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未來某年,在外太空的空間站“普羅米修斯”上駐紮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切斷了空間站和地球的所有聯繫。心理學家克里斯·凱爾文博士(喬治·克魯尼飾演)受命去調查這些科學家的神秘行為。
“普羅米修斯”圍繞著一個液體星球Solaris鏇轉進行勘察,這個星球蘊藏了神秘的能量。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科學家小組組長是凱爾文博士的好朋友吉巴里安,正是他要求凱爾文前往“普羅米修斯”幫助他們。到達空間站以後,凱爾文震驚的發現吉巴里安已經神秘的自殺了,而小組的另外兩位科學家則情緒極度不穩定,經常出現妄想的症狀。他的意見現在對“普羅米修斯”的前景至關重要。
這一切,似乎都與神秘的Solaris星球有關。凱爾文自己也陷入了神秘的境遇之中。Solaris讓他死去多年的妻子蕾亞重新復活了,給了他第二次愛情的機會。蕾亞的死曾經使凱爾文陷入生活痛苦的裂縫中,現在他有了機會,可以修補他們之間的關係,彌補自己深深的內疚和悔恨。而復活的蕾亞則經歷了一次(也許應該說若干次?)真正的重生,和重生帶來的痛苦。
Solaris給人們帶來的是回到過去,改變一切的機會么?還是命運早已注定,回到過去也不過是重複曾經的錯誤?
演員簡介
心理學家,離家若干光年,面對死而復生的妻子和其他光怪陸離的事件,這樣的角色絕對難以駕馭。索德伯格想到的第一個人選就是與他合作過《至激關係》和《11羅漢》的喬治·克魯尼,而後者也欣於從命,並且非常珍視這個機會。但是看上去無論如何沒有知識分子相的克魯尼,要使自己的角色讓人信服,想來並非易事。
在片中扮演妻子蕾亞的英國演員娜塔莎·麥克艾霍恩,曾經出演了《楚門的世界》、《拯救畢卡索》、《浪人》等等影片。索德伯格對她評價甚高:“她讓我想起了60、70年代法國那些極其優秀的女演員,比如讓娜·莫羅,和多米尼克·桑德。她們是機智、性感、複雜的女人,不是姑娘,而是女人。”也許期待她的演出,比期待克魯尼的心理學家更有些道理?
影片只有五個角色,其中扮演舉止古怪的年輕科學家斯諾的是傑瑞米·戴維斯。這個角色在索德伯格的構想中,需要與其他的人有強有力的互動,他的表演要有種怪異的能量,顯出特殊的張力。傑瑞米·戴維斯?對,就是《百萬美元酒店》里那個可愛的難以置信的TomTom, 《拯救大兵瑞恩》里也有他。這個人曾經因為在大衛·羅素(David O. Russell)的影片《打猴子》 (spanking The Monkeys)里的表演獲得過獨立精神獎的最佳新人。
第四個角色是女科學家海倫,意志堅強,由和索德伯格合作過兩次的維奧拉·戴維斯扮演。那個開始就死去的吉巴里安則由德國演員烏爾里希·圖科扮演,他在德國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吉巴里安艙里的錄像帶,後來揭露了一切的真相。
[閒言碎語]
有塔可夫斯基的珠玉在前,要說對索德伯格版的《飛向太空》拭目以待,似乎有點虛偽。尤其最近以來,他的《11羅漢》和後來似乎要回到《性、謊言和錄像帶》那樣的獨立精神之作《正面全裸》風評都不甚佳。只能說《飛向太空》讓人捏了把汗,擔心會是又一部好萊塢風格的驚悚科幻片。
作者簡介
影《飛向太空》小說原作者、波蘭科幻小說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Stanislaw Lem)於當地時間3月27日在波蘭克拉科夫市去世,享年84歲。
萊姆可謂是近幾十年來最流行的非英語系科幻小說家。截至今天,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成了41國的文字,銷量過2700萬冊。他最著名的小說《索拉利斯星》 (Solaris)曾兩度被拍成電影《飛向太空》:1972年,前蘇聯傑出導演安德列·塔可夫斯基首次將該小說搬上銀幕;2002年,好萊塢當紅導演史蒂芬·索德伯格又再度執導了同名影片,男主角是喬治·克魯尼。該小說在中國也有譯本,2003年9月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世界科幻大師叢書”收入該書。
萊姆性格倔強,曾就學醫學院卻拒絕參加畢業考核,因為看不上美國科幻小說而和美國科幻小說家協會嚴重交惡。甚至就連塔可夫斯基為他的小說所拍的著名電影,也被其貶為“太空里的《罪與罰》 ”。
