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游擊隊》[小說]

《鐵道游擊隊》[小說]

1954年1月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一經出版,立刻風靡全國,深受讀者喜愛,成為革命戰爭題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並且被先後譯成英、俄、朝、日等近10種文字,進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文學寶庫,在各國擁有眾多讀者。

基本信息

概述

 《鐵道游擊隊》[小說] 《鐵道游擊隊》[小說]

1954年1月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一經出版,立刻風靡全國,深受讀者喜愛,成為革命戰爭題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並且被先後譯成英、俄、朝、日等近10種文字,進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文學寶庫,在各國擁有眾多讀者。

《鐵道游擊隊》問世至今的50年間,僅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印行了60餘次,累計262萬冊。在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全國八個出版社,同時以各種版本出版《鐵道游擊隊》,使這部長篇小說總印行量超過300萬冊。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新版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莊)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幹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鬥爭的英雄故事。

只要你一打開這本書,就會看到六十多年前讓日本鬼子聞名喪膽的鐵道游擊隊,正雄赳赳氣昂昂地向你走來,他們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臨棗線上展開武裝活動,又西去臨城附近,以微山湖為依據,堅持津浦幹線的對敵鬥爭。你簡直不敢相信,這些神兵天將竟以短槍和便衣,戰鬥在敵人據點林立、重兵據守的鐵路線上,破鐵路、撞火車、搞機槍、奪物資,在火車上打殲滅戰、鬧得天翻地覆,震撼敵偽。面對敵人瘋狂的反覆進行的“清剿”、“掃蕩”和無數特務的秘密搜捕,他們都機智勇敢地一一粉碎。他們以堅強的意志。戰勝了最殘酷的考驗,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迫使近千的鬼子鐵甲列車部隊向他們投降。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讓你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你不得不對李正、劉洪、王強等鐵道游擊隊的英雄們肅然起敬。

內容簡介

《鐵道游擊隊》《鐵道游擊隊》

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山東臨城微山湖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鐵道游擊隊,他們專門在交通線上打擊敵人,牽制敵人兵力。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組織游擊隊先在陳莊開設一個炭場作掩護,襲擊了幾次火車,武裝自己,並供應軍區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稱為飛虎隊。敵小林部隊調來特務隊,妄想消滅飛虎隊。英雄們先下手為強,襲擊洋行,又襲擊了客車。迫使敵人將進山“掃蕩”的兵力撤回一部分來對付飛虎隊。但飛虎隊的英雄們行動神速,又有民眾的大力支持,敵人根本找不到飛虎隊的蹤跡,連狡猾的特務隊長岡村,也狼狽不堪。日本侵略者勾結國民黨反動派,圍攻游擊隊。劉洪負傷,住在芳林嫂家中養傷,這裡便成了游擊隊領導集會的地方。芳林嫂的丈夫前些時候犧牲,芳林嫂對劉洪細心照料,因此,二人漸漸相愛了。岡村偵察到游擊隊活動的地點,突然襲擊。劉洪、李正迅速打了個反包圍,消滅了敵人,岡村逃脫。敵人惱羞成怒,便到處放火燒村莊,進行報復。敵人的暴行激怒了劉洪,在微山湖擺開陣勢,要與敵人決戰。李正趕來阻止,不幸負傷。隊伍聽從命令,才免遭損失。飛虎隊經過休整,隊伍擴大了。這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軍運更加繁忙。劉洪帶著隊伍,經常在鐵道上出擊,搞得敵人寸步難行。小林不得不調集魯南地區全部兵力,進攻微山湖,企圖全殲鐵道游擊隊。飛虎隊的英雄們在殺傷敵人主力部隊後,巧妙地化裝成日軍突圍出來,遇上岡村,一場激戰,全殲岡村特務隊,岡村也葬身魚腹。芳林嫂奉命到湖西偵察,不幸被俘。1945年,抗戰勝利,李正傷好回到飛虎隊,並帶來新任務:要插到臨城去阻止蔣匪軍往北竄,同時,要迫使小林部隊投降。飛虎隊打擊企圖北竄的蔣匪軍,救出芳林嫂,逮住了逃跑的小林和他的殘兵敗將。鐵道游擊隊更加壯大了。

