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建築: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和音樂解釋學》

《音樂與建築: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和音樂解釋學》

《音樂與建築: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和音樂解釋學》,作者是趙鑫珊,出版社是文匯出版社。講的是西方音樂是從歌頌、讚美上帝起步的。在中世紀的神學家看來,只有讚美、齊聲歌唱上帝的建築語言和音樂語言才能走近“絕對”境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第1版(2010年8月1日)
平裝:36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807419532,7807419539
條形碼:9787807419532
商品尺寸:23.2x17x2.4cm
商品重量:721g
ASIN:B0042AUO1Y

內容簡介

《音樂與建築: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和音樂解釋學》內容簡介:西方音樂是從歌頌、讚美上帝起步的。在頌揚造物主方面,宗教建築羅馬風走在前頭。先有“絕對建築”,緊跟其後的是“絕對音樂”。在中世紀的神學家看來,只有讚美、齊聲歌唱上帝的建築語言和音樂語言才能走近“絕對”境地。

編輯推薦

《音樂與建築: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和音樂解釋學》編輯推薦:結構美的靈魂是“數”。數支配、統治、管理宇宙萬物,當然它也統攝音樂和建築的美。它們的美,歸根到底是數學的美。

作者簡介

趙鑫珊,教授,作家,2004年柏林“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評審,上海世博會顧問。2008-2009年我國(包括香港地區)中學把他的6篇散文收進語文教材。總共出過67本書,包括《孤獨和寂寞》《“王”這個漢字》《上海白俄拉麗莎》。趙先生說,他常記起馬克思的這段名言:“作家絕對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在必要時作家可以為了作品的生存而犧牲掉自己個人的生存。”

目錄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從鋼琴曲《少女的祈禱》說開去
蕭邦的音樂與建築形象
音樂家的創造心理學和腦科學——記憶·想像·聯想·空筐
維尼亞夫斯基的小提琴曲與建築形象——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
從德彪西音樂藝術世界揭示聽覺印象與視覺印象之間的關係——論音樂也是有感情地思考
一、《春天的輪舞》
二、《伊比利亞》
三、《牧神午後前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的鐘聲與建築形象
-_從折衷主義建築向和聲構成主義建築過渡
一、探索的苦悶
二、社會矛盾和時代苦悶
柴可夫斯基的藝術思維——音樂虛構與音樂概括
一、回憶對柴氏的重要性
二、《義大利隨想曲
三、《羅可可主題變奏曲
四、《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五、柴氏自白創作心理過程,
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七、《第六交響曲(悲愴)》的建築形象
八、余工把《悲愴》轉換成建築速寫,
鮑羅丁的《中亞細亞草原》——沙漠·駱駝商隊·遠處的清真寺
作曲家_指揮和演奏家-+聽眾——音樂解釋學
絕對音樂與絕對建築——有關這兩者的本質
音樂語言的構成和建築語言的構成——結構主義和“場的力線”視角
亨德爾的《水上音樂》
帕格尼尼的《鐘樓》
《西西里晚禱》序曲
兩首威尼斯船歌
西方音樂的源頭和中世紀羅馬風建築
德國哥特建築與德國三B音樂
歐洲文藝復興建築與歐洲音樂——先驅者維瓦爾第的音樂
歐洲巴洛克建築與巴洛克音樂——兼論巴洛克“文明群落”現象、巴赫音樂與建築
一、巴赫的宗教音樂
二、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
三、巴赫音樂與澳門建築
亨德爾音樂與建築
一、兩個M和哥特大教堂
二、12首大協奏曲
海頓音樂的風骨與巴洛克建築
一、他的宗教音樂與大自然神廟建築
二、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三、海頓的交響曲與建築
四、海頓的音樂同當代西方解構主義建築相撾,不親和莫扎特透亮的“普遍世界圓號——青年馬克思的哲學命題
一、交響曲裡頭的建築,
二、降E大調圓號協奏曲,作品第417號
三、他的鋼琴協奏曲與建築,
四、宗教建築與莫扎特音樂
五、墓地(陰宅)
貝多芬音樂與廣義的建築結構——他的音樂崇高、神聖和莊嚴風韻的三個來源
一、教堂和城堡
二、大自然和宇宙的建築結構
三、康德哲學的“十字架”建築結構
四、關於無理數π
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派音樂與建築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派音樂與建築
評古城堡上的音樂演唱會
關於“男孩地帶合唱團”的歌與體育館建築
一曲《平安夜》與千家萬戶“煙囪-壁爐”系統
“了斷”我同西方古典音樂的一段漫長“旅情”和“旅思——後記”
附錄一:劉詩昆音樂藝術幼稚園
附錄二:陶家宅建築場同音響場的交融與親和
附錄三:熱心普及鋼琴教育的草根李傳海

