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丁玲紀實文學《風雪人間》分上、下兩卷,上卷《到北大荒去》記文革前的事,下卷《“牛棚”小品》則寫文革以後的,各自獨立,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下卷中的《窗後》、《短簡》和《別離》曾以《“牛棚”小品》為題在《十月》雜誌社1979年第2期上單獨發表過,並獲“《十月》散文獎”。
藝術成就
《風雪人間》的藝術成就首先在於它真實具體地記述了丁玲從黨的高級幹部、著名作家到被打入另冊的“賤民”所經歷的種種磨難,這種磨難有政治上的、經濟上的、生活上的,還有人格上的,即人的尊嚴受到極大的踐踏。從她所遭受到的摧殘中人們可以看到極左思潮、宗派主義結合起來並掌握一定權力後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後果,會給革命事業帶來多么巨大的危害。其次,《風雪人間》在描繪丁玲所經歷的“苦難的歷程”時,還再現了許多幹部和民眾對丁玲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並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給予幫助。王震同志不必說了,延澤民同志(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主任(省農墾局政治部主任)等,凡是對她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把她當作敵人而仍以同志待之;農場職工更是從實際接觸中感到她是個好人,稱她為“老丁同志”,生活上需要什麼幫助都及時伸出援手,有的幹部對她的處境更是充滿同情,說“那個廟沒有屈死鬼”。廣大幹部的理解、同情與支持是丁玲在逆境中戰勝種種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作品對此寫得很具體、很詳盡,也很感人。最後,作品還生動地再現作者在突發事件來襲(即不幸遭遇降臨)時的沉著堅定的態度,突現她那寧折不彎的剛毅堅強的個性,以及作者對所經歷事件和所見所聞的深沉思考,這些思考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頗具哲理意味,能給人以有益的啟迪。此外,《風雪人間》有些地方還把筆觸伸進歷史的深處,再現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的側影,比如《馬迪爾旅社》一章寫到1949年丁玲受命赴巴黎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曾和郭沫若、馬寅初、翦伯贊、徐悲鴻、程硯秋、田漢、洪深、鄭振鐸、曹靖華等社會名流在那裡匯合。其中特別寫到1931年胡也頻犧牲後,鄭振鐸如何冒險熱心地照顧她,幫她渡過難關;1936年在北平見到曹靖華時,曹靖華如何幫助她同魯迅取得聯繫,幫助她逃脫國民黨特務的魔掌奔向陝北。還寫到1957年反右風暴時鄭振鐸、曹靖華被迫表態的情況以及她對此的理解。這樣作品的內容也就更豐富些,也多了一點歷史滄桑感。
從藝術上看,《風雪人間》樸實無華,看似平鋪直敘、平靜如水,實則意味深遠、頗具功力。有人問,丁玲不是說過“個人的事,沒有什麼寫頭”,怎么寫起自己的“傷痕”呢?的確,丁玲講過這句話,但那是為了回答不懷好意的人的挑釁而說的。訪美期間,她在一次講演中談了自己的坎坷經歷和對黨對祖國的九死未猶悔的心情,有人嘲笑她作為作家不去寫作卻去養雞還說養雞也有養雞的好處,有人則進一步問她是否打算以自己的經歷寫一本自傳體小說,願意的話,在美國出版一定成為暢銷書。丁玲從這些話中看到發言者居心叵測,極富挑釁性,決計“給他們上一課”,因而說了“不打算寫”、“個人的事沒有什麼寫頭”的話11。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而且把自己的經歷、個人的“傷痕”真實地寫出來,不也可以從中看到時代風雲的變幻、社會風尚的發展嗎?
女作家丁玲作品
丁玲,現代女作家。1930年5月,丁玲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出任“左聯”機關刊物《北斗》的主編,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左翼作家,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