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道真年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年鑑體例,做到橫不缺要項,記述內容客觀真實,是社會各界了解道真、研究道真的資料庫。
本書記述內容的起止時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全面記述2011年全縣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和現狀。
本書資料由縣內各機關單位、鄉(鎮)和駐縣的各企事業單位安排專人蒐集撰寫,經單位領導審核後提高,由道真年鑑編輯部按照年鑑編寫的要求統一編纂。
本書統計數據以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準,未列入統計範圍的數據來自各相關單位。
導讀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最北部,遵義市下屬的一個自治縣。位於東經107°21′~107°51′,北緯28°36′~29°13′。西北、東北與重慶直轄市之南川市、武隆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毗鄰;西南、東南分別與本省正安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接壤。總面積2156平方公里,轄10鎮4鄉(含1民族鄉),98個村(居)。道真,素有“黔蜀門屏、銀杉之鄉、仡佬故土、儺戲王國”之稱。
區域概況
全縣總人口337176人,其中農業人口29.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縣城所在地距遵義市市區180公里,貴陽市330公里,至重慶130公里(已於2011年開工,現正在修建中的南川至道真高速通車後道真至重慶高速全程為90公里,車程1小時,將是貴州境內通往重慶最近的縣城),經武隆到涪陵160公里進入長江航運,北至重慶武隆縣97公里,至武隆江口鎮90公里,兩處均可與烏江航運相通,往南至務川90公里,至正安50公里。在歷史上道真一直是黔北地區、銅仁地區進入重慶、成都的必經之路,被稱作黔蜀門屏。
地理概況
土地
全縣土地總面積21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41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國土面積11畝,高於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耕地75萬畝;林業用地120萬畝,其中宜林荒山60萬畝;天然草山106萬畝,其中萬畝以上的24片共47萬畝,發展林業、畜牧業的後備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地形
道真地處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屬中亞熱帶濕潤高原山區,最高海拔1939.9米,最低海拔317.9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有利於大農業的全面發展和立體農業的配置。
氣候
屬中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達285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是省內茶葉、烤菸、油菜、藥材、經濟林木最適宜的種植區。
經濟概況
自2002年被劃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起,縣扶貧攻堅力度加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形成了“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招商富縣,科教興縣,旅遊促縣”的發展格局。2008年,全縣年末戶籍人口33.45萬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8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4.63億元、第二產業2.17億元、第三產業6.03億元。財政總收入1.1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66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29元。
201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4億元,同比增長17%、年均增長13.6%(與2006年比,下同),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完成6.1億元、3.5億元、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29.2%、18.9%,年均分別增長9.2%、14%、16.7%;三次產業結構為29.9∶17.2∶5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50%、年均增長28.7%;規模工業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40.5%、年均增長27.2%;財政總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31.5%、年均增長24.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40%、年均增長3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7億元,同比增長11.2%、年均增長24.1%;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40.2億元和15.1億元,分別是2006年末的3.7倍和2倍;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億元。
