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過聖女祠

"陶弘景《真誥·運象》:""萼綠華者,自雲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謂漁父曰:'我仙女也,有過,謫人間,今去矣。 ""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杜蘭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風溺,大小盡沒。"

概要

重過聖女祠
作者:李商隱
白石岩扉碧蘚滋2,上清淪謫得歸遲3。
一春夢雨常飄瓦4,盡日靈風不滿旗5。
萼綠華來無定所6,杜蘭香去未移時7。
玉郎會此通仙籍8,憶向天階問紫芝9。

全部注釋

1.聖女祠:《水經·漾水注》"武都秦岡山,懸崖之側,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圖指狀婦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聖女神'。"武都,在今甘肅省武都縣,是唐代由陝西到西川的要道。商隱開成二年(837)冬自興元回長安時途經這裡,曾作《聖女祠》詩。據張《箋》,大中十年(856)商隱隨柳仲郢自梓州還朝重過此地,故題"重過"。
2.白石岩扉:指聖女祠的門。碧蘚滋:江淹《張司空華離情》:"閨草含碧滋。"
3.上清:道教傳說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靈寶本元經》:"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淪謫得歸遲:謂神仙被貶謫到人間,遲遲未歸。此喻自己多年蹉跎於下僚。
4.夢雨:屈原《九歌》"東風飄兮神靈雨。"王若虛《滹南詩話》引蕭閒語:"蓋雨之至細若有若無者謂之夢。"
5.靈風句:神靈之風。《雲笈七籤》:"靈風揚音,綠霞吐津。"陶弘景《真誥》:"右英王夫人歌:'阿母延軒觀,朗嘯躡靈風。'"《漢書·郊祀志》:"畫旗樹太乙壇上,名靈旗。"不滿旗:謂靈風輕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6.萼綠華:仙女名。陶弘景《真誥·運象》:"萼綠華者,自雲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於羊權家,自此往來,一月輒六過,來與權屍解藥。"
7.杜蘭香:仙女名。《墉城仙錄》:"杜蘭香者,有漁父於湘江之岸見啼聲,四顧無人,唯一二歲女子,漁父憐而舉之。十餘歲,天姿奇偉,靈顏姝瑩,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攜女去,歸升天。謂漁父曰:'我仙女也,有過,謫人間,今去矣。'其後降於洞庭包山張碩家。"《搜神記》:"漢時有杜蘭香者,自稱南康人氏,以建業四年春數詣張碩,言本為君作妻,情無曠遠,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太歲東方卯當還求君。《晉書·曹毗傳》:"桂陽張碩為神女杜蘭香所降,毗以二詩嘲之,並續《蘭香》歌詩十篇。"曹毗《神女杜蘭香傳》:"杜蘭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風溺,大小盡沒。香年三歲,西王母接而養之於崑崙之山,於今千歲矣。'"《太平御覽》引《杜蘭香別傳》:"香降張碩,既成婚,香便去,絕不來。年余,碩忽見香乘車山際,碩不勝悲喜,香亦有悅色。言語頃時,碩欲登其車,其婢舉手排碩,凝然山立。碩復於車前上車,奴攘臂排之,碩於是遂退。"
8.玉郎:神仙名。《金根經》:"青宮之內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學仙簿錄,及玄名年月深淺,金簡玉札,有十萬篇,領仙玉郎所掌也。"馮注引《登真隱訣》:"三清九宮並有僚屬,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輩官位甚多。"此引玉郎何指?或雲自喻;或雲喻柳仲郢,時柳奉調將為吏部待郎,執掌官吏銓選。
9.憶:此言想往、期望。天階:宮殿前的台階。問:求取。紫芝:《茅君內傳》:"句曲山有神芝五種,其三色紫,形如葵葉,光明洞徹,服之拜為龍虎仙君。"此喻指朝中之官職。
此詩歷來解說紛紜。程夢星曰:"聖女祠集中凡三見,皆刺當時女道士者"(《李義山詩集箋注》)。他認為此詩是諷刺當時女道士偷情之事。汪辟疆曰:"此義山借聖女以寄慨身世之詩也。前半寫聖女祠,後半寫重過。……次句'淪謫得歸遲',即為全篇寄慨主旨,亦明說自傷身世之意。然首句言'岩扉碧蘚滋',則淪謫久矣。三四寄慨半生壯志,全付夢中,蹭蹬功名,終難美滿,而常飄不滿,即見其意。至於僕僕道途,數更府主,則去來無定,所由致嘆於仙蹤之飄忽也。亦緊扣重過。結則回憶開成二年經過其地,正令狐綯助己登第之年。當時自謂平步青雲,上清同證。今則全付夢中,寧堪回首乎?全篇皆以仙真語出之,空靈幽渺,寄託遙深。而結二句打開說,與上文之上清淪謫,春夢靈風,混茫承接,精細無倫。大家換筆之妙,一至於此。"劉、余《集解》云:"諸家之說,大要不出二途:一曰托聖女以詠女冠,一曰托聖女以自寓。實則聖女、女冠與作者,乃三位而一體者。明賦聖女,實詠女冠,而作者'淪謫歸遲'之情即藉此以傳焉。首聯謂聖女上清淪謫,至今猶遲遲未歸天上,……次聯正面描繪渲染聖女祠環境氣氛,表現聖女淪謫遲歸之寂寥落寞、無所依託。二句托景言情,寓意在有意無意之間,最耐尋味。腹聯以萼綠華、杜蘭香之'來無定所'、'去未移時'反襯聖女之'淪謫歸遲',此蓋作者面對夢雨靈風包圍中寂寥之聖女祠所生之聯翩浮想,而不覺已身處其境,化身為聖女矣。故尾聯即自然以聖女之身份口吻抒慨,謂處此淪謫不歸之寂寥境遇,時望能有職掌仙籍之玉郎與己相會於此,助之重登仙籍,以便於天階摘取紫芝。……詩人與觀中某一由京城流落至此之女冠夙或相識,且對其身世遭遇頗抱同情。此番重過,道觀寥落,唯其人依然寂守於此,目睹對方淪落不歸之境遇,彌感己身世之沉淪,故借'重過'而一抒'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