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定泰,字弼臣,廣東新會人。定泰也屬“儒而通醫”,習讀經史,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第,於是專心醫學。陳定泰堪稱為近代“中西匯通醫家第一人”。著作有《醫談傳真》四卷、 《醫學總綱》一卷、 《風月樓談醫》二卷、 《症治辨源》四卷、 《醫一貫》一卷和《本草親嘗》二卷等,生前僅《醫學總綱》曾行世。
內容簡介
《醫談傳真》涉及了兩個有關中西醫學的焦點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臟腑。中西醫由於對人體的觀察和認知方法不同,得出的醫學理論存在極大差異。這種差異從醫學最基本的人體結構知識部分就開始存在,因而給任何一個初接觸西醫的中醫學者都會帶來震動。現代不少人提出,中醫的臟腑理論是一種“黑箱”結構,主要是一種功能單位,而不能對應於解剖臟器。其實這種認識正是在匯通學派百年來艱苦探索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而在以前,沒有人會同意中醫的“五臟六腑”不是具體的器官。因而才會有王清任不惜乾冒風險偷察殘屍。陳定泰受王清任影響,相信實證,相信可以據實證來給古書判錯。而近代西醫的解剖學在當時已發展得足夠成熟,解剖圖譜詳盡可靠,這完全征服了陳定泰。根據解剖知識陳定泰首先批判了傳統“五臟六腑”的說法,他說根據解剖所見人體內只得“九髒”。一是肝與膽相連,他認為合作一髒,二是毫不猶豫地否定中醫的“心包絡”一腑說:“見真臟腑內,心包絡一腑並無其物。”
另一個問題是關於經絡。陳定泰說解剖圖中根本沒有十二經絡。如果說有,只有“二經二絡”,其中“營為一經,衛為一經”,“衛”指神經系統,“營”指血管系統。他舉例說明三陰三陽經的不正確:“試以手按腋下及肘中,驗是一脈跳動,是三脈跳動。如三脈跳動,是予說之非;倘一脈跳動,則非古說之是。”
在解剖中見不到經絡系統,並不奇怪,因為直到今天有關經絡實質仍是國際科學界的重大課題。陳定泰是第一個從解剖角度對經絡提出質疑的中醫學者。歷史證明這種質疑不可避免是一條歧路。以血管或神經為經脈的誤會,是早期匯通醫家的通病了,而且也實在難免,因為中醫理論原是認為氣血行於經脈之中的。但陳定泰在此完全忽略了針灸、穴位和歸經等理論和實踐,顯得頗為武斷。
《醫談傳真》對西醫的了解,還僅僅是局限於解剖方面。但陳定泰堅定地將西醫的解剖所見稱為“真臟腑”、“真經絡”,為此而傳“真”。作為一名中醫,他的轉向頗令人玩味。在臨床治療上陳定泰還是按傳統以中醫方藥治病,但或許他是以未能學到西醫臨床為憾的。所以接下來才有他孫子遠赴新加坡學習西醫的故事。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92415.shtml
http://bbs.91.cn/viewthread.php?tid=112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