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

《項鍊》

《項鍊》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精品,也集中代表了莫泊桑短篇小說的藝術特點:精於選材,善於開掘,巧於構思。小說通過寫瑪蒂德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的小故事,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狀況,從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分化的現狀,從三個不同等級的人們的不同生活的對比,從對上層人士浮華生活的虛偽和毫無價值的批判的高度,描寫和諷刺瑪蒂爾德的虛偽心,顯出了作品的深度。

基本信息

作家簡介

《項鍊》《項鍊》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18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歐·亨利並列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繼承了福樓拜、巴爾扎克、斯湯達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傳統,同時又追隨左拉等自然主義先驅人物,在寫作中他正視現實、尊重歷史,特別是不讓自己在作品中出現。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 《我們的心》 (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

《項鍊》《項鍊》

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鍊》、《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 ;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社會背景

莫泊桑創作的年代,正是法國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第三共和國時代,也即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向帝國主義發展的時代。自第二帝國成立以來,法國資本主義社會處於穩定發展時期,資產階級巧取豪奪,大發橫財,拜金主義流行於整個社會。這時,奢華淫靡,追求虛榮,成了普遍的社會風氣。在這個時代里,資本主義社會不論在政治上、文化上都更腐化墮落。《項鍊》反映的上19世紀80年代法國貧富懸殊、金錢至上、爾虞我詐的社會現實。 《項鍊》這篇短篇小說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淫靡虛偽的風氣和道德敗壞的現象。小資產階級處於被壓迫、被排擠的地位,但他們不安於現狀,對有錢有勢的大資產者垂涎三尺、艷羨不已,幻想著有朝一日能爬上去,躋入上流社會。他們想活得滋潤些優閒些,又不願意付出辛苦的勞動;他們想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卻只想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捷徑。瑪蒂爾德夫婦的所作所為正是小資產階級的典型心態的反映。

故事梗概

《項鍊》《項鍊》
瑪蒂爾德容貌姣美,身段窈窕,但是出身貧窮,既沒有陪嫁財產,也沒有指望得到遺產,她只好嫁給教育部的一小科員。 她沒有漂亮的時裝,沒有精緻的珠寶首飾。每天她呆坐在家中,看到替她料理家務的女僕忙活時,她想像著那貴族世家的奢華生活;看到丈夫因為吃一頓燉肉而感到心滿意足時,她想像著只有上等人才能享受到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她有一個同班同學,素來要好,後來嫁給了有錢的福雷斯蒂埃,就沒什麼聯繫了。這並不是因為福雷斯蒂埃太太瞧她不起,而是每次去看望老朋友時,她都要傷心、懊悔、絕望、痛苦得哭好幾天。

有一天晚上,丈夫帶回一個大信封,裡面是教育部長邀請他們出席晚會的請貼。 得意洋洋的丈夫滿以為妻子會高興一場,可是,這封請貼只是讓沒有漂亮時裝的瑪蒂爾德更加痛苦,她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一套過得去的衣服,一套在別的機會還可以穿的,十分簡單的衣服得用多少錢?"羅瓦賽窘迫地問。 "大概四百法郎吧。" 羅瓦賽爾正好攢下這樣一筆錢好買桿獵槍去打獵,但為了妻子,他心裡隱隱作痛地答應了。 衣服有了,可是首飾呢,珠寶呢?要是什麼都不戴,瑪蒂爾德覺得太寒傖了,她寧願放棄這次出風頭的大好機會。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羅瓦賽聰明,他猛地想到祖福雷斯蒂埃太太--何不管她借幾樣首飾呢。

第二天,瑪蒂爾德來到朋友家裡,把自己的苦惱講給她聽。 福雷斯太太非常爽快地答應了瑪蒂爾德的請求,讓她在一個大首飾箱裡任意挑選。 挑來挑去,瑪蒂爾德挑中一串非常美麗的鑽石項鍊,她的老朋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

