社)
2、《中國書法名家集——丁嘉耕卷》(2004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3、《中國書法名家叢書——丁嘉耕書法作品選》(2007年文化傳媒出版社)
4、《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丁嘉耕等六人集》(2006年文化藝術出版社)
5、《中國書法名家——丁嘉耕書法新作選》(2011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6、《丁嘉耕書法專輯第一卷》(2008年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
7、《丁嘉耕書法專輯第二卷》(2010年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
8、《丁嘉耕書法專輯第三卷——中英文對照卷》(2012年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
9、《丁嘉耕書法藝術》(2013年,香港文物出版社出版)
10、《丁嘉耕書法精品集》(2015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文學著作
1、《李耀將軍傳》(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2、《周文龍將軍傳》(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3、《李真將軍傳》(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4、散文集《南窗聽雨》25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書法作品
1、出版《丁嘉耕行書黃鶴樓詞》橫幅書法年畫,向全國發行三版,共110萬張。(1986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出版《丁嘉耕書現代詩句》橫幅書法年畫,用兩種版式,向全國、日本、韓國發行122萬張。(1987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攝影專著
1996年出版大型藝術攝影畫冊《靈溪》(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
主編著作
1、主編《中國老將軍書畫集》
2、《傳世墨寶—中國老將軍書畫珍藏集》
3、《將軍書畫集》
4、《中國老將軍書畫珍藏集》
5、《共和國將軍書法集》
6、《中國百位將軍頌世博書法珍藏集》(線裝豪華本)
組織編著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歷史資料叢書》第二卷 1997年 解放軍出版社出版。120萬字。
2、《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部歷史資料——表冊》第一卷,第二卷。1999年、2009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140萬字。
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志願軍烈士錄》 30萬字。
4、《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後勤人物卷》 40萬字。
5、《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組織史》150萬字。
6、《總後勤部軍史編研工作經驗彙編》13萬字。
7、《總後編研工作手冊》33萬字。
8、《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圖片》分冊。
9、《總後勤部史學論文集》25萬字
媒體關注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以及全國新聞聯播16次報導丁嘉耕的書法成就。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新華文摘等全國70多家媒體介紹丁嘉耕書法藝術。同時,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以及重要戶外媒體連續5年展示丁嘉耕書法作品,有著廣泛的客群和重要影響力。
中國書協的主席們對丁嘉耕書法主要評價摘要:
(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評:“思逸神超。”
(二) 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沙孟海評其書:“師古能化,陳中出新,典雅秀勁,擒縱有度”。“堅持數年,定有大成”。
(三) 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評:“丁嘉耕的書法碑帖兼容,沉著痛快,儒雅秀逸,風格獨特,多有創意,富有貴族氣息。”。
(四) 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市書協主席林岫評:“取法臻乎上,馳毫雅且新”。
(五)第三屆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主任劉藝評:“丁嘉耕書法既有六朝碑刻的震撼力,也有北宋帖學的感染力。既有‘駿馬朔風漠北’那風雨如磐的壯美;也有‘杏花春雨江南’那似水柔情的優美;既有‘大江東去’的豪放,也有‘寒蟬淒泣’的婉約。這說明香港媒體曾報導丁嘉耕書法在香港拍賣價四尺中堂1.8萬元的高價絕非偶 然”。