作品中的“故事”

沒有虛構的傳奇沒有虛構的傳奇

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根據劉知俠的長篇小說改編拍攝了同名故事片《鐵道游擊隊》,講述山東棗莊的鐵路工人團結起來打鬼子的故事。伴隨著電影公映,鐵道游擊隊成為那個年代最讓男孩子們熱血沸騰的一個名字。爬車飛身奪槍,那個年代的男孩子沒有不羨慕這一招的,羨慕歸羨慕,誰也不敢輕易嘗試。

如今,將近50年過去了,今天的微山湖已經成了著名的旅遊區,遊船載著遊客來來去去,他們只聽見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孩子的笑聲,他們已經聽不見許多年前的槍聲了,但是,鐵道游擊隊的故事還在傳揚。

英雄譜

那個年代沒有虛構的傳奇,鐵道游擊隊也一樣。魯南鐵道大隊是它本來的名字,1940年2月,在這個叫小陳莊的地方,兩支小型抗日武裝合併成魯南鐵道大隊,英雄的故事從此開始流傳。
劉洪:

電影裡飛車奪槍的劉洪是劉金山洪振海兩個人的名字合起來,他們二人先後擔任過魯南鐵道大隊大隊長,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和故事被創作者結合在一起,就成為了劉洪。

劉知俠:實際的鬥爭生活是老洪為了湖邊人民民眾犧牲了。老洪是小說里的主要英雄人物,在他犧牲後,為了創作的需要,還得重新樹立新的大隊長,而精彩的戰鬥都在前邊寫了,這個新人物樹立不起來,小說就該結束了。因此,我就沒有寫老洪犧牲,我把他和後來的大隊長劉金山合成一個人物來寫。把他叫作劉洪,並不單單是兩個姓的合併。這個人物是以老洪為主的,不過劉金山作戰也很勇敢。但是他在政治上比老洪強。我把兩個人物的性格糅合一起,使他成為一個經過加工製造的完整的英雄形象。

李正:

政委李正、也就是炭場的帳房先生,是以魯南鐵道大隊政委杜季偉為原形的。 1961年,杜季偉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炭廠座落在棗莊西頭的下陳莊,和棗莊車站的鬼子據點對門,我化名叫劉鶴廷,大家就叫我劉先生,隊長洪振海是炭廠的經理,‘生意’就這樣做起來了。”

劉知俠:杜季偉二十五六歲,清秀的面孔上有雙細長的丹鳳眼,是個讀過師範的知識分子幹部。在極端艱苦複雜的鬥爭中,他能夠和鐵道游擊隊的哥兒們混在一起,並贏得了他們的信任,發揮了他的政治工作威力,確非易事。

王強:

這個人足智多謀處變不驚,利用他的交際能力和鬼子周鏇,電影裡,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叫王志勝。雖然曾經三次身負重傷,但他還是看到了鬼子投降的那一天。

劉知俠:他在隊上是個“老好好”,被認為是鐵道游擊隊的一員福將。他平時辦事有點猶豫,可是遇到危急時刻,也能急中生智,出色地完成戰鬥任務。他們在微山湖突圍時,劉金山和政委都到湖外和鐵道東去了,是他率領鐵道游擊隊化裝突圍。當時他的老伴也在微山島上,拉著他的衣襟哀求著,把她也帶出去。他一腳把老伴踢倒在地,拔出手槍對著老伴狠狠地說:“你再口羅嗦,我崩了你!”接著就帶著化裝成“皇軍”的鐵道游擊隊,水向湖外衝去。

芳林嫂的故事

芳林嫂的故事 芳林嫂的故事

烽火年代沒有兒女情長,即便有那么一點兒,也總是深深埋在心裡,隱約而朦朧。

芳林嫂,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出於對鬼子的恨,她幫助游擊隊收集和傳遞情報,她的家也成了劉洪大隊長養傷的地方。