晚會的日子終於到了。 憑藉漂亮嫵媚的容貌,帶著微笑的臉龐,精美的服飾,瑪蒂爾德在晚會上大受歡迎,大獲成功,所有的男子都盯著她,打聽她的姓名,要求與她共舞。舞會結束了,夫婦倆凌晨四點鐘才離開,到街上,那裡並沒有出租馬車 。他們沿著塞納河一直走下去,最後在塞納河邊才找到一輛夜裡才出來做生意的寒傖的舊馬車。 回到家中,瑪蒂爾德猛然發現頸子上的項鍊不見了。 他們倆大驚失色,慌忙到處搜尋,可是哪兒也找不到。 羅瓦賽爾認為可能是掉在了馬車上。可是兩人都沒有注意車號。這樣,羅瓦賽爾只好順著原來走過的路再走一遍,還是沒找到,他又找到警察廳,各報館、出租小馬車的各車行,還是沒有找到。 最終兩人放棄了希望,給福雷斯蒂太太寫了一封請求推遲還項鍊的信。 接著,他們在王宮附近一家珠寶店裡找到一串鑽石項鍊,看來跟他們尋找的完全一樣,原價四萬法郎,可以打折三萬六。 羅瓦賽爾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借了不少高利貸,終於湊齊了三萬六千法郎。等瑪蒂爾德把首飾還給她的同學時,她的同學很不高興,但並沒有打開盒子看。

一下子陷入駭人的困境之中,瑪蒂爾德英勇地拿定了主意:償清所有的債務。 他們辭退了女僕,租了一間緊挨屋頂的頂樓。瑪蒂爾德親自洗衣、買萊、打水、倒垃圾、洗碗,羅瓦賽爾深夜還在忙於抄寫。 十年之後,終於還清了所有的債務。 而瑪蒂爾德現在變得又堅強,又粗暴,頭髮從不梳光,裙子歪繫著,兩手通紅,高嗓門說話。不過偶爾她也會想起那個美麗的、讓她出盡風光的、也讓她從此一生勞作的夜晚。

有一個星期天,她上街散步,忽然看見福斯蒂埃太太帶著孩子在散步。她還么年輕、那么美麗、那么動人。 當她過去打招呼的時候,福雷斯蒂埃太太差點沒認出一個這樣外表蒼老的婦女。瑪蒂爾說:"我是瑪蒂爾德呀!" 福雷斯蒂埃驚訝地大叫一聲:"這是怎么回事啊?" 於是,瑪蒂爾德把如何丟項鍊,如何找項鍊,如何賠項鍊,以及借高利貸,十年勞作等等事由從頭到尾說一遍。 她的朋友呆住了。
"你剛才說,你曾買了一串鑽石項鍊賠我那一串嗎?"
"是的,你沒有發覺這一點吧,是不是?兩串原是完全樣的。"
說完她臉上顯出微笑,因為她感到一種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樂。
福雷斯蒂埃太太非常激動,抓住了她的兩隻手。
"哎喲!,我可憐的瑪蒂爾德!我的串是假的呀,頂多也就值五百法郎!"

主題思想

《項鍊》《項鍊》
莫泊桑小說《項鍊》的主題闡釋很多。有一種意見認為“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這種看法很明顯是改革開放前那個時代中存在的“安貧樂道”觀點的反映,至今認同者已越來越少。於是,近來出現以下幾種意見:

(一)認為小說告訴讀者:人的命運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

(二)認為瑪蒂爾德悲劇形象指明了婦女在以金錢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里,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飾物。

(三)認為小說是一曲誠摯相愛的頌歌。

(四)認為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形象告訴讀者,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追求人格尊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小說的情節是由瑪蒂爾德和項鍊的矛盾衝突構建而成;愛美而單純的瑪蒂爾德與外美內假的項鍊發生衝撞形成了小說的情節鏈:結合——分離——別後。瑪蒂爾德千挑百揀選中項鍊,是愛美與外美相吸的結果,這是“結合”。“結合”先讓瑪蒂爾德在舞會上獲得陶醉,而後項鍊不辭而別悄然消失,這是“分離”。“分離”釀成了悲劇。在外美內假的項鍊離去後,瑪蒂爾德從痛苦中振作精神,與厄運作勇毅的鬥爭,終於還清債務,這是“別後”。

