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

詞語

拼音

yīshí

引證解釋

1.同一種事物。亦謂實質相同。《荀子·正名》:“狀同而為異所者,雖可合,謂之二實。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楊倞註:“雖有化而無別異,故謂之一實,言其實一也。”《呂氏春秋·振亂》:“攻伐之與救守,一實也。”高誘註:“攻伐欲陷人,救守欲完人,其實一也。”《淮南子·精神訓》:“無天下不虧其性,有天下不羨其和;有天下,無天下,一實也。”漢王充《論衡·紀妖》:“刻為文,言為辭。辭之與文,一實也。”章炳麟《辨詩》:“瞽師瞍矇,皆掌聲詩,即詩與箴一實也。”
2.謂真實,實在。《陸象山語錄》卷上:“千虛不博一實,吾平生學問無他,只是一實。”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十四》:“是物外有誠,事外有誠。斯亦游於虛以待物之用,而豈一實無間之理哉?”
3.一個果實。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王濬園生瓜,三莖一實。”元范梈《種瓠》詩序:“秋後瓠果成一實。”梁啓超《說橙》:“植橙之地,凡畝而容百五十株,凡株得橙中數可二百實。一實重率在三四兩之間。”
4.指結果實一次。晉王嘉《拾遺記·瀛洲》:“有樹名影木,日中視之如列星,萬歲一實。實如瓜,青皮黑瓤,食之骨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磅磄山去扶桑五萬里,日所不及,其地甚寒,有桃樹千圍,萬年一實。”

僧人

一實(1572~1625)
日本淨土宗僧。甲斐(山梨縣)人。俗姓源,字廓山,號定蓮社正譽。為高學昌信次子。十四歲出家,師事江戶增上寺存應。頗得德川家康、秀忠寵信,慶長十三年(1608)九 [P16-b] 月受命經營小石川傳道院。同年十一月,與日蓮宗日經等人在江戶城舉行宗論,咨以‘淨土三經無得道’之所因,日經稱病不答。慶長十七年八月,奉德川家康之旨,與金地院崇傳等人讀真言要文,並蒙賜《科注法華經》。慶長十九年,偕同了的投身軍旅;嘗攜密旨與豐臣秀賴商計議和之事。元和八年(1622)十月晉 1住增上寺,翌年大開講席,教養學徒。寬永二年(1625)八月二十六日(一作九月二十三日)合掌念佛示寂,世壽五十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