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為上》

《走為上》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 由於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 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製造戰機,一舉殲敵。

古兵法原文

《走為上》《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原文今譯

為了保全軍事實力,退卻避強。雖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

出處原文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孫子·虛實篇》

出處今譯

撤退而使敵人不能追擊的,是因為行動迅速而使得敵人追趕不及。

現代經商典型案例及賞析

【案例】

●保存實力東山再起的日本公司

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生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新建廠房建築材料,新添置一些設備。這時,正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蕭條時期,現有產品滯銷,賣不出去,擴大企業規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積蓄財力,待機發展。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三菱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北京服裝廠是一個只有百餘人的集體企業,產品曾一度滯銷積壓,資金無法周轉,生產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怎么辦?廠領導從市場調查中發現,服裝行業強手如林,競爭激烈,本廠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力量薄弱,難以與其抗衡,如繼續生產服裝,勢必走向絕境,無異於“在一棵樹上吊死”。於是,他們根據市場情況和本廠條件,轉產以手工操作為主、大企業不願意生產的酒心朱古力。產品拿到市場試銷,訂戶蜂擁而至。當月投資生產、當月盈利,企業起死回生。
作為企業決策者,當企業在危難關頭,要有膽有識,看準新的門路,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及時轉產,調整投資方向,企業才能渡過難關,轉危為安。

《走為上》《走為上》

古代案例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由於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庸國在一次戰鬥中還俘虜了楚將楊窗。但由於庸國疏忽,三天后,楊窗竟從庸國逃了回來。楊窗報告了庸國的情況,說道:“庸國人人奮戰,如果我們不調集主力大軍,恐怕難以取勝。”

楚將師叔建議用佯裝敗退之計,以驕庸軍。於是師叔帶兵進攻,開戰不久,楚軍佯裝難以招架,敗下陣來,向後撤退。象這樣一連幾次,楚軍節節敗退。庸軍七戰七捷,不由得驕傲起來,不把楚軍放在眼裡。軍心麻痹,鬥志漸漸鬆懈,戒備漸漸失去了。

這時,楚應王率領增援部隊趕來,師叔說,“我軍已七次佯裝敗退,庸人已十分驕傲,現在正是發動總攻的大好時機。”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進攻庸國。庸國將士正陶醉在勝利之中,怎么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殺回,倉促應戰,抵擋不住。楚軍一舉消滅了庸國

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製造戰機,一舉殲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