小說的主題就蘊寄在“結合——分離——別後”的情節鏈中。

從“結合”到“分離”演繹了瑪蒂爾德的悲劇過程(小說用隔行形式自然分為“借項鍊”、“失項鍊”、“賠項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造成悲劇的原因。毫無疑問,外美內假的項鍊是造成悲劇的外在原因。試想,如果是貨真價實的真鑽石項鍊會貿然脫落悄然離去嗎?正因為項鍊外美,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迷住了瑪蒂爾德;又正因為項鍊內假,具有隱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它容易損壞脫落卻不為人覺察,釀成了瑪蒂爾德的悲劇。而造成悲劇的內因是瑪蒂爾德性格中的單純。單純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在紛繁複雜、真假相混的世界中,僅憑單純必然釀成悲劇。瑪蒂爾德單純的愛美,對外部蕪雜斑駁的世界缺乏應有的認識和足夠的辨別能力,怎么可能識破項鍊“內假”的真相呢?她被外美內假的項鍊所矇騙迷住完全在於其自身的單純。過於單純,不諳世面,缺乏辨識真假的經驗和能力,是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內在原因。

至此,小說主題意蘊已經浮出了水面。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借項鍊而失項鍊的悲劇,向愛美的女性發出了嚴肅的警示:僅憑單純的愛美,缺乏經驗,缺乏涉世能力,缺乏辨識真善美和假惡醜的眼光,只看外表不識本質,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莫泊桑以小說的藝術向愛美女性敲響了警鐘。

《項鍊》主題意蘊還不止於警示意義。如果小說僅僅提供警示意義,那么小說中“別後”的情節(小說用隔行分為“還債務”)完全可以芟除,至少可以略寫。顯然,莫泊桑不想滿足於小說的警示,他的人道主義關懷使他對女主人公的悲劇予以極大的同情之外,還要讓她開放出絢麗的花朵。單純中的淺薄釀成了悲劇,單純中的真誠篤實也會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煥發出勇毅堅強、不屈不撓。莫泊桑在深切同情愛美女性的不幸中極希望她們在風雨中成熟起來,極希望她們在厄運面前不悲觀不沉淪不墮落,極希望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難去贏得新的勝利。因而,小說又包孕著對受過欺騙陷入困境中的愛美女性賦以極大勉勵的意蘊。

對愛美女性的警示和勉勵,構成了莫泊桑小說《項鍊》內蘊的主題。 向來的論者常常把這篇小說納入批判現實主義框子加以閱讀,因而給小說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貼上“小資產階級”的標籤,給小說主題刻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印記。其實,作家根本無意於“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項鍊》主題有幾個特點:

(一)小說淡化了人物生存的社會環境。

現實主義為了“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十分重視環境描寫,總是從人物所處的、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關係本質的特定的環境去刻畫人物的性格。而凡閱讀過《項鍊》的讀者卻很難言說女主人公所處的社會關係本質的環境,至少難以清晰地勾畫出這一環境。從小說外在因素(比如小說創作的年代)去推理,女主人公生存於十九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但小說自身卻沒有為人物布設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環境,也沒有布設一個人物活動其中的透示著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小環境。小說顯然淡化了人物所處的現實環境,不想從某一社會制度體現了社會關係本質的特定環境(即文藝學中所謂“典型環境”)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二)小說設定的“開端”的特異性。

一般而言,小說的開端是小說情節的開始。而《項鍊》的“開端”並非如此。小說情節起始於“有一天傍晚”她的丈夫回家拿來了一張教育部長簽發的舞會請柬。顯然“開端”與這一情節沒有絲毫關聯,完全是游離於情節之外的一個獨立板塊。這一特異結構的指向何在呢?我在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經指出過:“開端’’是解讀女主人公的一把鑰匙。小說先把鑰匙交給讀者,表明作家惟恐讀者誤讀。然而粗心的讀者還是辜負了作家的一番苦心,忽視了“開端’,的用意,沒有抓著“婦女天性愛美’’這把鑰匙。試想,遺棄了“開端”提供的解讀小說的鑰匙,對小說主題的闡釋豈能到位?

