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技術和原理共分12章,力求深入淺出,不致費解。全身各部位共25章的描述側重於檢查技術、MRI表現和臨床價值評估,以科學性、實用性和新穎性見長。目錄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二章 常規脈衝序列
第三章 快速脈衝序列
第四章 磁共振對比劑
第五章 血液流動現象與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六章 MR彌散成像和灌注成像
第七章 磁共振波譜學
第八章 其他特殊成像技術
第九章 MRI設備基本構造和發展
第十章 偽影的產生和防止方法
第十一章 磁共振生物效應和安全性
第十二章 磁共振成像技術發展及其趨勢
第十三章 眼和眼眶
第十四章 鼻腔鼻竇
第十五章 耳和顳骨
前言
磁共振成像(MRI)的誕生為舉世公認的20世紀醫學科學的一項偉大成就,對醫學實踐雖已產生巨大影響,但其無限潛力仍有待認識。新的技術序列不斷發展,磁共振波譜(MRS)充滿令人信服的前景;MRI三維重建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結合必將替代血管造影診斷。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放射科主任周康榮教授,作為中國第一部詳盡的《體部磁共振成像》的主編顯然是非常合適的。20世紀80年代初周康榮醫生作為訪問學者來到麻州大學醫療中心(UMMC)放射科,這是我本人的榮幸,那時已顯露他將對中國放射界產生深遠影響,他主編的這本當代《體部磁共振成像>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該書覆蓋了體部MRI的各個方面,並附有大量圖例注釋,MRA和肝臟章節內容尤為豐富,堪稱E乘之作。
科普讀物(十四)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