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

《2007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

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執政理念上的重要升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推動上海金融業的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和非常緊迫的意義與作用,是解決金融業當前面臨的各種難題的根本出路,是開創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局面的根本保證。

基本信息

目錄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代前言)綜合篇一、提高金融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設(一)金融創新是提升我國在全球資源配置中戰略地位的必然選擇(二)金融創新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關係(三)大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十一五”時期的建設目標與任務(一)“十一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二)“十一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三)“十一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三、央行上海總部,發力金融中心建設(一)央行上海總部的建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二)引領市場創新發展(三)積極推進外匯管理的改革和創新(四)鞏固和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五)積極開展金融外交(六)注重理論研究,以科學發展觀引領金融中心建設機構篇四、2006年新生金融機構的功能及作用(一)2006年上海新生金融機構概況(二)新生金融機構的特徵(三)新生金融機構的功能市場篇五、2006年上海金融市場運行綜述(一)上海金融市場概述(二)上海金融市場運行分析六、2006年上海證券市場(一)上海證券市場發展現狀(二)股票市場的發展(三)債券市場的發展(四)基金市場的發展七、2006年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情況(一)銀行間人民幣外匯即期交易市場(二)銀行間人民幣外匯遠期市場(三)銀行間人民幣外匯掉期市場(四)銀行間外幣買賣市場(五)外幣拆借情況(六)簡要分析八、2006年黃金市場(一)市場交易情況(二)市場運行特點(三)國際黃金市場情況(四)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展展望產品篇九、金融市場創新產品運行效應評估(一)金融市場創新產品運行概況(二)金融市場創新產品運行效應評估(三)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產品創新的政策建議生態篇十、上海金融生態環境繼續改善(一)金融生態建設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上海金融生態環境繼續改善(三)政策建議人才篇十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人才現狀及對策(一)上海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國際金融中心前景展望(二)上海金融人才隊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三)上海金融人才隊伍培養的國際比較研究(四)“十一五”上海金融業人才供求的預測分析(五)最佳化上海金融人才隊伍的總體思路及對策建議十二、2006年浦東新區金融人才需求調查(一)研究方法及數據情況(二)浦東新區三大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及特點(三)浦東新區企業應對人才緊缺的措施比較篇十三、世界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最新比較研究(一)金融中心指標體系(二)GFCI構造(三)GFCl分析(四)GFCI結論(五)上海的分析思想篇十四、國內外關於金融中心命題的最新學術觀點綜述(一)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促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三個必要條件(三)金融中心形成的關鍵因素——以新加坡為例(四)金融中心的變遷:從安特衛普到倫敦(五)金融中心競爭的新變化(六)保持紐約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2006年麥肯錫報告(七)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定位:香港離岸、上海在岸(八)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國際化思路十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框架指標的思考(一)國際上關於國際金融中心指標研究的進展(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確立框架指標的總體思路(三)關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框架指標的基本構成獻策篇十六、鞏固國家中心,打造特色中心(一)鞏固國家中心,打造特色中心(二)彰顯功能屬性,尋求聯動發展(三)最佳化金融研教,多謀中心發展(四)搭建服務平台,助推中心發展附錄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一五”專項規劃二、香港“十一五”金融發展戰略思想及行動綱領三、2006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大事項

前言

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執政理念上的重要升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推動上海金融業的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和非常緊迫的意義與作用,是解決金融業當前面臨的各種難題的根本出路,是開創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局面的根本保證。1.將金融中心建設作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核心,是推進國家戰略的有效途徑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針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金融競爭日益加劇的發展趨勢,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上海偉大而光榮的歷史重任。中央一直十分關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始終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寄予厚望,歷屆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鄧小平同志1991視察上海時指出:“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要“儘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新飛躍”。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明確提出上海要實現“四個率先”,大力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的建設。

精彩書摘

2.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已經具備的條件首先,上海具有地理和交通優勢。上海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處於中國聯繫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大三角中心,背靠長江,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前通中國南、北沿海軍口世界各大洋,後貫長江流域和江、浙、皖內河、太湖流域,屬河口型海港,自然條件優越,集疏渠道暢通。近年來,上海加快推進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三港兩網”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城市集聚輻射功能顯著增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實現重大突破,上海港貨櫃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三,貨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運營。上海航空樞紐建設、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建設、市域高速公路網路架建設全面推進,磁浮示範運營線、浦東鐵路一期工程等重要交通設施相繼建成。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建設成就,與金融中心的定位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共同支撐起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中心的宏偉目標。其次,上海有著輝煌的金融歷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就已十分突出。當時,上海是金融首腦的集中之地,在上海的43家銀行公會會員銀行中,有35家的總行設在上海。這些銀行業巨頭喝著咖啡,就能把拆息牌價、匯兌行市決定下來,再電告全國,各地據此作為本地行市的依據。上海是外資銀行的集中地,1936年上海的外資銀行有27家,超過東京的11家,孟買的13家和香港的17家。上海金融業對國際金融業的形成具有有力影響。1933年新加坡和豐銀行發生擠兌,當地僑領深恐波及另外兩家僑資銀行即華商和華僑銀行,要求在上海的中國銀行給予支持。當中國銀行宣布給予“無限制援助”後,風潮即告平息。上海是全國金銀、外匯、證券市場的中心,貨幣發行的樞紐。1933年上海銀錢業的庫存現銀為4.56億元,其規模之大和交易量之巨,“雖不足與倫敦、紐約媲美,然凌駕法、印、日而上之”,遠遠超過巴黎、東京、大阪和孟買。第三,上海是全國的製造業基地和長江三角洲的龍頭城市。自1992年以來,上海的經濟成長速度已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經濟產業布局已基本建成“三、二、一”的新型產業體系,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中心城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中心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已達到7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