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謝靈運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嵊州市),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原名謝公義,字靈運。他出身東晉望族“陳郡謝氏”。其父謝瑍,仕至秘書郎;母為王羲之與郗璿的獨女王孟姜的女兒劉氏。謝靈運幼年時在錢塘道士杜炅的道館中寄養,十五歲回建康,故小名客兒。靈運“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歲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公、謝康樂。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謝靈運已二十歲,出任琅玡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軍參軍,後任太尉參軍、中書侍郎等職。好營園林,游山水,製作出一種“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的木屐,後人稱之為“謝公屐”。與族弟謝惠連、東海人何長瑜、潁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
義熙二年(406年),謝靈運出仕。
義熙三年(407年)改任撫軍將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
義熙八年(413年)劉毅反劉裕,兵敗自殺,謝靈運返京任秘書丞。
義熙十一年(416年),謝靈運轉任中書侍郎。
義熙十四年(419年),劉裕在彭城建宋國,謝靈運任宋國黃門侍郎。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東晉自立,創劉宋,是為宋武帝,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食邑五百戶 ,任太子左衛率。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死,宋少帝繼位,謝靈運被權臣排擠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職一年,即稱病返鄉隱居。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任命他為秘書監,始不肯就任,經光祿大夫范泰的催促,於元嘉八年(431年)就職。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誅權臣徐羨之等,召謝靈運回朝,謝靈運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稱疾不上朝而肆意遨遊。借文帝諷旨令其自解之機,請病假東歸,二次隱居故鄉。因日夜遊宴,謝靈運於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職。
元嘉八年(431年),因決湖造田之事,謝靈運被會稽太守孟顗告發,他上書申辯。文帝知其被誣,未予追究,任其為臨川內史。但他依然荒廢政事,遨遊山水。司徒劉義康遣使收錄,謝靈運興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愛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廣州。
元嘉十年(433年),謝靈運因罪徙廣州,密謀使人劫救自己,事發,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殺害,終年四十九歲。臨死作詩:“龔勝無餘生,李業有終盡。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殞。淒淒凌霜葉,網網衝風菌。邂逅竟幾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獲巖上泯。”
謝靈運頗信佛教、道教,生得一副美須,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鬍鬚,裝飾南海祗洹寺的維摩詰菩薩佛像。唐時,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將維摩詰菩薩佛像之須,剪取一半,以備鬥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棄其餘。今遂絕。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東鄰墓故事載,已被處死的金俠客曾對解縉裔孫解必昌說:“頃亦蟬蛻羽化,如郭璞、謝靈運諸公,非真遭戮也。”
主要成就
文學
