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Ⅰ)是德國於1930年代研製的一款輕型坦克,縮寫為“PzKpfw I”,其官方賦予的編號為“第101號特殊用途車輛”(SdKfz 101),1號坦克自1932年開始設計, 1934年開始生產,這款不起眼的小坦克幫助德軍於1939年和1940年擊敗了波蘭與法國。
技術特點
一號坦克A型為輕型雙人座坦克,底盤訓練車,只有上部結構,無炮塔。車身裝甲極為薄弱,且有許多明顯的開口、縫隙以及縫合處,以致這些坦克實際上並不太耐打,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連坦克的標準也配不上,而引擎的馬力也相當小。齒輪箱為標準的商用撞擊式(crash type),共有五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車身乘載系統外部有大型的橫槓,自外部連結每個路輪的輪軸直到惰輪為止。履帶的驅動輪位於前方,以致坦克底板下方有跟傳動軸從引擎經由駕駛的腳旁連線到驅動輪。兩名成員共用同一間戰鬥艙,駕駛從車旁的艙門進入,而車長則由炮塔上方進入。在艙蓋完全閉合的情況下,車內成員的視野極為不佳,實際上車長大多冒出炮塔以求更佳的視野。炮塔是藉由手來轉動,由車長負責操控炮塔上的兩挺機槍,共攜有1525發彈藥。
性能數據
類型:輕型坦克
服役期間:1934年-1954年參與戰役:西班牙內戰、中國抗日戰爭、二戰
研發日期:1934年
生產商:亨謝爾、MAN、克虜伯、戴姆勒生產日期:1935年-1940年
製造數量:1563輛(僅包含坦克型)
總重:5.4噸(戰鬥重量:5400kg)
全長:4.02米
寬度:2.06米全高:1.72米操作人數:2人(車長及駕駛員)
裝甲厚度、類型:7至13毫米
主要武器:兩門7.92毫米MG13機槍(一部分換裝了義大利制20毫米機炮)
發動機:克虜伯M305 4汽缸氣冷汽油引擎
輸出功率:60PS(59匹,44千瓦)單位重量功率:11.1PS/噸懸掛系統:橢圓鋼 板彈簧
最高速度:37km/h
最大行程:145km
最大速度:37千米/小時
傳動裝置:5前1後
無線電通訊電台:FuG2
服役經歷
除德國裝備外,1936年國民政府向德國購買了16輛(一說17輛)1號A型坦克,這批坦克都是從德軍部隊中直接調撥的現役坦克,1937年開始裝備國軍,用於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在當時1號坦克是非常先進的武器,比當時侵華日軍所使用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輛性能都要優越的多。總體評價
一號坦克非常的袖珍,全重僅僅5.4噸,長4.02米,寬2.06米,高1.72米乘員僅兩人,裝甲按現在的標準來看異常薄弱,注要武器為兩挺7.92mm MG13機槍(備彈2250發),但是,在當時的遠東地區還算是非常先進的裝甲車輛。
結構特點 本車為輕型雙人座坦克,底盤訓練車,只有上部結構,無炮塔。車身裝甲極為薄弱,且有許多明顯的開口、縫隙以及縫合處,以致這些坦克實際上並不太耐打,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連坦克的標準也配不上,而引擎的馬力也相當小。齒輪箱為標準的商用撞擊式(crash type),共有五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車身乘載系統外部有大型的橫槓,自外部連結每個路輪的輪軸直到惰輪為止。履帶的驅動輪位於前方,以致坦克底板下方有跟傳動軸從引擎經由駕駛的腳旁連線到驅動輪。兩名成員共用同一間戰鬥艙,駕駛從車旁的艙門進入,而車長則由炮塔上方進入。在艙蓋完全閉合的情況下,車內成員的視野極為不佳,實際上車長大多冒出炮塔以求更佳的視野。炮塔是藉由手來轉動,由車長負責操控炮塔上的兩挺機槍,共攜有1525發彈藥。 | |
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Ⅰ)是德國於1930年代研製的一款輕型坦克,縮寫為“PzKpfw I”,其官方賦予的編號為“第101號特殊用途車輛”(SdKfz 101),1號坦克自1932年開始設計, 1934年開始生產,這款不起眼的小坦克幫助德軍於1939年和1940年擊敗了波蘭與法國。 |
生產商:克虜伯、亨舍爾、曼、戴姆勒-賓士、克虜伯-格魯松(Krupp-Gruson)
一號坦克主要分為兩型(相對特殊的F型暫不討論),區別主要在於發動機和底盤,外觀上看A型和B型最大的區別就是,A型是4對負重輪,b型是5對負重輪,底盤更長。
一號坦克非常的袖珍,全重僅僅5.4噸,長4.02米,寬2.06米,高1.72米乘員僅兩人,裝甲按現在的標準來看異常薄弱,注要武器為兩挺7.92mm MG13機槍(備彈2250發),但是,在當時的遠東地區還算是非常先進的裝甲車輛。
1936年國民政府向德國購買了16輛(一說17輛)1號A型坦克,這批坦克都是從德軍部隊中直接調撥的現役坦克,1937年開始裝備國軍,用於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在當時1號坦克是非常先進的武器,比當時侵華日軍所使用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輛性能都要優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