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財富如水》一書是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引領者,“傷痕文學”運動的創始人,著名作家盧新華先生又一部經典性作品。作家站在東西方哲學和歷史的高度,以賭場生活作為切入點,細心審視、考察、分析和研究了財富所具備的水一般的特徵和性質:1、會流動;2、會蒸發;3、會凍結, 4、會滾雪球;5、會“柔能克剛”;6、會“往低處走”;7、會藏污納垢。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新聞發布
三十二年前,“春雷一聲平地起”,作家盧新華發表小說《傷痕》,由此引領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傷痕文學”運動。三十二年後的今天,“聽取驚雷又一聲”,盧新華又以一部振聾發聵的《財富如水》,發出了“傳統復興”的吶喊,首倡“合天道、衡人慾”的財富觀。其核心內容的部分曾形成文章並以幾個不同的版本先後刊載於《解放日報》、《人民日報》、香港《文匯報》、美國《今天》、印尼《國際日報》,自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國內外各大媒體和網站紛紛轉載。2010年8月12日,由作家出版社和文新報業集團、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的《財富如水》出版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內容簡介
《財富如水》一書,以三卷(上卷《水性篇》、中卷《水患篇》、下卷《理水篇》),各7章組成。(三個阿拉伯數字的“777”,在西方賭場的“老虎機”上同時出現時,通常是中了大獎,獲得了巨額的財富。而當這三個“7”拆開了重新拼接,則又構成一個由姿態各異的“7”合成的“水”字。)書中融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宗教於一體,行文如水銀瀉地,妙語連珠,舉重若輕,幽默、風趣、流暢、深刻。
盧新華以自己做發牌員時所積累的豐富的“閱牌”、“閱人”經驗和自己在賭場上真實的生活經歷和感悟作為切入點,站在東西方哲學和歷史的高度,細心審視、考察、分析和研究了財富如水般所具有的:會流動、會蒸發、會凍結、會滾雪球、會“以柔克剛”、會“往低處流”、會藏污納垢,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性質。《財富如水》的“水相”終究是空相,其深層意義還在於如何公正合理、和平穩健地進行財富創造與分配,打破社會長期以來在財富的創造、積累、享受等認知問題上所生成的種種誤區,建立一種可幫助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財富觀。這正是該文的精髓。作者一掃幾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奉行的線性發展認識,認為財富有聚則有散,散是為了更好地聚,猶如大海一般,日增不見其多,日損不見其少,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這種辯證發展觀,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正極力創造財富的廣大開發中國家和一些已累積了大量財富的已開發國家開出了藥方。
作者簡介
盧新華 ,原籍江蘇如皋,1954年生人,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獲文學碩士學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傷痕》,中篇小說《魔》,長篇小說《森林之夢》、《細節》、《紫禁女》等。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為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代表,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常委,上海作協理事。
學者評價
上海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賈樹枚先生曾在《新聞實踐》上著文讚譽該書是“馬克思式的思維,資本論式的表達”,“堪稱典範”,“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人,從公務員到決策者,從專業人士到普通老百姓,從賭徒到賭場老闆,從貪官到慈善家,從企業家到旅遊者,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甚至警示”。
廈門大學教授蘇永延先生也說,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顛覆了以往人們對於發展觀和財富觀的認識”。
讀者評論
評論界人士以及許多接觸和閱讀過此書稿的人士也普遍認為,這是一本特別好讀、耐讀、吸引人讀,且在文本上極具創新意義的書。它既非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文學和宗教學,同時又是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文學和宗教學,以及它們的綜合和全部。書中許多哲理均非說教,而是由大量的故事、傳說以及作者自己親歷的體驗點染而成,讀來十分引人入勝。文學評論家白燁在第一次接觸到《財富如水》一書的書稿時,便認為這是作者在繼《傷痕》創作後的又一“絕響”,並主動提出要為此書題寫宣傳語:“當年,一篇《傷痕》,讓蕭瑟的文學枯木逢春;今日,一篇《財富如水》,令浮躁的世人如夢初醒!”文學評論家李建軍則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作品,相信會得到廣泛的好評與關注。”
從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上看,這部書將給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我們黨在二十一世紀中以自己獨有的東方精神、文化優勢引領世界,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同時,它對端正時下物慾橫流,浮躁焦慮的社會風氣,反貪防腐,加強黨和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提倡科學發展觀,注重人生和社會的和諧和平衡發展也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