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表

一中共表

一中共表是在屬於馬英九兩岸政策核心幕僚的台大副校長包宗和在《一個超越歷史局限的兩岸觀》文章中,提出了新的關於海峽兩岸關係新概念。再次,“一中共表”在名義上和形式上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而在實際上台灣和大陸互相不統治對方,雙方也互不隸屬,台灣不存在被矮化的問題,在實質上仍然是維持現狀。這一階段,雙方議會通過法律承認,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都屬於“大中華共和國”,只設立象徵一個中國的統一國旗和“總統和副總統”,不設立其他實質性的政府機構。

概念來源

一中共表一中共表

據《環球時報》2009年5月23日的訊息稱,馬英九智囊在日前出版的一本兩岸關係新書中,已開始建構馬英九未來兩岸政治談判的戰略性論述。屬於馬英九兩岸政策核心幕僚的台大副校長包宗和在《一個超越歷史局限的兩岸觀》文章中,提出了新的“一中共表”的概念。

“台灣遠景基金會”是台當局的重要智庫,其出版的《論兩岸關係新路向》一書由剛卸任“國安局長”一職的蔡朝明任主編,他在序言中直言,該書是就馬英九一年來推動的兩岸政策進行整體檢視評析,從而提出一套符合當前兩岸新情勢的論述。

台大副校長包宗和在《一個超越歷史局限的兩岸觀》文章中,提出了新的“一中共表”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兩岸現階段各自承認“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再共議整合的模式及整合後的“國旗”、“國歌”及“國號”,“一中共表”是以統一為取向,未來兩岸可將“共表”文字加入和平協定當中。“一中共表 ”可否成為馬英九未來兩岸政策的主張,值得兩岸關注。

一中各表

一中共表一中共表

“一中共表”PK“一中各表”

綜述

“九二共識”所包含的“一中各表”,既對兩岸關係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又潛藏著不確定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中共表”的概念,並論證了其對大陸、台灣和美國在目前階段都實現了利益最大化,最後提出從“兩岸和解”到“形式統一”再到“實質統一”的五個階段。

前言

中國從1949年以來,兩岸事實上的分裂、分治和對立已近60年。隨著2008年馬英九和國民黨在台灣執政,兩岸都將認同“九二共識”,這為兩岸的和平談判帶來的新的契機。但雙方對“一中各表”既有共識也存在這分歧。“一中各表”所表達“一中”概念的模糊性使得在具體操作中會遇到現實的衝突。鑒於此,本文提出了“一中共表”的概念。“一中共表”可以實現大陸、台灣和美國三方的共贏,對維護兩岸和平,逐步實現國家統一將具有現實的深遠意義。

內涵及意義

“九二共識”指的是1992年海基會及海協會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共識,即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國家,兩岸同為一個中國,但大陸認知的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認知的中國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是包括大陸和台灣的中華民國。“九二共識”的積極意義在於在複雜的主權爭議里求同存異,在諒解中開展兩岸交流並以此為基礎恢復兩岸協商談判。

潛在威脅和現實衝突

國民黨與共產黨雖然早已達成“九二共識”,但兩黨對此共識的解讀卻是有著天壤之別。大陸認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國民黨看重的是“各表”。這樣的結果使得“一個中國”的原則變得十分脆弱和容易誤導。“各表”的實質就是在爭“誰是中國的正宗”,而在現實中表現為:大部分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正宗”,而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正宗”,這就造成對外實質上仍然是兩個中國,兩岸始終蘊含著巨大的戰爭危險。

1、“一中各表”所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在外交上是一種互斥關係,也就是說外國你要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要么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不得同時與兩者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如果大陸多一個建交國,台灣必然少一個建交國,因此“一中各表”必然會產生現實的衝突。所謂外交“休兵”是不可做到的,如果外國主動想與“中華民國”斷交,又怎能怪罪大陸?

2、“一中各表”只是維持現實政治勢力範圍的一個過渡性和模糊性的做法。“一中各表”的潛在威脅就在於它的模糊性。這種維持政治現狀,必然使台灣主體意識的日益增強,將來國民黨若失去政權,台獨再次執政,台灣隨時會獨立,兩岸必將再次面臨戰爭。

3、在“一中各表”基礎上建立的政治互信是短暫的和脆弱的。這是因為“一中各表”

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只是在邁向兩岸和解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措施,如果中華民族長期處於這種模稜兩可的關係中,分裂是必然的,是違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因此在“一中各表”基礎上所簽訂的兩岸和平協定必然是短時期的(最多以四年任期為一個簽約期)。因此在“一中各表”基礎上創造台灣百年和平不可能實現的。

