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村研究》

《魏公村研究》

《魏公村研究》由周泓編著,於2009年10月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從歷史人類學和社會史的角度,考證了北京魏公村及其歷史主體由金、元、明、清、民國迄今,隨都城政治中心空間位置轉移之形成、變遷、復歸及其社會生活。認為族群與其信仰是可跨越的。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魏公村研究
作者:周泓 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魏公村研究魏公村研究

開本:32開
ISBN:9787508728872
定價:¥26.00

內容簡介

本書從歷史人類學和社會史的角度,考證了北京魏公村及其歷史主體由金、元、明、清、民國迄今,隨都城政治中心空間位置轉移之形成、變遷、復歸及其社會生活。認為族群與其信仰是可跨越的。
基於蒙元的怯薛(宿衛)出仕與蔭敘制度作為參與創元的畏兀兒人仕官入朝、充任重臣的文化機制和政治空間,認為家族、宗族制度,不僅僅是漢人社會的文化根基或核心,而且是其他族體具有的深層依託和信任鏈,因而亦成為其擴展的內因和方式。它是社會交往結構的圈層格局解說。
詮釋了族群社區的自我重構與政治空間構建的關係,提出族體的空間過程和記憶資本與其歷史地位和政治信任繫結。同時認為,即使在中國政治權力中心所在的京城——國族文化建構的中心地,亦存在多位異元或同一性之外的邊緣文化。主張族屬研究應注重族體自身的歷史認同,對於族體的建構行為,非贊同純粹注視社會競爭資本的功利目的,而關切族性之源因。彌補了以往京城該群落的研究,以及官方民族史和中心與邊緣學理。

作者簡介

周泓,女,生於1964年。1987年獲得遼寧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獲民族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獲民族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工作,現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史研究,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約八十篇,專著《民國新疆社會研究》,《群團與圈層——楊柳青:紳商與紳神的社會》。獲得1995年國家“寶鋼”獎一等獎;1998年美國CBOL亞太研究一等獎;1999年吳文藻學術基金一等獎;2001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與社會科學套用研究博士項目一等獎;2004年國家博士後獎勵基金;2006年國家留學基金。

目錄

內容提要
前言
壹 歷史的重構與魏公村的考證
一 畏吾(畏兀)村其名、其地
二 畏兀(畏吾)村:從族邸、陵園到廟宇、村落
三 都城畏兀兒人的當地化及穆斯林化
貳 魏公村考察、考證紀實
一 “新疆街”重建與文化競演
二 覓尋史影:文獻與寺廟
叄 魏公村文字考證與資料
一 魏公村名址考證
二 聚落及家族考證
三 內地畏兀兒漢文化與其人物考證
四 社會生活史考證
五 都城畏兀兒信仰與廟宇考證
六 京城空間史考證
肆 晚清、民國北京寺廟信仰形式:世俗化與理性化
伍 京城維吾爾社群:邊緣與建構中心
一 都城維吾爾人的空間移動
二 金一元畏兀兒人由次中心到中心:政治信任與上嫁
三 畏吾人與明清外戚及仕宦政治:邊緣與次中心及民國南倚原點
四 邊緣與建構中心
五 歷史社區的復歸
六 京城維吾爾人隨政治中心的歷史位移
七 中心與邊緣學理討論
八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