(三)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個人悲劇個性悲劇。

立足於現實主義範式去解讀《項鍊》,總以為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這不切合小說的實際。小說根本沒有觸及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而外美內假的項鍊也沒有誰去強加於瑪蒂爾德,完全是她主動挑選的。她所以挑中那掛鑽石項鍊,是她愛美本性使然,是她單純的性格和氣質所決定。設若她具備辨識真假首飾的能力會釀成悲劇嗎?所以瑪蒂爾德純粹是自釀苦酒、自討苦吃,而其主因是單純、缺乏辨識力。

人物形象

《項鍊》《項鍊》
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包孕十分豐富:

一是愛美。

小說是從“婦女天性愛美”的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這由開端六個自然段為證。開端分三層。第一層為一至二自然段,寫了出生在小職員家庭的她又嫁給了小職員,因而不能夠講究打扮,“她覺得很不幸”,為什麼呢?“因為在婦女,美麗、丰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在婦女”云云表明了小說從婦女的天性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所以第二層(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開頭就說:“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所謂“生來”不即是“天生”、“天性”嗎?顯然,“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在語境中只能讀作“美的生活”。小說接著用三、四、五這三個自然段寫了她對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熱的夢想,表達了她對美的強烈的渴求。最後的第六自然段為第三層,寫了她從有錢的女朋友家裡回來後的痛苦,以反襯上一層意思。開端為讀者解讀女主人公預設了一把鑰匙,那就是《項鍊》刻畫的女主人公具有婦女愛美的天性。

小說進入情節之後全面地展現了瑪蒂爾德是個愛美的女性。做新衣、借項鍊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么?把瑪蒂爾德愛美的特性描寫得淋漓盡致的是她挑選首飾。面對著一個眼花繚亂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隨後又看”的“猶豫不決”的心態,她看到鑽石項鍊時“心也跳起來”的高興,她戴上項鍊照鏡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項鍊後的“跳”、“摟”、“親”、“跑”等一系列狂熱動作,把一個愛美女性刻畫得惟妙惟肖。晚會跳舞時的興奮、陶醉把她的愛美推至高潮。回家後她在卸妝前“趁這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愛美達到戀戀不捨的境地。即使因為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她“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瑪蒂爾德愛美愛到無怨無悔!

二是單純。

瑪蒂爾德又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她從一個小職員的女性成為另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其生存環境局限於小職員家庭,因而她見識狹窄,處世缺乏經驗,教養淺薄,不諳於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愛美是天性,不需要後天訓導:如何愛美,比如如何辨別真假首飾,則需要後天教育。瑪蒂爾德顯然缺少這一課,小職員的生存環境不太可能給她上這一課。另外,瑪蒂爾德從未經受過世間紛繁複雜的風風雨雨,她雖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樣單純。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淚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沒有首飾又想得到,她顯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苦惱樣子。在丈夫出了借的點子後,“她發出了驚喜的叫聲。‘真的!我倒沒有想到這個!’ ” “沒有想到” 四個字不是把她思維之單純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項鍊後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地寫出了一個單純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當她買了真項鍊歸還女友時她擔心女友把她當做賊,女主人公的單純幾乎達到了“迂”的地步。十年後,她把失項鍊的真相告訴女友,小說寫道:“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豈不鏤刻出“單純”兩字么?