概念的提出

要破解“一中各表”的潛在威脅,又要維持目前大陸、台灣和美國的現實利益和政治格局,必需要有新思維。這就是“一中共表”,即雙方共同表述一個中國的唯一含義。

“一中共表”是指雙方都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 和“中華民國”是各自唯一代表中國的主張,而用新的名稱取代,比如雙方把一個中國都叫“大中華共和國”或“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大中華民主共和國”等。大陸議會通過法律承認,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都屬於“大中華共和國”。只要台灣不獨立,不擁有和研發核武器,不發展進攻性武器,大陸保證10-20年內不對台灣動武。台灣議會也通過法律承認,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都屬於“大中華共和國”,並承諾台灣不獨立、不擁有和研發核武器和不發展進攻性武器。台灣用“中國台灣地區”的名義與外界交往,參加除聯合國外的一切國際組織。雙方共同組團作為“大中華共和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參加聯合國,人員比例由雙方協商決定。“大中華共和國”在初級階段(10-20年內),只設立象徵一個中國的統一國旗和“總統和副總統”,不設立其他象徵性或實質性的政府機構。中國大陸地區領導人被中國大陸地區議會選舉出來後自然兼任“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被台灣直選選舉出來後自然兼任“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副總統。10-20年後“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設立象徵議會和政府或實質性議會和政府,到時雙方再談。

“一中共表”是雙方的形式上合併,而非一方吞掉另一方。它從根本上解決了“誰是中國的正宗”的問題,為台灣留足了面子,而不存在矮化台灣的問題。

可實現三方共贏

1、首先“一中共表”獲益最大的應該是台灣。

台灣的根本利益是什麼?首先是政治上求得長期和平安定的環境,其次是經濟上求得台灣地方利益最大化,再次是求得國際空間。“一中共表”則同時滿足上述三種的根本利益。

首先,雙方在名義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即“大中華共和國”,既然都是一家人,大陸就沒有發動戰爭的理由和動機,所謂撤銷飛彈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一中共表”可以使台灣獲得永久的和平環境。任何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會看到,無論台灣怎樣備戰都不可能止戰的,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解放軍是不怕犧牲的,大陸也不會吝惜經濟遭受到重創的。

其次,既然都是一家人雙方協商就會更融洽,台灣就可抓住大陸經濟崛起的歷史契機,使台灣經濟長期繁榮,台灣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這才是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一中共表”在名義上和形式上承認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而在實際上台灣和大陸互相不統治對方,雙方也互不隸屬,台灣不存在被矮化的問題,在實質上仍然是維持現狀。台灣用“中國台灣地區”的名義與世界所有國家建交,參加除聯合國外的一切國際組織,同時台灣地區領導人用“大中華共和國”副總統身份出訪一切國家,則使得台灣的國際空間無限擴大。

實際上,從歷史的長遠眼光看,大陸與台灣力量對比,時間是越來越傾向於大陸一方的,兩岸最終的實質性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規律。因此,台灣越早越主動地談統一問題,台灣的發言權才越有分量,才能真正地對台灣根本利益有利。

2、“一中共表” 在現階段對中國大陸也是獲益匪淺。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維護祖國統一是其根本利益,儘管“一中共表”只是名義上和形式上的統一,但畢竟比“一中各表”所帶來的“一中”的模糊性和不穩定性前進的一大步。名義上和形式上的統一為實質上的統一贏得了時間。在中國大陸的總體實力沒有超越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總和實力之前,大陸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因此兩岸能和平統一才是上策。“一中共表”名義上和形式上的統一為邁向實質性統一奠定了基礎。

3“一中共現階段也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向來就是模糊不清的:它一方面宣稱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但附加的條件是“反對台海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一中共表”雖然在名義上和形式上宣稱統一,但實質上仍然維持了現狀,即“雙方不互相統治也不相互隸屬,同時台灣仍然擁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獨立運作的政府”,美國仍然對台灣這影響巨大。因此“一中共表”使得維持現狀的時間變得更長了,維持現狀變得更加有基礎了。

只要各方充分認識到“一中共表”的現實利益必然會欣然接受。

由“形式統一”邁向“實質統一”

任何有歷史遠見的人都會認同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可阻擋的,中國最終完全地實質性統一也是不可阻擋的。因此,中國將來必然會從“形式統一”邁向“實質統一”。本文為其規劃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8年-2010年):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和解談判階段。

第二階段(2010年-2020年):在“一中共表”的基礎上,實現形式上統一的初級階段。

這一階段,雙方議會通過法律承認,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都屬於“大中華共和國”,只設立象徵一個中國的統一國旗和“總統和副總統”,不設立其他實質性的政府機構。

第三階段(2020年-2040年):發展“一中共表”的內涵,實現形式上統一的高級階段。

這一階段,不僅在形式上設立象徵一個中國的統一國旗和“總統和副總統”,還設立其他象徵性的政府機構,比如象徵性的全國議會和政協組織。

第四階段(2040年-2060年):實現實質統一的初級階段。(此階段可以等以後再談)

這一階段,雙方談判設立實質性的政府機構,比如實質性的全國議會、政府行政機構。

第五階段(2060年以後):實現實質統一的高級階段。(此階段可以等以後再談)

這一階段,在實質性的全國議會、政府行政機構運作的基礎上,雙方談判如何對全國軍隊實現統一指揮和管理的問題。

結論

綜上所述,從“一中各表”到形式上統一的“一中共表”再到實質上的統一,是個凝聚共識的長期漸進過程。任何有歷史遠見的人都會認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阻擋,中國最終統一也不可阻擋。只要把兩岸人民真正解放思想,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兩岸關係和諧快速發展,必然會給兩岸人民帶來真正的長期和平和永久幸福,一個和平統一的新中國最終會到來。

只要雙方把名稱改變,就可以給雙方帶來永世的和平與安寧,就可以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雙方領導人也必然會在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