萊姆的博學和睿思遠遠不止於科幻領域,他不僅是科幻小說家,也是優秀的哲學家和諷刺作家。哲學家霍夫斯塔特和丹尼特曾在他們的經典著作《心靈的我》中三處摘錄過萊姆的小說。
有人說過,如果科幻小說家能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那么肯定是非萊姆莫屬。
幕後花絮
本片改編自著名波蘭科幻小說作家斯坦尼斯洛·蘭姆的同名科幻小說,而早在1972年,大名鼎鼎的塔可夫斯基就已經把它搬上了銀幕。小說本身已經充滿了對生命的思考,老塔的版本更是充滿了內省和對靈魂的詰問。該版本詩意盎然,有個場景,男女主人公因失重而漂浮,仿佛夏加爾的畫中人似,半空飛舞,堪稱影史經典。
起初導演索德伯格對拍攝這部科幻影片並不太感興趣,因為他從來沒有拍攝過類似的題材,而且他對表現未來的科技也興趣索然。可是當他回憶起曾經看過的小說與電影時,他答應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拍攝邀請。而詹姆斯·卡梅隆和雷·桑奇尼,還有揚·蘭道所在的光風暴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則花了五年的時間與俄羅斯方面交涉,解決著作權等等問題。對卡梅隆來說,拍攝《飛向太空》幾乎是個夢幻般的計畫,他認為小說的故事全都發生在回憶與想像中,因而可以有無限開放的表現空間。索德伯格答應拍攝的訊息讓他大為激動。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明星製作班底:以《泰坦尼克》獲奧斯卡獎的卡梅隆,和以《毒品網路》獲奧斯卡獎的索德伯格。
與庫布里克和史匹柏不同,索德伯格在拍攝中並未強烈突出未來的高科技,而是更多集中在故事和人物的發掘上。然而科幻影片的硬體依然是重要的,影片的製作設計莫西納曾經與索德伯格在《11羅漢》 、 《永不妥協》等多部影片中合作,這次他給影片設計了壓抑的內部空間。光線的設計也與情節密切相關:“我們想讓‘普羅米修斯’號既真實可感,又如夢似幻。”
索德伯格拍攝的電影題材越來越多變了,從現實主義的《性、謊言和錄像帶》,到驚悚的《卡夫卡》 、驚險不失幽默的《至激關係》 ,一直到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的《毒品網路》、《11羅漢》,他正如卡梅隆所說,如同變色龍一般靈活。
相關作品:
2004年,《12羅漢》(Ocean's Twelve)
2002年,《飛向太空2002》(Solaris)
2001年,《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
2000年,《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
2000年,《毒品網路》(Traffic)
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
1998年,《戰略高手》(Out Of Sight)
主題曲插曲
01 Is That What Everybody Wants
飛向太空2002 02 First Sleep
飛向太空2002 03 Can I Sit Next to You
飛向太空2002 04 Will She Come Back
飛向太空2002 05Death Shall Have No Dominion
飛向太空2002 06 Maybe You're My Puppet
飛向太空2002 07Don't Blow It
飛向太空2002 08Hi Energy Proton Accelerator
飛向太空2002 09 Wear Your Seat Belt
飛向太空2002 10Wormhole
飛向太空2002 11 We Don't
影片評論
未來的某個時間,一個醫生接到宇航局的要求,去“Solaris”星球上空的空間站調查,那裡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太空人和科學家小組拒絕返回地球。在空間站里,兩個倖存者全都不肯跟他溝通,當夜,他在自己緊鎖的房間裡遇到了自殺多年的亡妻。她是“Solaris”上的智慧生命或者某種脫離生命存在的“智慧”傳送進來的複製人,還是一個幻象?