正因為單純,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紛繁斑駁、魚龍混雜,所以她的思想中絲毫沒有“假”的概念,更不用說去辨別真假首飾了。不然,她無力購買真首飾為什麼想不到去買價廉物美的仿真首飾呢?她在挑選女友的首飾時為什麼一點都沒有想到會有慣首飾呢?她在珠寶商老闆有所暗示時為什麼絲毫不去想失落的項鍊可能是假貨呢?其實,只要從下面一點足以說明她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在賠項鍊時丈夫拿出了“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在小職員家庭這是一筆不少的財產,然而瑪蒂爾德作為家庭主婦卻對此一無所知,這豈不是單純的絕好證據么?瑪蒂爾德在還債務之前如山中的溪水,清澈卻不免淺顯;如暖房中的花朵,美麗卻顯得嫩弱。

三是勇毅。

失項鍊、賠項鍊之後,瑪蒂爾德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劇變,在她性格層面上進發出了新的特性——勇毅。為了還清債務,面對著殘酷的困境,她不氣餒,不悲觀,不走歪門邪道,更不出賣自己美麗動人的容貌(美女容貌是商品社會中一筆無價財產)。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她“打定主意”,毫不動搖,信心十足地“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果然成功了。無怪乎連冷靜地潛在小說紙背後的作家也冒出來公開讚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十年還債,錘鍊了女主人公,使她成熟、堅強,使她成為一個勇毅的女性。

愛美、單純和勇毅,構成了瑪蒂爾德形象的三個層面。愛美,是她作為女性的一種天性;單純,是她出身、教養、經歷和個人氣質等形成的個性;勇毅,是愛美和單純向善發展的深層的品質。

結構評析

《項鍊》《項鍊》
《項鍊》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精品,也集中代表了莫泊桑短篇小說的藝術特點:精於選材,善於開掘,巧於構思。

小說通過寫瑪蒂德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的小故事,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狀況,從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分化的現狀,從三個不同等級的人們的不同生活的對比,從對上層人士浮華生活的虛偽和毫無價值的批判的高度,描寫和諷刺瑪蒂爾德的虛偽心,這樣就顯出了作品的深度。

這篇小說的開頭十分非常。只是簡單介紹主人公,說明這是一個羨慕富有生活的婦女。情節和真正開端是她丈夫接到教育部長的舞會邀請信。隨著,莫泊桑按照從逆境再到順境的思路,來安排一個個細節,邀請信為它們夫婦倆打開了希望之門,但是,沒有舞會和首飾。使他們陷入困境,借來項鍊,買來舞衣,加上舞會上的一時風光,眼看蒂爾德踏上成功之路,不料樂極生悲,丟失項鍊,毀掉她的希望和青春。在這樣的構思里,第一個逆境顯然是為了襯托下面順境,而這個顯得更加襯托第二個逆境,它升得越高,瑪蒂爾德的跌落就顯得更加悲慘。她所受到的懲罰也就更加沉重。主體部分的這樣一波三折的構思,仿佛是對瑪蒂爾德的虛榮心進行了反覆的有力的摔打,達到了諷刺和批判的目的。

在這樣基礎上,作家又安排了一個意外的結尾--項鍊原來是件贗品,這一下把讀者的思路引入一個新的境界,讀者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瑪蒂爾德借--丟--賠項鍊的故事,得到一個新的認識,作品也就大大地加深了它的諷刺的深度和廣度。

寫作特點

《項鍊》《項鍊》
1.在選材上,莫泊桑對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興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圖景為內容,摹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態。平淡準確一如現實生活,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煞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由於作者觀察精細、善於開掘,卻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實和社會的本質。篇幅雖短,蘊含極深,平淡小事,意義不凡。給人以以小見大的藝術享受。

2、情節並不複雜,但構思布局非常精妙,別具一格。採取矛盾“層遞法”,通篇小說起伏跌宕,或一開始就造成極大的懸念,然後出人意料的急劇轉折。多姿多彩、生動有趣。

3、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段,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樣化與富於變化,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

4、採用自然樸素的白描手法,寫景狀物能抓住神髓,細緻,準確傳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境況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的心理與性格真實。不迴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處與缺點錯誤。人物性格都是通過情節開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很少斧鑿痕跡。

6、語言規範、優美,清晰、簡潔、準確、生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