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

一個變革的時代,一群過河的人,一種野蠻生長的力量!一部民營企業和創業人生的心靈史、生死書!地產界思想家、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第一次系統梳理出書。著名漫畫家聶峻為此書創作插圖30餘幅。柳傳志、王石等強力推薦。

概況

《野蠻生長》《野蠻生長》
作者:馮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書號:9787508610344版次:2007/12/1開本:16頁數:282 發布:2007/12/18所屬分類:經濟 管理

內容

馮侖自言:資本家的工作崗位,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流氓無產階級的生活習氣,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喜歡坐小車,看小報,聽小曲;崇尚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地產界的思想家”馮侖縱橫生意江湖20年來,第一次系統梳理出書。
三十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從前公司時代發展到公司時代,21世紀後又進入創富時代,馮侖是一個親歷者,他所創辦的萬通公司也伴隨著其他民營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也因此,馮侖對民營企業的所謂“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邏輯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民營企業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王石為什麼成功?牟其中為什麼失敗?馮侖通過近距離觀察給出了頗具特色的企業家素描。此外,關於幸福、關於金錢、關於偉大、關於女人……馮侖均用他鮮活麻辣的語言進行了解讀,書中精闢的語言展現了典型的馮式風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馮侖。

章節

1.原罪

《野蠻生長》《野蠻生長》

2.合伙人
3.流變
4.投資
5.管理
6.金錢
7.政商關係
8.關係
9.偉大
10.企業公民
11.企業家(上)王石
12.企業家(下)牟其中
13.歷史
14.幸福
15.女人
16.死亡

重要觀點 1、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和未來,簡單的說,民營企業在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怎么來的,又將向何處去。沒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只能在歷史和現實中尋找變革、轉折的蛛絲馬跡。

2、企業家如何管理自己、領導別人。說的好像是企業家(馮侖把它定義為老闆),其實,對每個人都適用。即便你不是創業的老闆、不是高級職業經理人,在一個企業中,也通常不是只有一個被管理者的角色,往往你也要擔負管理職責。例如管理合作夥伴、供應商、客戶。馮侖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管理學家,因此這一大部分更多的是基於人生常識的感悟和總結,所以每個人讀了至少應該可以算作開卷有益。

3、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馮侖這一代人政治抱負在經商成功之後的自然表露。當然,這件事也關乎企業形象、品牌美譽度和民營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馮侖恰恰是各種商業聯盟、商會、非盈利組織的參與者、發起者,因此,在這些方面他的經驗和想法顯得比較與時俱進、耐人思考。

寫書情結

馮侖與“萬通六君子”的成長史可說是中國十幾年來民營企業與企業家的典型之一

在位於萬通集團的辦公室兼書房裡,馮侖輕描淡寫地談著當年的傳奇經歷,沒有太多的遮遮掩掩。

當然,在交談的過程中,你也會偶爾感覺他性格中的複雜:溫厚中夾雜了尖刻,睿智中透露出誠實,風趣中略帶著狡猾,成熟里顯現了天真……在時代與歲月的激盪與衝刺中,每個人都是矛盾與複雜的。馮侖身上凸顯著他那個時代創業者們的特點與共性。

他曾經是一位在國家機關搞研究,寫文章的“體制文人”,而後成為下海商人,經歷了飢餓、流浪、折騰、成功……他所創辦的萬通集團走到今天已經16年,馮侖把自己16年的創業史,寫成了一本名叫《野蠻生長》的書。他說:“這是一本反映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心靈史的作品。”

馮侖下海的16年,也正是中國企業家群體迅速更替與分化的年代。十多年間,群雄並起,聚散離合。王石,牛根生,黃宏生,李東生,顧雛軍等人分別代表了那一代企業家不同的臉譜與命運。

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王啟富劉軍,這幾位號稱“萬通六君子”的人生際遇與命運,也在這十幾年間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他們從貧窮到富有、從呼嘯聚義,到各為諸侯,最終都成為了商業江湖中的風雲人物。

個人命運,不過是大時代的微小縮影。

歷史沒有真相

馮大哥、京城大俠、地產大亨、梟雄、小諸葛、地產理論家、學者、博士……疊加在馮侖身上的這些雅號讓人有些眼花繚亂。

曾經有人問馮侖:“如果你要是寫作自己的回憶錄,你第一句話會怎么說?”

