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根據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規定,企事業單位的一般會計原則為:
一.企業單位:
1.企業會計應當如實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滿足有關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於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並反映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2.企業會計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
3.企業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使用者的決策相關,對使用者決策有用。
4.企業會計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5.企業的各項資產和負債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除法律、行政法規和會計準則允許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和公允價值等計量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6.企業會計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7.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處理,而不應當僅僅以其法律形式為依據。
8.企業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備可比性。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以及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相互可比。
9.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附註中予以說明。
10.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11.企業的會計處理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期間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期間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12.企業會計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和延後。
13.企業會計記錄和財務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14.企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進行會計處理。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從而影響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二.事業單位:
1.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客觀真實地記錄、反映各項收支情況和結果。
2.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巨觀經濟管理的要求,適應預算管理和有關方面了解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及收支情況的需要,並有利於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經營管理。
3.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同類單位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4.會計處理方法應前後各期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確有必要變更,應將變更的情況、原因和對單位財務收支情況及結果的影響在會計報告中說明。
5.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
6.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運用。
7.會計核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採用權責發生制。
8.有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其經營支出與相關的收入應當配比。
9.對於國家指定用途的資金,應當按規定的用途使用,並單獨核算反映。
10.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照取得或購建時的實際成本計價。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11.會計報表應當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及其結果。對於重要的業務事項,應當單獨反映。
對於補充問題。
原則
你提到的原則,對於企業單位而言:
1.歷史成本計價——上文第5條
2.謹慎性原則——上文第6條
3.配比原則——上文第10條
4.可比性原則——上文第8條
對於事業單位而言:
1.歷史成本計價——上文第10條
2.謹慎性原則——上文中沒有
3.配比原則——上文第8條
4.可比性原則——上文第3條
所以,歷史成本計價、配比原則、可比性原則是兩大準則均具有的會計原則。而謹慎性原則,僅適用於企業單位,而不適用於事業單位。
![一般會計原則](/img/1/283/nBnauM3XwATN2YjM2ITM1IjN3QTMxEzNwQTMzQTNwAzMxAzLyE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