(六)第三屆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評:丁嘉耕的書法“捃碑納帖,取博用宏。氣勢恢宏,老辣蒼勁。出唐入晉,絢麗多姿。
(七)第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會主任張飆評:“丁嘉耕的楷書,功力深厚老到,書卷氣很濃。其小楷取法東晉,下及元明,方勁典雅,遒麗逸致,有墓誌的風骨和晉人的神韻,。他的楷書妍美流便、含文包質、氣息古厚,有廟堂氣象。其小楷平和簡靜,麗質天姿,不施粉黛,在理性中流露出一種自然雅逸的氣息。行草,在審美格調上既有六朝碑版的博大開闊、沉雄廣放的一面,也有王家書風寧靜自適、淡泊蕭散的一面,既有糾糾雄氣,也有文質彬彬。在厚重的歷史傳承中營造貴族氛圍。
中國國學大師們對丁嘉耕書法的主要評價:
(一)國學大師、著名社會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費孝通副委員長生前曾評價:“丁嘉耕的書法有大象、大學、大氣、大我,所以會有大成。
(二)國學大師、著名書畫家、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評價:“丁嘉耕書法會古通今”。
◆【丁嘉耕賦並序】
◎梁思波
丁嘉耕,江蘇東台人氏,大校軍銜,現就職於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汲家鄉文化豐沛之瑞氣,扎軍營藝術之沃土,沐盛世百花齊放之春陽,聰慧加之勤奮,好學伴之善悟,熱情依之毅力,事業有成,終成大器,人中騏驥,聲名洋溢。吾為同鄉,戰友文朋,賞其品高潔,敬其藝出類,慕其才拔萃,欣然揮筆,直抒胸意,作賦贈之。
地孕驕子,聲蜚于軍旅,二槓四星扛肩;天育精靈,名震於書壇,文化使者加身。志高心雄,英武與儒雅兼備;學博藝精,才華與德藝雙馨。研四書五經,究諸子百家;通古今中外,涉天文地理;采千家之箐,濡八方之墨。融詩書文於一體,集精氣神於一身。學書而精於詩文,從文而諳於史哲。著文立說,卷帙洋洋, 筆起狂飈,中國作家冊中有名;習書舞筆,墨香灑灑,字挾風雷,書壇名家榜上有載。尊顯四海,颶揚六合,馳譽港澳,翹楚同輩。師從沙孟海,起步得大師引領,少年得志;求教歐陽公,心傳口授得真諦,修成正果;讀書法本科,積學得以厚養,夯實根基。勵志篤學,自強不息,踔厲風發,閎放專攻。心無旁騖,為求一字秀,耐得半宵寒;專心致志,為得一字穩,練至五更天。上溯秦漢碑版,下追唐宋書風。寒暑迭更,朝夕讀帖,破繭化蝶,得道有成,一鳴驚世;春秋積累,臨池學書,鳳凰浴火,功成名就,一舉千里。別開蹊徑,求靈氣,拒匠氣;法度嚴謹,樹雅氣,拒俗氣;沉靜深遠,得靜氣,拒浮氣。墨妙筆精,獨樹一幟。師古不泥古,力求推陳;承師不摹師,志在出新。沙翁贊之:“師古能化,陳中出新,典雅秀勁,擒縱有度”;中書協主席張海評之:“思逸神超”;中書協副主席劉炳森評曰:“儒雅秀逸,多有創意”;書法泰斗李鐸贊曰:“不襲時人,不貶友人,為同道所讚賞”。費孝通曾稱其書法:“大象、大學、大氣、大我,所以大成”。楷行草隸篆,諸體皆能;大小長短幅,揮灑自如。其篆書兮,婉委通變,出神入化;其草書兮,渴驥奔泉,雲霞聚散;其楷書兮,秀勁謹嚴,力透紙背;其隸書兮,古樸渾厚,蘊蓄宏深。其行書兮,落紙如飛,線斷意連。書法界對其書風,倍加推崇:既有六朝碑之震撼,亦有北宋帖學之感染;既有駿馬朔風漠北風雨如聲之壯美,亦有杏花春雨江南般似水柔情之優美;既有大江東去之豪放,亦有寒蟬淒切之婉約。旨高意宏,業著績彰,四本書法專著,創研並舉,造詣博深。偉乎,一百三十五幅書法精品,北京捷運展覽一十二月,分布三十一站廳,參觀人次兩億有餘,稱之“捷運藝術”。雄乎,數幅書法巨作,亮相中央電視塔身,舉目即視,觀者無以數計,譽之“首都風景”。壯乎,兩幅書法作品,“神七”搭載,穿長空驚蒼穹,游宇宙憾華夏,冠之“書壇寵兒”;牛乎,法蘭西揮毫,比利時潑墨,羅浮宮亮相,藝驚歐洲數國,頌之“文化使者”。首腦機關,有作懸掛;國家藏館,有品珍藏;書法大賽,有獎皆獲;名山大川,刻碑勒石;題匾書牌,熱心公益。爍爍智商,驚蒼天之神工;奇奇高人,嘆上帝之偏賜;威威軍魂,贊熔爐之造就。書才文才一身涌,亦書亦文雙棲家。書法作品,才望高雅,上駟之才;文藝佳作,才調秀出,著作等身。報告文學《李耀將軍傳》、《周文龍將軍傳》,傳奇動魄,文脈神賜;散文集《南窗聽雨》,優美動人,酷含天道;《靈溪》畫冊,美艷驚人,畫語抒懷。十一部書稿,五百萬字,參與編著,出版發行,一時之標,萬世之功。品才同修,德能共融,德以修身,行高於人。文品氣正、藝品質高、人品純潔。本職工作,不辱使命,四立軍功;業餘愛好,果碩花紅,四遠流名。嗟乎,槍筆並施,書文雙雄。當世英才,呼之欲出;一代大家,指日可待。
媒體訪談
丁嘉耕當選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接受《解放軍報》記者丁海明訪談:
2011年3月15日,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召開五屆四次理事會,軍旅書法家丁嘉耕當選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這是軍旅書法界的一件喜事。
山秀書香,室雅墨濃。記者與總後勤部政治部編研室主任丁嘉耕先生促膝而談。這位軍旅書家的風骨與襟懷,與自然和人生構成了一種靜水流深的默契,而與這個繁華而喧囂的時代,則形成了一種對應而不對立的和諧,令人如有“悠然見南山”之悟。而聆聽嘉耕先生對書法與生活、藝術與人生的深切體悟和精妙見解,則如焚香品茗,步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藝術與城市之間
記者:有人把您在北京街頭的書法,稱為這座文明古都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文化名片”,並與歐洲的城市雕塑進行了藝術功能、城市文化和中西方比較美學上的研究,認為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獨特的東方神韻。您怎樣認識書法與您生活的城市的關係?