“這個人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神。他是一個哺乳類動物,是個被人攪亂成似是而非的哺乳類動物。”這是他的回答。

馮侖說在很多寫他的文章中,沒有一個像他的,但是他也寫不出自己。所謂人在江湖,真的假的有時也難以辨別。

他屬於五十年代人,父親是一個企業工會的領導,從小教會了他寫文章和畫畫。上國中的時候,馮侖就開始看《大邏輯》、《小邏輯》之類的書,家庭背景又讓他在文革期間,能憑一紙介紹信在資料館翻閱了大量“供批判用”的禁書,諸如《尼赫魯傳》、《基辛格傳》、《光榮與夢想》……

然後,真正影響到馮侖人生的,卻是他在中央黨校讀研究生時的導師——馬鴻模,這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大家出身,性格強悍,鬧過學運,組織過武工隊,出生入死,最終官拜解放軍正師職,分配到中央黨校。馮侖當時是中央黨校最年輕的學員,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黨校。當時馬鴻模留著光頭,身著黑衣,抽著根很粗的雪茄。後來馮侖拜馬鴻模為乾爹。

乾爹成了馮侖的精神教父,在他的身上,很多地方都折射出馬老爺子的影子——一種既有知識分子的邏輯與理性,又混雜著土匪氣質的複雜人格。“我老了會很像他(乾爹),我根本不會退休,就是要折騰。”馮侖說。在他的錢夾里,放著兩個故去男人的照片。一個是阿拉法特,另一個是他的乾爹。

在中央黨校,馮侖讀了很多書,比如馬列原著,不僅讀德文版,也讀英文版,不同的版本對照著讀,連標點和注釋都互相比對。

“我們以前受了很多正統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封閉的教育方式。在毛主席去世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哭得很厲害,傷心欲絕;後來我到中央黨校的港台閱覽室看到了一本畫冊,有一張蔣介石死時的圖片,上面台灣民眾也哭得很厲害。蔣介石不是被咱們宣傳成壞人嗎,壞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哭呢。於是,我便發覺所謂的是非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是非。”

他說自己的閱讀習慣,是不單方面地相信一種資料來源,在讀歷史書的時候,他也經常同時拿幾個版本來讀。相比那些所謂“正史”,他更傾向於讀“野史”。他甚至認為:“歷史永遠沒有真相。”

事實上,不僅大歷史如此,個人歷史也不例外。“當時我們萬通公司創業的六個人,雖然共同經歷了十五年,但對細節的回憶,大家又都不太一樣。我今天講的故事,只是為了給今天的人看。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寫來都是給當代人看的。”

江湖規則

1991年6月,王功權與馮侖、劉軍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公司(萬通前身)。成立之初,王功權是法人代表、總經理,馮侖和劉軍是副董事長,王啟富是辦公室主任,易小迪則是總經理助理,後來的潘石屹主管財務中心。

這六個人中,馮侖與王功權的經歷相似,都在體制里呆過。馮為人謙和,以兄長待人,而且他腦子活絡,有政治眼光;王功權曾任吉林省委機關的一名宣傳幹部,性格有些反叛,善於危機處理;潘石屹年輕一些,在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上,較為海派,做事目的明確,咄咄逼人;易小迪具有出世的智慧,不愛爭搶,舉重若輕,扮演著任勞任怨的實幹家的角色;王啟富則愛憎分明,講義氣,真性情;劉軍性格直率,在萬通分家之際,他是惟一敢坐在桌子上,指著馮侖鼻子對他咆哮的人。

就是這六個性格鮮明,各有所長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嘯聚義,在海南開始了披荊斬棘的江湖征戰。

從1988年海南建省起,中央給予了海南這個特區超乎想像的優惠政策,這給海南帶去了機遇和瘋狂,大量資金湧進這裡,甚至出現了“十萬大軍下海南”的盛況。

但當時那是一個沒有現代商業規則的地方。馮侖他們去跟人談生意、談合作,很多時候生意都是在夜總會裡談成的。他們還經歷過在夜總會裡被人用槍指著腦袋,逼迫撕毀契約的事。萬通公司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那個時候中國的民營企業遵循的是一種江湖規則。

“每一個創業者都積累了很多解決複雜問題的經驗,但中國變化太快,很多經驗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偶爾有這么一兩條原則可能還有用,比如說按商業規則而不是按照江湖規則來遊戲。以前,我看到在海南有很多朋友之間是砍砍殺殺的,這是江湖規則,這都是要過去的。”

馮侖把他們“萬通六君子”的結合統稱“梁山模式”。多年之後他看了不少研究水滸、太平天國以及民國土匪的書,某種程度上,也是和他親歷的江湖故事有關。

君子分家

在“萬通六君子”還沒出現分歧的時候,兄弟幾個曾去拜訪萬科集團老總王石,王石觀點明確地認為:“馮侖幾個雖然是熱血青年,但是今後面臨到利益衝突,一定會出問題。”兄弟六人沒把王石的提醒放在心上,甚至還很惱火,認為這低估了他們兄弟之間的情義。

可沒想到王石的預言成為了現實,“萬通六君子”最終還是因為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出現分歧,最終分崩離析,各立門戶。潘石屹帶著他的“SOHO”系列成了地產新貴,王功權轉行創辦“鼎暉創投”,易小迪也搞起了陽光100集團,王啟富成為了“海帝地板”的總裁,劉軍重歸農業高科技投資,在四川從事農業項目,做著果蔬保鮮、儲藏加工和行銷的買賣。只有馮侖一直留在萬通集團。