後記

我曾用“芝麻芝麻,開開門”的魔法咒語叫開“西方古典音樂”藏金銀珠寶的山洞有相當準確的日期:1957年冬,距今恰好是五十二年前,這已是我一生,地點在北大朗潤園莎士比亞專家溫德(R.Winter)教授家的客廳。那年我19歲,先生60多歲,我們漸漸成了忘年交。我們邊欣賞唱片,邊識譜子。幾年下來,我的識譜能力有了提高。
他家珍藏了上千張老式塑膠厚重的唱片(二戰前日本盜版,MadeinJapan),每分鐘78轉。那年有一天北京西郊下大雪,溫德先生告訴我他的唱片來歷:
1946年春,他隨同昆明“西南聯大”西方語言文學系遷回北平。東安市場經營舊唱片的日本商人只好陪血本賣掉一切捲鋪蓋回國。於是溫德先生便用相當一斤豬肉的價錢可以淘來兩個版本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一個版本由托斯卡尼尼指揮,另一個則由福爾希特萬格勒指揮錄製。(許多首交響曲都有兩三個版本)

文摘

本書稿正是試圖將該命題作出詳盡和深入的展開。今天國內鋼琴考級問題也不少。從2001年起,參加上海音協鋼琴考級的考生人數始終保持在2萬人次以上的龐大規模。
據有關人員調查,考級越來越被各種功利主義目的所扭曲。考級愈熱,離音樂藝術的本質就愈遠。
琴童數量猛增,造成合格的師資匱乏。原本是學二胡的,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如今也改教鋼琴。
有的老師拍著胸脯向家長保證:“只需教三個月,你的孩子便能在考級中順利過關!”
其實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具備演奏考級中既“大”又“難”曲目的能力;有些老師只會硬塞蠻灌。孩子們學到的不過是應試的“招數”,那根本就不是音樂!
關於我國當前鋼琴教育界出現種種浮誇、功利行為和作風,傅聰先生深表憂慮。他說,首先“鋼琴熱”是件好事。但很多孩子和家長過早地把鋼琴定為終身方向,甚至早早放棄了文化全科教育。“渴望把孩子複製成郎郎,已經到了瘋狂地步。”傅聰先生為之搖頭、嘆息。(自《文匯報》,2009年11月11日頭版)西方國家的音樂考級制度很嚴格,講科學性。比如從鋼琴5級開始必須考樂理,當然還有音樂史和作品分析等。
我建議,等孩子到了15歲.有必要熟悉一些西方建築風格史,尤其是古希臘羅馬建築、哥特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和新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形象等。因為西方古典音樂同這些風格的建築語言符號系統有內在的相通性。從巴赫到馬勒這些大作曲家都是在某種建築場內長大的。他們從建築場中走出來,他們創造的音響場同建築場有著氣質上的相通,這是邏輯的必然。——許多年,這個哲學美學命題一直埋藏在我心中。直到2009年春有件事才觸動我最後落筆寫出《音樂與建築》一書的提綱。而正式動筆則在金秋十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