丁:過譽了。我希望中國城市的街頭,成為書法藝術的長廊,中國書法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道風景,成為外國人觀察中國的美好印象和核心記憶之一。中國有中國的美、中國的審美,中國有中國的哲學、中國的人生,而中國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正是這種中國精神與情感的集大成者。書法,那行雲流水般的筆意墨韻,是最能代表中國的藝術形式之一,最能向世界傳遞中國人對美的理解、對和諧的理解的藝術品種之一。
我認為,書法文化對美化城市心靈、提高城市品位大有裨益。在新中國成立後一二十年中,整箇中國大、中、小城市翰墨飄香,書法製成的各種牌匾遍及大街小巷,讓人嘆為觀止。由於網路等多種新形態文化的衝擊,我們的城市出現了大量千篇一律的“電腦字”。為什麼書法在北京引起那么多人的關注?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固定模式的、一成不變的美術字讓人感到乏味。而追求個性和變化,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有著前所未有的饑渴感。中國城市,特別是中國古城需要書法點綴,需要書法的美化。如同未經省察的生活是盲目的,那么未經審美普及的日常生活則易滑入審醜的誤區。我們的城市不能只慕“西裝”忘了“漢服”,現代城市需要時尚的繁華,也呼喚傳統文化的厚重。
記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說,書法在其純粹的藝術功能以外,還在美學涵養、道德教化以及文明復興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社會責任和民族文化擔當?
丁:是這個意思。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書法藝術,在當前民族復興的大時代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在其文化屬性之外,還具有深刻的政治性、當代性和民眾性。從這個角度和高度認識書法,指的是不要就字論字地談論書法本身,而是把它放到當代的政治氛圍、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中體會和實踐書法的當代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不僅承載著保護和弘揚民族精神文化的使命,同時擔當著抵禦外來文化衝擊、抗擊腐朽文化滲透的責任。
中國是文化大國,文化類型不可勝數,僅憑中國書法就完全可以將一個都市裝點得古色古香,裝點得很文化,很有中國味。這不僅是中國元素的美感,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與傳播。每一種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深處都蘊含著其深刻的哲學體系,也都有著具備核心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載體。我看書法即是中國核心文化符號之一。
上馬擊胡 下馬草檄
——在墨痕與劍氣之間
記者:您身跨“職業軍人”與“書家墨客”兩道,真應了古人“上馬擊胡,下馬草檄”之說。在外界眼中,您的這種“文武之道”充滿著迷人甚至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丁:“文武之道”在哲學的深層和思想的高處,是融會貫通的。書法藝術是我8小時以外的必修課。8小時內,我有很多工作要處理,沒有時間顧及書法。而且,我是一個部門的主官,要考慮全局,謀劃工作,必須聚精會神。但工作再忙,始終不影響我對書法藝術的追求。相反,對我的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因為各種文化藝術都是同根共乳的,優秀的藝術家都需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蘊和精深的個性藝術修養。它們的根扎在一起,從源遠流長的文化淵源中汲取共同的文化精乳;它們枝繁葉茂,張揚著各種藝術的特徵和個性。因為研習書法,所以必須廣泛涉獵、通覽古今、兼收並蓄,由書法而學習研究文學、哲學、美學、史學等學問。這些學問有的直接作用,有的間接作用於我所從事的軍隊政治工作。同時,學習書法需要淡泊名利,需要培養過人的毅力,培養“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態,這與為人處世、為官做事都是相通的。特別是書法通兵法,書法上的很多哲理與兵法運用如出一轍。所以,人們一貫倡導培養高雅情趣,書法不失是一門於工作、人生、修養都有益的高雅情趣的藝術活動,應當成為軍隊政治工作者的必修課。
記者: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軍旅書家、詩人,比如岳飛、辛棄疾等,大都以大江東去、沉雄豪闊的文風書意見長,成為我國軍事文化的典範。我們知道,您不僅是當代軍旅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知名的軍旅散文作家和書法理論學者,您如何評價當代軍事文化?
