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軍醫生命的最後時刻(圖)

李曉紅烈士雕塑 趙世賢攝 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鬥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在中青網上開辦的網上李曉紅紀念館裡,短短几天就有20多萬人次到網上祭奠她的英靈,3000多人深情地留言。 非典期間,李曉紅和武警北京總隊醫院部分醫護人員不幸被感染。由於醫院自身條件有限,爭取轉院名額牽動著全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4月1日,轉往309醫院的4個床位終於爭取到了。李曉紅卻說:“我才28歲,年輕,免疫力強,要轉就先轉別人吧。” 4月4日,組織上又爭取到302醫院5個床位。她仍搖頭說:“我是醫生,留下來還可以照顧其他病人。讓那些病情重的先去吧。” 4月6日,組織強行把她轉走。此時,她已脈搏微弱,氣若遊絲。 “李大夫特別堅強,她說她也是醫生,有什麼新藥就在她身上試。她還主動把自己的用藥感受,病情變化說給我們聽,隨時把用藥量通過手機簡訊發給本院醫務處的同志,讓他們及時轉告隔離點的同志改進治療方法。”救治醫生和護士含著熱淚追憶說。 4月10日,李曉紅呼吸困難,醫院給她上了呼吸機,她吃力地拿起手機,給丈夫發出留言:“今天我的用藥調整了,跟院裡說一聲,我覺得激素量加大後感覺好多了,看來我們治療方案太保守了。” 4月16日凌晨3點半,李曉紅含笑辭世。 1997年7月,李曉紅從河北醫科大學畢業,走進警營,當了一名軍醫。 “對患者最大的愛,莫過於提高自己的醫術,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這是剛當軍醫時李曉紅的最大心愿。同事們說,市面上流行什麼時裝她不知道,但有什麼新的醫療書籍,她總能儘快買到,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買書成了她家庭的一筆大開支。在李曉紅住了5年的僅15平方米的小屋裡,記者看到,除了兩個舊衣櫃和一台電視機,最值錢的就算那一摞摞書。 去年冬季,在對入伍新兵進行身體複查時,李曉紅髮現一名新兵心電圖有點異樣,可複查時又正常了。李曉紅卻放心不下,“心臟方面的疑問,事關戰士的生命安危,必須搞準。”她帶上心電圖趕到北京阜外醫院,向專家求教。專家會診後,認定這個戰士患有罕見的心臟鬱積症。曉紅這才放心地拿著診斷證明回到醫院。 李曉紅是個細心的人,她從不直呼住院病人的姓名和床號,而是常常以大爺、大媽、大哥、大姐相稱。她家中的電話也成了附近居民醫療諮詢熱線。這些年,只要經她治過的患者,大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李曉紅去世後,中組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並追記一等功。(尹長兵 丁志軍 本報記者 史照棟) (責任編輯:謝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