讓人放不下的,是烽火年代裡動人的愛情。劉洪的傷快好了,兩個人的感情也似有還無地出現了。

感情戲處理起來確實不容易,曹會渠直到現在還有許多遺憾。

和充滿遺憾的曹會渠相比,導演趙明在當年時常感到惴惴不安。

趙明演過話劇,作過美工,1949年,他和嚴恭合作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三毛流浪記》,1956年,在緊張的拍攝間隙,趙明在《大眾電影》雜誌發表文章,談到他的心情,(1956年21期)“有人主張它應該是驚險的,也有人主張它應該是正劇的,在這個問題上,我曾經搖擺過,最初我堅持驚險,後來我又傾向正劇,再後來由於某種力量的推動,我又在實際工作中向驚險方面努力,但拍攝過半的結果,我又感到它仍然是正劇的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芳林嫂已經成了當時戰爭片中最受歡迎的女性人物。鬼子小隊長化妝進村,帶來日軍圍攻,芳林嫂情急之下,把沒拉弦的手榴彈扔了出去,這一段情節竟然也不是編劇的巧思。

秦怡扮演過那么多柔情似水的角色,卻因為芳林嫂的一顆手榴彈顯得剛硬起來,大人小孩都因為這場戲記住了可愛的芳林嫂。

三個女性構成芳林嫂

其實,芳林嫂的人物特性來源於三個當時積極參與幫助鐵道游擊隊戰鬥的魯南女性:一個姓時的大嫂,近三十歲,有個叫小鳳的女兒,由於小時沒纏過腳,外號叫時大腳。另一個是劉桂清,她的兒子是鐵道游擊隊後期王志勝的通訊員,隊員們都稱她二嫂。還有一個姓尹的大嫂。她們的家都是鐵道游擊隊的秘密聯絡點。每當敵情緊急,在那充滿驚恐的夜晚,鐵道游擊隊的隊員為了逃脫敵人,或去執行戰鬥任務回來,往往乘著夜色來到她們的家翻牆而入。

劉二嫂也是個很能幹的婦女,她的丈夫是個極老實的農民,她不僅自己幫助鐵道游擊隊,而且促使丈夫也為革命盡力,還讓自己的兒子當了王志勝的通訊員。

還有那個尹大嫂,精明能幹。她不但掩護傷員,送情報,還帶過幾個鐵道游擊隊員去襲擊敵人。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融合了她們三個人的個性特點,塑造了芳林嫂的形象。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採用了老洪和老時這條愛情線索。

據作者劉知俠回憶,在《鐵道游擊隊》長篇小說出版後,關於芳林嫂的身份,竟引起了一個有趣的風波。
這部書在讀者中引起了反響。有好奇心的讀者總想在生活中去找到芳林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丁斌曾韓和平同志想把《鐵道游擊隊》畫成連環畫,到魯南去深入生活,要我給他們寫幾封介紹信,為他們提供一些採訪的方便。我就叫他們到魯南去找王志勝和老時。當他們一找“時大腳”,民眾中就認為老時是小說中的芳林嫂了,都紛紛前去拜訪。我就先後接到劉二嫂和尹大嫂的親友寫來的兩封信,信的內容是問芳林嫂是誰?難道是老時么?為什麼不是二嫂和老尹呢?又過一段時間,老時的親友也來了信,信上說有些人說老時不是芳林嫂,那芳林嫂是誰呢?後來,我給她們每個人寫了一封信,我對她們說:芳林嫂這個人物是在抗日戰爭中,幫助過鐵道游擊隊對敵鬥爭、為此而吃過苦、並在鬥爭中做出貢獻的婦女典型。你老時有這樣的經歷,那樣做了,你就是芳林嫂;劉二嫂、老尹同樣也為鐵道游擊隊的戰鬥受過苦,做過貢獻,她倆也是芳林嫂。芳林嫂是塑造的典型人物,典型是代表一般的。我在信中用通俗的話說:芳林嫂就是她們三個人的代表。因此,以後民眾都把她們三人稱為芳林嫂了。不僅僅在臨城、微山湖邊的老時、老尹,就是在解放戰鬥中隨部隊北撤,後來在濟南安家的劉二嫂,民眾也把她稱為芳林嫂了。我認為她們是當之無愧的。

人物形象

《鐵道游擊隊》《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描寫魯南地區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 與日本侵略者英勇鬥爭的故事,描寫了一支以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為主體的游擊隊的成長過程,歌頌了他們的英勇無畏的鬥爭事跡,比較成功地描寫了劉洪、彭亮、芳林嫂等英雄人物的形象。

