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連續斷層解剖》

《顱腦連續斷層解剖》

《顱腦連續斷層解剖》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斷層解剖學系列視聽教材共11種。影片介紹顱腦連續斷層解剖,包括連續橫斷層解剖,冠狀斷層解剖和矢狀斷層解剖三個部分,分別裝載在三張光碟上。

《顱腦連續斷層解剖》《顱腦連續斷層解剖》
部分的連續斷層解剖均採用層厚8-10mm的連續切片標本,結合相應的MRI的T1和T2加權圖像,重點介紹每一層面的關鍵結構形態變化規律和識別方法。影片使用清晰的圖像指示箭頭,關鍵層面的進化規律配合講解,以滿足本醫科的形態教學需要。《顱腦連續斷層解剖》由山東大學醫學院製作,片長188分鐘,適用於醫學院學生和教師

基本信息

作者:山東大學醫學院
出版日期:2004年6月
編碼:ISRCCN-M22-04-0015-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師生教學
定價:¥144.00

內容介紹

斷層解剖研究還可以對比大腦左右半球的特定解剖學差別。Galaburada等認為左顳面寬大提示較高的語言能力,右顳面寬大則與音樂才能有關。Chang等認為大腦左右不對稱與腦的語言優勢區有關。王躍錢學華等則在腦的斷層標本上,利用大量的測量數據和相關分析,研究了大腦語言區的不對稱性與大腦半球的不對稱性、基底核區與松果體區的側差及性別差異等。

為給大腦內微小占位性病變的精確定位、立體定位手術、x刀和γ治療及腦功能的fMRI和PET研究等提供形態學依據,許多學者利用解剖、影像或解剖與影像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大腦溝、回在斷面上的定位。王躍和姜均本(1992)以大腦表面形態與其內部結構及周圍骨性標誌相對照的方法,對大腦語言區在各個典型橫斷面上的識別標誌進行了描述。Iwasaki(1991)和劉豐春(1998)等採用CT圖像,探索了一種以大腦白質的髓突辨認腦葉與腦回的方法。Naidich、李振平耿道穎等採用腦標本和MRI圖像,對大腦主要溝、回在MRI矢狀圖像上的定位、出現率、側差等進行了統計。1993至於1995年間,沈宗文等對大腦溝、回在薄層冠狀面上的定位進行了研究,獲得了10個MRI冠狀面上溝、回定位的知識。1998至1999年,劉樹偉丁娟等利用30例頭部斷層標本及其相應MRI圖像,以AC-PC線為基線,詳細研究了大腦溝回在薄層冠狀面上的定位,並得出了大量統計數字

利用斷層標本和影像手段對邊緣系統各結構的辨認、毗鄰和大小進行研究,對顳葉癲癇、缺氧後健忘症和Alzheimer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許多學者等利用MRI測量了中國正常成人、癲癇病人和輕度Alzheimer病人的海馬結構。但隨著fMRI和PET在神經心理學研究及精神疾病診斷中的套用,還需要探討邊緣系統更為細緻的斷層解剖。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0577wldt.com/list.asp?ProdId=CD03707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8068&columnId=2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