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詩詞正文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並序)⑴

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鷳,蓋是家雞所伏⑵,自小馴狎⑶,了無驚猜⑷,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⑸,尤難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輟贈於我⑹,唯求一詩。聞之欣然,適會宿意⑺,援筆三叫⑻,文不加點以贈之。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⑼,刷毛琪樹間⑽。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⑾。

注釋

⑴胡公:名暉,黃山山民,家住碧山。白鷳:一種珍貴的禽鳥,形若山雞,羽毛潔白。

⑵伏:即孵。

⑶馴狎:馴,指馴養。狎,為親近,親熱。《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

⑷了無:全然沒有。

⑸耿介:正直。《韓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⑹輟:取出。輟贈:取物相贈。

⑺適會:恰巧,正逢。

⑻援筆:拿起筆來,謂寫作。陸機《文賦》:“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⑼玉潭:潭水晶瑩,澄碧如玉。

⑽琪樹:樹名。李紳《琪樹序》:“琪樹垂條如弱柳,結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歲生者相續,一年綠,二年碧,三年者紅。”

⑾寄:交託。野人:山野之人。

譯文

我想用一雙珍貴的白璧,買你的這對白鷳。

這白鷳毛白如錦,雪白的顏色令人自愧無容。

白鷳在玉潭裡照影,在瑤草玉樹間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靜棲,早上在落花間閒步。

我很希望得到這對白鷳,在碧山綠水間賞玩它們。

胡公你如果能相贈,我把它們籠好帶回家。

創作背景

公元754年,安史之亂前夜的大唐在歌舞昇平之中摻雜著奢侈、喧器、孱弱與陰謀。許多有識之士便“嚴陵不從萬乘游,歸臥空山釣碧流”,以隱逸以求清白自保。
雖然關山逶迤,舟楫難行,李白游黃山的訊息還是不脛而走,這時住在黃山夫子峰下碧山村的一個名叫胡暉的大唐學士自然不會放過與大詩人相會的時機,盛情邀請李白由譚家橋碧山而入黃山。李白聽說胡暉養有一對白鷳,是家雞所孵,從小就進行馴養,極通人性,於是專程前去拜訪。白鷳是黃山的珍禽,嘴爪鮮紅欲滴,體形優美,羽毛白質黑邊,美似錦文,每一展翅,則文彩斑嫻。也許“耿介”、“白如雪”的白鷳觸動了詩人灑脫無羈、清高自守的心境,他把白鷳放在掌中餵食、撫玩不願釋手。胡暉見李白如此珍愛,願意將白鷳奉送而求詩一首。李白欣然應允,急筆揮就《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
前有大唐學士,後有山林處士。處士在唐時指稱有才德而不做官的文人,文人之間自然是惺惺相惜,更何況溫處士面對的是世間奇品、風流蘊藉的李白。李白在溫處士陪同下夜則同榻,晝則同游,特別是在北海見到了自己兒時夢境裡“夢筆生花”,更感“黃山大矣、富矣、神矣、妙矣,是造物之出奇無窮,天地之秘藏無盡”。
清代學者王琦在他編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說:“《黃山志》中亦載李白向黃山胡公求白鷳事,以胡公名暉,未詳何據?”也有嘉靖《池州府志》卷八“文藝”與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都有記載著另一種說法。在這兩本著作中,也都登載《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與《秋浦歌》。在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說:“貴池城南有黃山嶺,與蝦湖近。”所以,據此,就有人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秋浦,而非徽州黃山。但是,據安徽省原徽州地區博物館考證,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徽州黃山。這個觀點可以在黃山地區民間傳說《李太白求鷳記》中得到佐證。

作品鑑賞

李白這首《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作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這首詩,主要是敘述了李白對白鷳的“酷好”和讚美,以及胡暉以白鷳一雙贈於李白而只要求李白送一首詩的經過。清代學者王琦在他編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說:“《黃山志》中亦載李白向黃山胡公求白鷳事,以胡公名暉,未詳何據?”也有嘉靖《池州府志》卷八“文藝”與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都有記載著另一種說法。在這兩本著作中,也都登載這首詩與《秋浦歌》。在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說:“貴池城南有黃山嶺,與蝦湖近。”所以,據此,就有人認為:李白這首詩,是作於秋浦,而非徽州黃山。但是,據安徽省原徽州地區博物館考證,認為李白這首詩,是作於徽州黃山。這個觀點可以在黃山地區民間傳說《李太白求鷳記》中得到佐證。

此詩首句至第四句“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主要講李白對白鷳的“酷好”,並希望能得到它。同時不斷地讚美著白鷳。如“雙白璧”和“雙白鷳”,都是特指“白鷳”。如“白璧”、“白錦”,這都是讚美白鷳的。由於李白對白鷳的特別喜愛,所以,他就將混身長著雪白羽毛的白鷳,比喻為“白璧”(即潔白無瑕的美玉)、“白錦”(即雪白的絲綢)。而雪白羽毛的白鷳,使白雪都覺得自己的顏色沒有白鷳好看而感到羞於見人。

第五句至第八句“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主要是描繪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它悠閒地將玉潭裡透亮的清水當作鏡子,站在琪樹的樹枝中,梳理著自己雪白的羽毛。晚上,它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靜地安睡;白天就在落葉與花叢中散步。在此,詩人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這裡作者又轉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鷳的心情:如果胡暉能將白鷳贈送給我,而我得到了這雙白鷳,我就住在碧山不走啦,當一個山野村夫,天天與白鷳作伴。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