劉洪是游擊隊的大隊長,他被軍區領導派往棗莊組建游擊隊,在艱難的環境中,親自領著同志們夜襲洋行,飛車搶槍,再襲洋行,巧襲客車,充分表現了勇敢無畏、機智果斷、一心向著黨的英雄品格。在奮戰微山湖的歲月中,他與同志們屢遭困厄,環境非常危險,但他卻巧於與敵人周鏇,不怕犧牲,轉危為安,顯示出一個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的永不屈服、堅韌不拔的革命信念。在鬥爭中,他指揮有方,安排周密,很少出現失誤,反映出他有比較豐富的鬥爭經驗,是一個成熟的指揮員的形象。當然,作者也寫了他偶而感情用事,要與掃蕩苗莊的日軍血戰的事,險些造成巨大損失,但他卻能接受李正的批評,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知錯能改的行為,正是一個真正共產黨員和戰鬥指揮者的可貴品質。

作品中還寫了他與芳林嫂之間的愛情生活,表現出一個普通男人和共產黨人的純潔的心靈美。正因為作者把劉洪這個人物寫得有血有肉,有理智有感情,栩栩如生,所以很有藝術感染力,是一個較成功的人物形象。

芳林嫂是作者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丈夫是個鐵路工人,被鬼子給殺害了,從此她獨自擔負起照顧老人和女兒的生活重擔。她恨透了鬼子,參加了抗日活動,後來成為游擊隊的交通員。她把自己的家當做游擊隊的聯絡點,打擊敵人。她利用自己熟悉臨城和微山湖這一帶情況的有利條件,經常為游擊隊刺探敵情,傳遞情報,掩護同志。就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她也從未退縮。被捕後堅強不屈,鬥爭到底,成為令敵人害怕的女游擊隊員。在她從一名普通婦女成長為一個革命者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她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看到她那勇敢堅強,一心向著中國共產黨,向著人民的高貴品格。我們還看到了她那吃苦耐勞、純樸善良、尊老愛幼的品德,這是中國普通勞動婦女所具有的共同美德。她對劉洪的愛情是那樣的純真摯誠,同樣表現出她的心靈的高尚

。小說中的彭亮、王強等的機智勇敢、魯漢的粗獷、小坡的勇敢頑強等,都寫得較生動,有一定的個性。當然如果作者能進一步描寫這些人物的思想深處的東西,注意性格的豐富性,上述人物形象會更飽滿一些。這部小說學習了中國古典小說的表現手法,善於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來展示人物的性格,善於描寫具體的動作來顯示人物的個性。無論是劉洪、王強,還是彭亮、魯漢,無不在奇襲洋行、飛車奪槍、夜襲臨城等具體驚險的行動中,顯示出他們各自的特點,表現出既相同,又有差別的性格。

小說在展示情節時,特別注意故事的奇險特點,如王洪等飛車奪槍,奇襲客車,全殲守車的特務小隊,巧襲洋行,殺死岡村等,讀者都會同小說里的英雄們一樣,總是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自己身臨其境,去搶糧劫布,去奪槍殺敵,奇險無比。讀者與英雄們同憂同樂,正是小說情節驚險這一特點所收到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作者 劉知俠作者 劉知俠

劉知俠,筆名知俠,原名劉兆麟河南省衛輝市人(1918-1991)。 1991年9月30日上午,劉知俠因腦溢血猝發去世。

1938年3月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同年12月抗大一分校東遷,行軍路上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抗大一分校文工隊長、支部書記、山東省文協《山東文化》副主編、文化工作團長、第一任濟南文協主任、山東省文聯編創部長、秘書長、華東作協副秘書長、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山東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東省政協委員等職。

自1938年發表作品,至1991年共發表和出版四百餘萬字,精選《知俠文集》五卷共二百五十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沂蒙飛虎》、《戰地日記——淮海戰役見聞錄》、《知俠中短篇小說選》、《一次戰地採訪》、《小鐵道游擊隊》等。

《鐵道游擊隊》1954年元月由新文藝出版社(後更名為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後被譯成多國文字版。中篇小說《紅嫂》、《鋪草》亦頗有影響,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戲劇、舞劇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