丁:工作之餘,我搞書法、寫文章,基本上出於這樣的一種理解:那就是在文化的沉浸中涵養胸中浩然之氣,蘊蓄一種傳統而現代的文武之道。我總在想,作書與作文,應該成為一種相伴終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外化,而並不一定作為職業。而我作為職業軍人,在多年作書與作文的冷暖甘苦中,也的確體會到軍人文化、軍事文化的風雲際會。我的書法中、文章里,投射和傾灑著我作為軍人的風骨和意趣,傳達著我對博大開闊、沉雄廣放與寧靜自適、淡泊瀟散,一武一文兩種美學相得益彰的追求。古典兵學《尉繚子·兵令》說:“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這是非常深刻的認識。一支軍隊必勝的鬥志源泉何在?一個軍人不死的意志源泉何在?可以說,真正的魂,深蘊在一支軍隊的文化之中。
書法,文章,就是這種精神血脈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我們許多官兵都讀過岳飛的名詞《滿江紅》,也見過這位古代將軍氣勢如虹的手書,那字裡行間傳遞的精神氣質和豪邁心懷,有著穿透時空、穿越歷史的力量,跨越千年而依然盪氣迴腸。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的軍事文化的魂魄與魅力。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在書道與人生之間
記者:您的書法“師古能化,陳中出新,典雅秀勁,擒縱有度”,實現了古樸、典雅、遒勁、厚重與自然、流暢、豪放、瀟灑的統一,秀美與壯美的有機契合,“十年寂寞任磨洗,一紙驚人書瀚香”。您怎樣評價當前的書法和書法的發展?
丁:對書法的理解,我喜歡借用莊子的一句話:“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高妙的書法境界,不論是“駿馬朔風漠北”風雨如磐的壯麗,還是“杏花春雨江南”煙橋柳溪的優美;不論是“醉里挑燈看劍”的豪放,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在最高的藝術準則上都殊途同歸於“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
書法功夫,在朝思暮想、洗濯磨淬、日積月累。回顧30餘年的學書歷程,我沒有抄過一寸近路,下的是笨功夫、真功夫、實功夫、苦功夫。所謂“取法臻乎上,馳毫雅且新”,正是千錘百鍊而來。
書法功夫,又如古人所言“功夫在詩外”。首先,須得讀破萬卷書,經年累月讀書求索,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所有藝術植根的大地厚土。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教育我們如何從內心敬惜字紙、學以致用。其次,須得踏破萬里路。行萬里路,有時比讀萬卷書更重要。見多識廣,方可涵養胸中浩然之氣。心中江山無限,方有筆下錦繡萬千。不經過這樣的歷練,則不會心有所悟,更不可能落筆煙雲,也就永遠不可能抵達“大象、大學、大氣、大我”之境。
說到當前中國書法的發展,可以說已是春色滿園、花團錦簇。但無論何時,在去偽存真、抱朴守拙中堅守藝術陣地,在仰望崇高、拒絕媚俗中堅守精神高地,都應是書家不變的心傳,都應是書界永遠的香火。
記者:書法並非您的職業,但在您身上,書法似乎已經成為您人生的山高水遠、阡陌縱橫,深化著人生厚度、拓展著人生寬度,您與書法之間,有著某種“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和諧。您怎樣理解書學與書藝、書法與書家、書道與人生之間的關係?
丁:書法是心靈的視窗,是心靈的觀照,那連綿不斷的線條是書法家心靈的軌跡。1976年2月,我的導師沙孟海先生對我說:“書為心畫,心靈不美怎么能寫出美的字來?”所以,沙老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寫好字首先要做好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之說。柳公權有著名的“心正則筆正”之說。明末清初書法大家傅山也說,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我們翻開中國書法史冊,別的暫且不論,僅就宋代四大家來說,無論是蘇(軾)字的天真自在,還是黃(庭堅)字的縱橫奇崛;無論是米(芾)字的跌宕多姿,還是蔡(襄)字的溫厚敦實,都與他們的人品和性格有著驚人的巧合,這更加詮釋了“字如其人”之說。
所以,我常以謝絕招搖和光環自警,以“汗水入池續墨,青絲落紙化字,磨礪使毫鋒吐煙,靈悟教苦心升華”自勵,並與廣大愛好書法的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