水能
全年水能資源開發取得新進展,浩口、角木塘、官莊、車田電站項目的核准備案工作將於今年底明年初全面完成,角木塘電站前期工程擬於12月底前開工;新增小水電站28座,新增裝機5.4萬千瓦,全縣水電總裝機達16萬千瓦。鋁土礦資源勘探取得新成果,初步探明遠景儲量近3億噸,近期可望出具4500萬噸詳查儲量報告。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年生產原煤17萬噸以上;8對煤礦已有5對進入聯合試運行,其中平模山煤礦已建成投產。建成220KV輸變電站1座、110KV輸變電站2座、35KV輸變電站9座。上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同步引進3家入園企業。共新增水泥生產、茶葉加工等11家規模工業企業。2011年,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28億元,同比增長27%、年均增長21.7%。
畜牧業
本縣天然草山是耕地面積的兩倍,而且牧草資源豐富,數百種飼料植物,可供畜禽食用。據西南農業大學農經系測算,現有草場的載畜量為12萬頭魯西黃牛單位,如實行人工種草養畜,則載畜量可成倍增長,達到年出欄菜牛4萬頭和山羊,和小尾寒羊10萬隻。近年牛羊養殖業有新發展,推廣新技術,從山東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引進優良種牛凍精,已繁殖優良牛種辛地紅、海福特、聖格魯迪斯、西門塔爾、黑白花奶牛等近萬頭。本地白山羊,肉質鮮美,抗病力強,皮板細緻,毛眼適中,拉力強,彈性好,屬“四川路”板皮,是重要出口物資。舊城黑豬是本地選育出的黔北優良豬種,以耐粗飼、產仔率高,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而著稱,年產仔豬10萬頭,除供本縣外,還銷往鄰縣及重慶武隆、彭水等地。發展雞、鴨、鵝等家禽,也有良好的飼養環境。
林業
道真歷史上就是貴州經濟林的重要產區,一些品種已形成一定的經濟優勢。油桐產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人均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五倍子、烏桕、生漆、蠶桑及“三木”藥材(杜仲、黃柏、厚朴)均在省內占有重要地位。全縣倍林面積10萬畝以上,人工植蘚養蟲技術普遍推廣運用,創造了畝產乾倍子75公斤的全國高產紀錄。全縣烏桕樹300多萬株,近年來引進良種,嫁接更新,常年產桕籽1200噸,最高年產2500噸。道真生漆品質優良,大木漆的漆酚含量78%,小木漆漆酚含量高達83%,均超過國家商檢標準,遠銷重慶、武漢、上海等地。銀杏在全縣廣為分布,全縣結果樹數千株,最大一株樹高30米,胸徑3米,樹齡在千年以上,年產銀杏果四五百公斤。杜仲是近年來我縣發展較快的經濟林木,現已投產的杜仲樹有100多萬株,推廣杜仲環剝再生新技術,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板栗是我縣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項目,天然野生板栗分布於洛龍、隆興、三橋、大矸等鄉鎮,一個兩萬畝板栗林基地項目即將付諸實施,年產板栗可達300萬公斤以上。道真的氣候、土壤對茶樹生長十分有利,茶葉品質極佳,茶芽肥厚柔軟,持嫩性強,芳香性好,製成茶葉色澤翠綠閃亮,內質嫩香持久,顏色碧綠明淨,滋味清醇鮮爽。近年,經中科院地化所、貴州省茶科所、武漢大學測試中心等科研單位的考察,取樣化驗確認道真為國內罕有的富硒(Se)、鍶(Sr)地帶,所產茶葉硒、鍶兩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居國內之冠,每克茶葉中含硒1.5—4PPm、鍶7PPm。常飲此茶可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及抗禦癌細胞病變的功能,有延緩人體衰老,增強視力,消除人體內鋁、汞等有毒金屬的作用,是沿海及東南亞缺硒地區的首選保健飲品。全縣茶園面積達3萬畝。
農業
經濟作物。烤菸是道真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15000噸。道真菸葉“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均好,顏色桔黃或金黃,油質豐潤,組織細緻,吸味純淨舒適,雜氣最少,刺激性強,燃燒性強,單葉產量高”,1981年貴州菸葉區劃評定,名列全省第一,屬清香型優質煙,以其“金黃粉底色鮮亮,油潤光滑細如綢”而與巴西、辛巴威的優質煙媲美,1996年以來烤菸等級合格率居全省之首,連續三年獲國家表彰,同時定為全國優質煙生產基地縣。油菜、年種植面積8—10萬畝,年產8000噸。青麻,本縣水石腳所產的青麻以其纖維長,支數多,質地好而享有較高聲譽,1957年作為中國特產參加非洲國際博覽會展出,1958年參加全國農業展覽,纖維4米以上,居全省之冠。魔芋,全縣普遍種植,年產25萬公斤以上,一般單作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品種有串根魔芋、紅皮魔芋、山魔芋等。獼猴桃,道真獼猴桃果大質優,已發展到8000畝,市場前景好。“十五”期間,計畫擴大種植面積到50000畝,建加工廠一間。洛黨,洛龍黨參因其產於我縣洛龍鎮而得名,以其肉質鮮嫩、藥用價值高而深受外界青睞,但由於生產規模小,常常供不應求。縣委、縣政府已將此作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現已人工培植了2000畝,計畫保護野生洛黨基地1萬畝,人工栽培2萬畝,形成3萬畝優質洛黨基地,並建洛黨系列加工廠,年產值可達4億元,稅金可達2000萬元以上。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