謝靈運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鮑照的樂府詩,唱出了廣大寒士的心聲,他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山水詩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楊方、李顒、庾闡、殷仲文和謝混等人,都曾有過一定的貢獻。但真正大力創作山水詩,並在當時及對產生巨大影響的,則是謝靈運。謝靈運的山水詩,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後所寫。這些詩,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細緻地描繪了永嘉、會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點是鮮麗清新,如《南史·顏延之傳》載:“延之嘗問鮑照己與靈運優劣,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此外,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鍾嶸說謝詩“名章迥句,處處間起;典麗新聲,絡繹奔會”;蕭綱也說“謝客吐語天拔,出於自然”。一方面,與顏詩的“鋪錦列繡”、“雕繢滿眼”相比,謝詩顯得“自然”;另一方面,當人們讀厭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詩,而一接觸到謝詩中那些山姿水態與典麗新聲時,自然會感到鮮麗清新、自然可愛。關於謝詩的“自然”,唐釋皎然在《詩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說:謝詩的“自然”,既不同於李陵、蘇武那種“天與真性,發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於曹植等人那種“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的自然,而是“為文真於情性,尚於作用,不顧詞彩而風流自然”。所謂“作用”,就是經營安排、琢磨鍛鍊。以此而能達於自然,這正是謝詩勝人之處,也是他開啟新詩風的關鍵所在。王世貞說:謝靈運詩“至穠麗之極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餘子所可及也”
詩歌發展史的角度看,魏晉和南朝屬於兩個不同的階段:魏晉詩歌上承漢詩,總的詩風是古樸的;南朝詩歌則一變魏晉的古樸,開始追求聲色。而詩歌藝術的這種轉變,就是從陶謝的差異開始的。陶淵明是魏晉古樸詩歌的集大成者,謝靈運卻另闢蹊徑,開創了南朝的一代新風。
在謝靈運之前,中國詩歌以寫意為主,摹寫物象只占從屬的地位。陶淵明就是一位寫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詩化的,感情也是詩化的,寫詩不過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無意於模山范水,只是寫與景物融合為一的心境。謝靈運則不同,山姿水態在他的詩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極貌以寫物”(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和“尚巧似”(鍾嶸《詩品》上)成為其主要的藝術追求。他儘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觀美,不肯放過寓目的每一個細節,並不遺餘力地勾勒描繪,力圖把它們一一真實地再現出來。如其《入彭蠡湖口》,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與體驗十分細緻,刻劃也相當精妙,描摹動態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鳴之聲、“綠野秀”與“白雲屯”那鮮麗的色彩搭配,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一詩,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細緻入微。
謝靈運的那些垂範後世的佳句,無不顯示著高超的描摹技巧,其語言工整精練,境界清新自然,猶如一幅幅鮮明的圖畫,從不同的角度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渾成,深得後人激賞。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
謝詩不像陶詩那樣以寫意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現出整體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劃,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獨立於詩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詩歌也就很難達到陶詩那種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同時在結構上,謝靈運的山水詩也多是先敘出遊,次寫見聞,最後談玄或發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記,而又常常拖首一條玄言的尾巴。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樓》。
但由於過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語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詞,非疏莫通其義”之弊。清汪師韓《詩學纂聞·謝詩累句》曾指摘謝詩中“不成句法”、“拙劣強湊”、“了無生氣”之處達五十餘條。雖不免過分,但有些的確是符合實際的。然而儘管如此,謝靈運的詩正如鍾嶸所說:“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謝靈運的詩,不僅在當時引起轟動,而且對後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唐釋皎然譽之為“詩中之日月”,“上躡風騷,下超魏晉”,雖未免過譽,但謝靈運畢竟為山水詩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從陶淵明到謝靈運的詩風轉變,正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如果說陶淵明是結束了一代詩風的集大成者的話,那么謝靈運就是開啟了一代新詩風的首創者。