今天看來,六人的分歧代表著不同的價值面向,或者說背後還有決定這種價值選擇的性格差異。

好在“萬通六君子”分開後,雖然大多數仍還留在房地產業,但彼此之間並沒有成為市場上絕對的敵人。潘石屹的SOHO中國、易小迪的陽光100都曾是萬通的“敵人”,可多年過去,他們都和平共處,甚至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共進退。

談到在處理痛苦的人際關係時,馮侖又拿出了他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那一套:“在我很困難的時候,我讀得最多的是《道德經》。《道德經》對我的世界觀有很大的改變。比如說我覺得自己是萬通的董事長,把它背在身上,我就讓自己變小了。如果我沒有什麼角色,就擁有自由,就會變得強大。這便是老莊的‘虛無’……”

也許,正因為從傳統中吸納的知識,可以讓一個外表斯文、內心柔弱的讀書人,變得豁達、堅硬。而他在體制內工作所積累的政治和社會資源,更成為他的企業長期發展的養分。而這些,其實也都是轉型期民營企業家必不可少的力量。

文化印記

回首往事,馮侖感慨:歷史就是要委屈一些人,它讓你死,你就死了,這就是歷史的代價。

馮侖與“六君子”的成長史可說是中國十幾年來民營企業與企業家的典型之一,他們體會了中國商業秩序逐漸生長的過程。他們沒有“死”。

馮侖在自己寫的那本《野蠻生長》中,只提到兩個中國企業家代表,一位是失敗者牟其中,另一位則是成功者王石——這兩個人都在馮侖的創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牟其中是他在萬通公司之前的老闆,馮侖曾是牟其中第一幕僚;王石則兼是馮侖的老師與好友。

馮侖這樣評價自己的前老闆牟其中,“他的商業邏輯是對的,但他的社會邏輯卻是錯的,但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都必須注意這兩者的配合。”

馮侖和王石有著不同的個性和人格,但又彼此欣賞。一方面,王石可以說是馮侖在生意場上的學習榜樣,凡是公司有什麼事情不清楚,馮侖就打發下面的人看看萬科怎么解決的,馮侖為此還曾寫了篇名叫《學習萬科好榜樣》的文章。但另一方面,他們的性格又的確太不相同,馮侖說:“我不登頂,能不登頂就不登頂,他(王石)是以登頂為目的,我以不登頂為取捨。”

在寫完《野蠻生長》這本書後,馮侖想寫《歷史現場讀大歷史》,“走遵義、走延安、走廬山、重讀中共黨史,研究微觀的細節,尋找現場親歷的感覺。”或者,他想以此洗掉身上的江湖習氣和草莽精神,回歸到文人本分。

“除了商人,我最想當的是知名文化人。當文人有三種選擇,一種叫反對文人,他們最終可能成為正義的象徵與真理的守護者,但這種人容易掉腦袋;第二種叫走狗文人,他們的任務是拍馬屁,這種文人生活得可能不錯,但內心苦惱;第三種叫流氓文人,寫點鴛鴦蝴蝶,文人騷客的東西。”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最早從國家文職人員開始,到後來的下崗、流浪、打工,到自己辦公司,走進江湖,開始一種狂放不羈的表達,這個過程正好是從走狗文人開始,沒留神成為反對文人,最後成為流氓文人。”而文人情結,其實是那一代企業家身上共同的印記。

關於作者

馮侖,生於1959年。現任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是萬通集團董事及執行董事、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通國際集團高級董事。外形頗似狂放不羈的藝術家的思想者,浙江省嘉興人士,專業董事長,十幾年來只任董事長一職,1991年與王功權諸人創辦萬通,起伏跌宕,波瀾有驚,不覺倏已十二載。

喜歡的建築:中國民居

《野蠻生長》馮侖

喜歡的城市:北京、麗江
喜歡的運動:遠足、越野
喜歡讀的書:《馮氏政論文集》(已印腦海中,2011年出版)
喜歡的藝術:現代派繪畫
難忘的時光:與萬通談戀愛
一項很愛好的體育:打桌球
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道德經》
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槍火》 一位很欣賞的明星:阿拉法特 一個很專心的話題:偉大是怎樣熬成的
工作嚮往: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工商業者
專業興趣:玩房子、聰明地投資
企業經營的關鍵:平常心、前瞻力
人生信條:給我頂住!

馮侖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於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曾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歷任講師、副處長、副所長,從事理論研究及企業策劃、經營、組織、管理工作;目前還兼職做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執行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北大學和北京經貿大學研究員或客座教授、《中國企業家》雜誌常務理事、海南省總商會常務理事等。主編過《中國國情報告》,著述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職能》等,譯著包括《狂飆突進——馬克思的心路歷程》。

自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精彩連結

《野蠻生長》吧http://tieba.baidu.com/f?kw=%D2%B0%C2%F9%C9%FA%B3%A4

讀後感http://news.idoican.com.cn/kfqbd/html/2008-06/23/content_6939649.htm

馮侖部落格http://blog.sina.com.cn/fenglun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