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乍看起來,紙更像是一項不可能的發明——將木材或織物分解為細胞質膜纖維,再加水稀釋,之後倒在一個平面上任其隨意編織,便成了一張紙。但正是這項不可或缺的創造,伴隨著人類的需求橫空出世,成為記錄人類行為和情感的載體,讓記憶得以保存,讓文明得以傳承。在過去的兩千年里,造紙原料逐漸豐富多樣,從紙莎草紙、羊皮紙、牛皮紙,到印度紙、日本紙、荷蘭紙,造紙技術不斷革新的同時,更帶動了文明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萌芽和發展。生長在尼羅河畔的紙莎草,原本是埃及人的食物,為什麼會成為製作書寫紙的的原材料?昂貴但不易磨損開裂的羊皮紙,如何取代紙莎草紙而成為一種先進文明的象徵,繼而帶來文字書寫方式及字母發音方式的一系列改變?曾經鍾情於壁畫和雕塑的達文西,為什麼會被人認為“做不成任何事,因為他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紙的發明如何給予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並成就了第一個因為紙上畫作而聞名於世的天才藝術家?造紙術與印刷業相輔相成,成為推進世界文明發展的源動力,甚至有人說,沒有紙,就不會有建築學,也不會有文藝復興,工業革命更是無從談起。在這本書里,作者馬克·科爾蘭斯基帶領我們從世紀初的中國漢朝,沿著文明傳播的路徑,跨越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經濟、音樂、繪畫等領域,看造紙和印刷技術如何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迅捷。作者簡介
馬克·科爾蘭斯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曾做過《國際先驅論壇報》,《芝加哥論壇報》,《邁阿密先驅報》,《費城詢問報》的駐外記者。現居於紐約。曾著有《鹽》、《鱈魚》、《巴斯克人的世界史》、《島嶼組成的大陸:探尋加勒比的命運》、《被選擇的少數:歐洲猶太人的復興》,以及2004年初面市的《1968:撼動世界的一年》。其中,《鱈魚》獲得了詹姆·比爾德食品寫作優秀獎。作品目錄
插圖序言技術謬見
第1章生而為人
第2章飛蛾撲火
第3章伊斯蘭文化的誕生
第4章薩蒂瓦在何方?
第5章兩張毛氈間的歐洲
第6章文字于飛
第7章印刷的藝術
第8章走出美因茨
第9章特諾奇蒂特蘭和藍眼惡魔
第10章號聲嘹亮
第11章倫勃朗的發現
第12章叛逆的英格蘭
第13章由紙帶來的獨立
第14章狄德羅之諾
第15章黃蜂的邀請
第16章成竹在胸
第17章像紳士一樣死去
第18章回到亞洲
結語改變
大事年表
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