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概要
第一章評估全球金融穩定風險
全球金融穩定圖
違約周期
金融系統去槓桿化
系統性影響
新興市場的抗衝擊性正受到考驗
金融穩定政策
附錄1.1.全球金融穩定圖:構建和方法
附錄1.2.商品市場中的金融投資
附錄1.3.美國信貸工具的損失估計
附錄1.4.影響銀行資本重建速度和水平的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二章銀行融資市場的壓力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銀行融資市場的微觀結構
銀行間同業利差高企的原因
貨幣政策對利率傳導機制的影響
政策建議
結論
附錄2.1.實證分析框架:銀行間同業利差高企的原因
附錄2.2.實證分析框架:貨幣傳導
參考文獻
第三章公允價值會計和順周期性
商業周期中的公允價值會計
以模擬方式構建商業周期中的公允價值會計模型
結論和政策建議
附錄3.1.數據和模型假設
參考文獻
第四章新興股票市場面臨的溢出效應
新興市場股票市場的表現
國家間股票價格的關聯性
新興市場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
溢出效應及其影響
當地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主要結果和結論
附錄4.1.樣本估計描述和結果
附錄4.2.向量自回歸模型結果
參考文獻
辭彙表
附錄代理主席的總結髮言
前言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評估全球金融市場動態,以辨別系統性弱點。報告通過引起人們對全球金融體系中潛在問題的關注,試圖在危機防範方面發揮作用,當危機無法避免時,通過提供政策建議以減小危機的影響,從而為全球金融穩定以及基金組織成員國的持續經濟成長作出貢獻。在基金組織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JaimeCaruana的指導下,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協調了本報告的分析工作。貨幣與資本市場部的副主任JanBrockmeijer,處長PeterDattels和LauraKodres,副處長BrendaGonz41ez-Hermosillo和L.ElfiePsalida對項目提供了指導。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JonathanFiechter和ChristopherTowe及助理主任MahmoodPradhan對報告提出了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評估全球金融穩定風險全球金融系統已經歷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動盪。市場信心嚴重受挫,現今仍很脆弱,導致大的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有些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這就要求以數十年所未有之規模對金融系統進行公共干預。受損和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遭受的損失有增無減,使金融系統元氣大傷;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融資可得性及其成本充滿變數,貸款組合持續惡化。單單依靠私人部門來緩解金融市場壓力已變得愈發艱難,而當局實施的逐項干預也未能舒緩市場的憂慮。因此,為了使去槓桿化過程更加有序,以打破金融體系和全球經濟之間的逆向反饋循環,更加全面的應對措施正在考慮和貫徹之中。這樣全面的應對措施——如果國家間協調有度——應該足以使市場信心市場的正常運行得以恢復,進而避免全球經濟出現漫長的衰退期。
正如2008年4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所預期的那樣,對信貸質量的擔憂正在蔓延開來。在美國,隨著經濟放緩,信用惡化已延伸到質量更高的住宅抵押、消費和公司貸款。在歐洲,隨著一些國家房價下跌、經濟成長停步不前和貸款條件趨緊,壓力也逐步浮現。儘管金融公司已經確認了多數與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損失,而潛在的、與信貸相關的更多減記卻給資產負債表造成額外壓力。
重組和降低槓桿率最終會造就一個更富彈性的金融體系,但是市場力量與此同時卻導致混亂、過快調整進程的出現,這需要運用公共資產負債表以恢復秩序。在這種環境下,金融公司在籌集資本以彌補損失方面面臨巨大挑戰,而剝離資產的努力又給價格帶來下行壓力。此外,人們對一些銀行穩健性及其商業模式的質疑已經給金融市場造成了嚴重損傷,也給金融部門帶來了突如其來的、偶爾與慣例不符的合併。政府主動採取的措施旨在支持一個更為有序的降低槓桿率的過程,但是該過程注定艱難、漫長,因此,可能會造成信貸縮減,從而進一步拖經濟復甦的後腿。最顯著的風險仍是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之間逆向反饋循環的惡化。
新興市場面對全球信貸動盪表現出相當的彈性,但此時卻面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風險偏好的降低使得流向新興市場的短期資本出現縮減,這給當地市場造成了壓力,從而大幅提高了信貸成本。伴隨著全球經濟成長的減緩,這使得一些國家的金融環境充滿了挑戰。
那些仔細斟酌金融體系和廣泛經濟體風險平衡的政策需要繼續推行,同時,可能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以恢復市場信心。有效、協調的政策實施會穩定市場情緒,抑制經濟下行風險,使去槓桿化過程更有序、更順暢。這些措施能使資產價格回升,投資者給更加穩固的銀行部門提供新資本的意願也會得以恢復。這就使金融中介和信貸市場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經濟成本實現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