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地理學》

1672年後《通論地理學》曾先後譯成法、德、英文,廣泛流傳於整個歐洲。瓦連佐夫(1902—)米哈依爾·伊萬諾維奇·瓦連佐夫,蘇聯地質學家。1902年1月20日生於今伊萬諾夫州波波夫斯克村。1925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9年畢業於莫斯科礦業學院。...

歷史發展

《通論地理學》及《普通地理學》

在這個時期內,自然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而確立了,綜合自然地理學也開始了它的萌芽階段。按照近代地理學的發展特點,我們分為兩個階段論述。

一、地理學轉折時期自然地理學的延生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西方地理學正處於從蒐集資料的感性認識階段到整理資料的理性認識階段的偉大轉折之中,古代的描述性上升為近代的解釋性。這個時期,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本質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滲入到地理解釋中,從而影響著新地理觀念的形成。到了19世紀,古代“宇宙派”和“博雜派”已經明顯地發展為近代地理學的兩大分支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位傑出的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vonHumboltt,1769―1859)和卡爾?李特爾(CarlRitter,1779―1859),以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揭開了近代地理學的新篇章。

李特爾繼承和發展了“博雜派”的思想,著有《地學通論》一書。李特爾的地理思想深受唯心主義的影響,但也不能低估他對科學的積極貢獻:①他把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結合起來研究,強調變化中的“人和自然的統一”;

相關詞條

科普 教育 科學 醫藥工具書 天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