在謝靈運大力創作山水詩的過程中,為了適應表現新的題材內容和新的審美情趣,出現了“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和“性情漸隱,聲色大開”的新特徵。這一新的特徵乃是伴隨著山水詩的發展而出現的創新現象。這新的特徵成為“詩運轉關”的關鍵因素,它深深地影響著南朝一代詩風,成為南朝詩風的主流。而且這種詩風對後來盛唐詩風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自謝靈運之後,山水詩在南朝成為一種獨立的詩歌題材,並日漸興盛。
書法
謝靈運善隸、行、草等書,並且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據《宋書》本傳記載:“靈運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文帝稱為‘二寶’。”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如南齊王僧虔《論書》曰:“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功夫少于欣。’……謝靈運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謝靈運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不僅在他生前獲得了愛好書法的宋文帝的極高讚賞,而且在他死後數百年仍然得到書法理論家的肯定。晚唐張彥遠就在其《法書要錄》中列謝靈運書法為“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
關於謝靈運書法藝術的特點,唐代張懷瓘《書斷》評價說:“模憲小王,真、草俱美。石蘊千年之色,松低百尺之柯。雖不逮師,歙風吐雲,簸蕩川岳,其亦庶幾。”但其書法作品今已不可見。張彥遠《法書要錄》中的有關記載,有助於我們了解謝靈運的書法風格:“復見三謝兩張,連輝並俊。若夫小王風範,骨秀靈運。快利不拘,威儀或擯。猶飛湍激石,電注雷震。”《法書要錄》特彆強調實錄,“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皆著者張彥遠“前後所親見者”,而“其所不睹,空居名額,並世所傳拓者,不敢憑推,一皆略焉”。由此說明,謝靈運書法真跡,唐代猶存。
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其“博總群書,學王獻之真草,俱造其妙。或謂獻之,靈運舅也,故其得法為精。……作草字尤為人所推許。有評其書者謂:如石色松乾,吹翕風雲,簸蕩川岳,則清雄可見也。然蕭散氣韻,則恐此不能盡之,徒能狀其奔放。”
繪畫
謝靈運繪畫的題材為“菩薩像”,並且,其壁畫《菩薩像》即使經歷了晚唐滅佛浩劫,仍然倖存六壁。可見謝靈運生前所畫的《菩薩像》作品,在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而在藝術上也應該是很有自家風格的。所以繪畫界認為,謝靈運繪畫與六朝時期諸名家一樣,是占據著一席之地的:“顧寶光、袁倩之師陸探微,以善‘人物’名;謝約之‘山水’,謝靈運之‘佛像’,謝稚之‘孝子列女’等故事圖,亦皆獨步一時。”即此可見謝靈運乃以“佛像”類創作蜚聲畫壇。藏書
謝靈運錄秘閣圖書14582卷,另有佛經書籍438卷,分為645帙。比東晉李充所編《晉元帝四部書目》著錄更為宏富。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元嘉八年(431年)就職秘書監,開始率人整理秘閣圖書、補足舊文。在殷淳等目錄學家的協助下,於元嘉八年(431)冬編撰出《秘閣四部目錄》。
人物故事
才高八斗據《夜航船》記載:有一次,謝靈運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至今其他的人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裡,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遇鬼被殺
元嘉五年(428年),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里忽然有大蟲子。不久他就被殺了。
人物評價
總評
謝靈運曾自評“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其山水詩多集中筆墨於客觀山水本身的精描細摹,往往末尾綴以說理議論,極少明顯見出作者的主觀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譏。毛澤東晚年多次評論謝靈運在開創中國山水詩題材方面的貢獻。他認為,山水詩的出現和蔚為大觀,是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沒有魏晉南北朝人開闢的山水詩園地,沒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派,唐人的山水詩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並登峰造極。就此一點,謝靈運也是“功莫大焉”!
歷代評價
謝玄:我乃生瑍(謝瑍),瑍那得生靈運!鍾嶸:①若人興多才高,寓目輒書,內無乏思,外無遺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 ②謝詩如芙蓉出水,顏(顏延之)如錯采鏤金。(皆引自《詩品》)