這就是蘇聯電影史上最佳科幻片《飛向太空》和好萊塢重拍版《飛向太空2002》的故事。
我個人認為,索德伯格是好萊塢新一批優秀導演中最好的一個,他非常了解電影和觀眾的關係,明白什麼是觀眾能注意到的,什麼是觀眾容易忽視的,什麼是必須要做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因此他非常善於在電影中藏拙,也能很快地拍出很好看的電影。
他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對於未來世界的視覺想像力,他自認比不上安德魯·尼科爾,所以也不想做無意義的努力,本片中從未出現過未來世界的全景展示,本片中99%的鏡頭都是中鏡和近鏡,極少的幾個全景鏡頭都是關於太空、空間站、飛船和“Solaris”的。而且十九出自“Lightstorm”設計師的手筆,索德伯格則把自己的精力完全集中在人物關係上。雖然缺乏特技和視覺衝擊,《飛向太空2002》仍然是一部優秀甚至好過原版的科幻電影。因為科幻電影最特出的一點,並不是預言未來會怎樣怎樣,而是可以營造一些現實世界中沒有的情境,來考驗人性,或者說:折磨自己的主人公和觀眾。
喬治·克魯尼扮演的男主角開始時保持清醒,拒絕接受這個“復活”的亡妻,把她扔進了宇宙空間。可這個事件卻激發了他對亡妻的回憶,最終令他期待“Solaris”送來另一個複製人。當他如願以償後,他決心不管這人是真是假,都要帶她回地球去,重新開始,彌補自己心中最痛苦的遺憾。女倖存者極力反對,男倖存者渾渾噩噩,反而是複製人自己回憶起了自己已經死去的真相,最終了解到自己只是根據科學家腦中記憶製造的幻象,不但不是人,甚至不是真的“複製人”。她不願意按照別人的意願存在,選擇了自殺。結局是空間站向“Solaris”墜落,男主角重返地球,遇到亡妻,並發現自己也已經是個複製人,那么他又是根據誰腦海中記憶碎片拼成的?是亡妻的複製人嗎?他自己是記憶的克隆,還是記憶的克隆的記憶?
我認為《飛向太空2002》比原版更出色,因為它增加了這對夫妻在地球上相遇相識相愛到悲劇首場的過程,與兩人在飛船中共處這一主線交叉剪輯在一起,一實一虛,產生出精彩的化學作用。因為在觀眾看來,飛船中的一切是虛幻的,地球上的才是真實的;而電影接近結尾時,我們才發現,在電影中,只有飛船上的一切都是真實發生了的,地球上的事情卻完全來自男主角的回憶,而回憶往往是增加了主觀色彩而且靠不住的,這也是為什麼片中地球上永遠在下雨的一種解釋。
這電影不長,只有九十分鐘,看電影的時候,我常常想起《十誡》 ,它們都在探尋生命的意義,但又給不出答案。《飛向太空》的主題可以有非常多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由“我”本人給出,而是要按照別人所了解(或者誤解)的版本。就像複製人自殺前對克魯尼所說的:“我不知道我是誰,我甚至不是你妻子,我只是你記憶中的那個人。你記得我愛你,我就只能莫名其妙地愛你。你記得我自殺,我就有自殺傾向。可也許我並不那么專一,也很少會想自殺。”
生命是不能被了解,只能被記憶的。再親密的人,你最多也只能記得他許多的細節,卻根本無法了解他的靈魂。所以,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愛的是你自己的感覺和記憶,當你恨一個人的時候,你恨的也是自己的感覺和記憶。感覺和記憶通常充滿誤解,既然愛和恨都不過源於自己的誤解,生命還有什麼是真實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