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誰是“中國製造的脊樑”一個向“中國創造”衝刺的團隊。2007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年度創新人物”雙項得主的企業家。“創造”與“製造”僅僅是一字之差,其含義差之千里。中國要真正的富強,必須以創新為矛,以技術為盾,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蛻變。陳志列和他的研祥集團就挑起中國製造的脊樑!他肩載著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光榮和夢想,成為萬眾矚目、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民族品牌。研祥集團以創新為矛,以技術為盾,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經過短短15年的發展脫穎而出,這其中有何訣竅?現在,我們就帶著好奇和思考,去尋找一個真正的研祥,一個真正的陳志列……
陳志列語錄:
陳志列談創業
回想起來,我感覺那時是鄧小平同志南巡形成的巨大浪潮推我下海的。如果沒來深圳,如果不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可能就沒有現在的研祥。
我已經決定了自己單獨創業,不能給自己留下任何後路,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陳志列談創新
高科技民營企業除了創新沒有別的路可以走。當然,這個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還有管理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等等方面,創新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
中國人要敢於創新,敢於面對失敗。對敢於創新的人,人人都要給予支持和幫助,即使他失敗也不要以譏諷、打擊的方式對待他。
陳志列談員工激勵
這種幹勁兒,就是我們團隊最寶貴的,公司的創新意識和公司未來發展的目標,激起了他們的激情,我想這不是用錢可以解釋的。很多人,包括我也在內,這種激情超越了一個企業的責任,已經提升成為了中國民族的品牌意識。人就是要有一口氣,正是這種民族情節在內,所以激發了我們這種玩命精神
陳志列談管理
研祥允許做錯,不允許不做。
用電腦、用網路、寫清楚、e專人。
我覺得企業關愛員工,培養員工,對員工負責,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真正關心員工,培養他們正直的品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員工成才,也是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應盡的責任。
陳志列談研祥
現在,我們研祥是中國第一,世界只排第七。2017年我們要作全世界特種計算機的NO.1
·查看全部>>
·《360°零死角的絕美自拍法》獨家54折熱賣>>·《我的第一本學習方法書》獨家特價搶購>>
內容簡介
研祥精神“以中國創造立業”,以“創新成就卓越”,為我們展現一個“亮劍世界”,而這其中的精髓即是“合作精神”!研祥商道告訴我們“商道即人道”,要以“品質為王”,提倡“品牌行銷”,終會“成功有道”!目錄
序一序二
上篇研祥精神
第一章以中國創造立業
一個創業的故事
民族精神永不倒
挺起不屈的脊樑
讓創造撼動世界
第二章創新成就卓越
若創造必先智造
口新者,久而無窮
或者創新,或者消亡
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第三章亮劍世界
進而不退:雲龍之“勇”
業精於勤:姚明之“專”
十步一殺:劉翔之“快”
第四章合作精神
做大:求舊存異
分享:攻防遊戲
興業:“和”文化
下篇研祥商道
第五章商道即人道
善道:親民至善
正道:正而有為
誠道:以誠取利
第六章品質為王
人品即產品
品質生命線
十年磨一劍
第七章品牌行銷
品牌度提速
文化行銷
名牌化之路
品牌自然成
第八章成功有道
目標:以自己為峰
團隊:聚沙成一塔
文化:非經典管理
責任:肩擔大任
前言
挑起中國製造的脊樑每年歲末,都會迎來CCTV中國經濟人物年度評選的一場盛典,而最終的獲獎者也會吸引國內外公眾和媒體的強烈關注,“一榜知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經濟人物年度評選活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2007CCTV中國經濟人物年度評選活動的口號是“尋找中國製造的脊樑”,並以“推動力、責任、創新”作為年度經濟人物的最終評選標準。活動通過“年終評點”,勾勒出優秀中國企業家的恢宏群像,表彰一批有力推動“中國製造”,並在全球市場紮根的中國企業。
精彩書摘
第一章以中國創造立業一個創業故事
西安行
1989年,陳志列大學畢業。剛出校門的少年書生有幸被分配到中國航空工業設計院下屬的一家做電腦控制工程的“國有”合資公司,這種結合國家任務和民間個人行為的“合資企業”在當時的經濟模式下為數不多。
陳志列所任職的這家企業身兼研發和銷售職能,一方面承接國家委派的相關電腦控制系統的開發工作,同時也代理著中國台灣嵌入式品牌的銷售業務。
那時的陳志列既當工程師,又做業務員。由於工作成績突出,陳志列在單位領導的眼裡是一個技術過硬,軟體、硬體全能,聰明又勤奮的好青年。
當時,陳志列年僅26歲。他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工作經歷竟成為他日後縱橫工控行業的寶貴財富,正是當初這個職業,決定了他若干年後給中國工控市場的格局帶來了新氣象、新變化。
憑著吃苦耐勞的韌性和業務上的鑽研精神,1990年,陳志列被領導委派到古城西安去開拓新市場,而且只安排了陳志列一個人前往。
由於公司所銷售的產品都是工業控制用計算機,用的都是很笨重的金屬機箱,每一個機箱都有10多公斤重,為了給公司節省開支,陳志列既沒有辦理託運,也沒有買臥鋪車票,二話不說就抱著兩個機箱和一大包的資料上了火車。
陳志列一路顛簸來到西安,下車後都沒來得及休息,就開始了他的業務工作。在西北工業大學的食堂里,陳志列一個人面對100多位用戶和代理商,成功地召開了一場“IPC(工業控制計算機)產品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