鮑照: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蕭綱:謝客吐語天拔,出於自然。(《與湘東王書》)
蕭子顯:江左風味,盛道家之言:……顏、謝並起,乃各擅奇,休、鮑後出,鹹亦標世。朱藍共妍,不相祖述。今之文章,作者雖眾,總而為論,略有三體。一則啟心閒繹,託辭華曠,雖存巧綺,終致迂迴。宜登公宴,本非準的。而疏慢闡緩,膏肓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體之源,出靈運而成也。 (《南齊書·文學傳論》)
沈約:爰逮宋氏,顏、謝騰聲。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並方軌前秀,垂範後昆。若夫敷衽論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數,如有可言。……至於高言妙句,音韻天成,皆暗與理合,匪由思至。張、蔡、曹、王,曾無先覺,潘、陸、謝、顏,去之彌遠。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謬。如曰不然,請待來哲。
李延壽:靈運才名,江左獨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人各有能,茲言乃信,惜乎!(《南史》)
釋皎然:①詩中之日月。②上躡風騷,下超魏晉。
王勃: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滕王閣序》)
白居易:吾聞達士道,窮通順冥數。通乃朝廷來,窮即江湖去。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大必籠天海,細不遺草樹。豈唯玩景物,亦欲攄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興諭。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 (《讀謝靈運詩》)
黃庭堅:①謝康樂庾義城之詩,於爐錘之功不遺力也。然陶彭澤之牆數仞,謝庾未能窺者,蓋二子有意於俗人贊毀其工拙,淵明直寄焉耳。 ②久不觀陶謝詩,覺胸次逼塞。
唐庚:①三謝詩,靈運為勝,當就《文選》中寫出熟讀,自見其優劣也。②是三人者,詩至玄暉,語益工,然蕭散自得之趣,亦復少減,漸有唐風矣。
朱熹:晉人詩惟謝靈運用古韻,如“佑”字協“燭”字之類。[(《朱子語類》)
敖陶孫:謝康樂如東海揚帆,風日流麗。
孫承恩:山水性僻,繩墨靡拘。高才傲物,謀身則踈。彭澤天然,子亦洵美。聲詩並休,靜躁殊矣。(《文簡集·謝康樂》)
邵經邦:愚觀烏衣巷之游,真所謂芝蘭玉樹,焜耀當時。若叔源之識鑒、康樂之才美、宣遠之清悟、宣明之傑濟,然皆不得其死。……諸子非不才義豐辦,然皆剛躁負氣恃才,而持操不篤,違理過當,是以凶也。 (《弘道錄》)
何良俊:①詩自左思潘陸之後至義熙永明間,又一變矣。然當以三謝為正宗。 ②謝靈運詩,如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終是合盤。
王世貞:余始讀謝靈運詩,初甚不能入,既入而漸愛之,以至於不能釋手,其體雖或近俳,而其意有似合掌者,然至穠麗之極,而反若淡琢磨之極,而更似天然,則非餘子所可及也。鮑照對顏延之之請騭,而謂謝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若鋪錦列繡,亦復雕繢滿眼也。自有定論,而王仲淹乃謂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謙,顏延之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約以則,此何說也,靈運之傲,不可知,若延之之病,正坐於不能約以則也,余謂仲淹非能知詩者,殆以成敗論耳。(《王弇州崇論》)
江東偉:謝叔源(謝混)與從子靈運並有美名,時人謂叔源風韻為高,目望蔡肅如寒風振松,目康樂凜凜如霜台籠日。
王夫之:①嗚呼!惟其誠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見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內懷忠而外姑為佞也……若夫未忘故主,而匿情委曲以避患,謝靈運之所以身死而名辱。“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孰聽之哉? ②謝靈運、范曄雕蟲之士耳,俱思蹶然而興,有所廢立,而因之以自篡,天子若是其輕哉!何昉乎?昉於司馬懿也……而靈運、曄猶不恤死以思僨興,唯視天下之果輕於一羽,而尫夫舉之無難也。范曄之志趨無常,何尚之先知之,其處心非一日也;靈運猶倚先人之功業,而曄儒素之子弟耳,一念怏怏,而人主縣命於其佩刀之下,險矣哉!蕭道成、蕭衍之佹得也,靈運、曄之佹失也,一也。大位之輕若此,曹操所經營百戰而不敢捷得者也,故曰司馬懿昉之也。(皆引自《讀通鑑論》)
潘德輿:(謝詩)蕪累寡情處甚多。
喻文葵:情真語摯,不愧古人立言,陶詩之所以獨有千古,非三謝之所能及在此。
蔡東藩:謝靈運之被誅,當時謂其逆跡昭著,而史官獨以恃才凌物,為其致禍之由,誠有特見。靈運一文人耳,吟詩遭忌,鍛鍊深文,刑重罰輕,已為可憫。(《南北史演義》)
毛澤東:此人一輩子矛盾著。想做大官而不能,“進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願意。一輩子生活在這個矛盾之中。晚節造反,矛盾達於極點。
錢鍾書:每以矜持矯揉之語,道蕭散逍遙之致,詞氣與詞意,苦相乖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