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該選題要求作者從一個個史傑人物寫開去《即“列傳”》,將該人物的一生做出描述,對其功過是非進行客觀分析《即“識人”》,對其所處的歷史進行全景再現,從而達到“史傑列傳”的效果。該選題要求作者以現代的視角,從史傑人物身上挖掘值得今人提倡、學習、借鑑、繼承的東西《即“做人”》,同時由柞署展開聯想、議論,並且給史傑人物一一做出定評《即“隨筆”》。
——摘自《讀史:識人·做人——史傑列傳隨筆系列②》策劃文案
內容簡介
走好人生路,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解決的大問題,又是很多人無法解決或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封建專制社會和接踵而至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不能給大多數人提供主動選擇的機會,因此使一切有抱負的志士仁人都須在奮鬥中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從而給後人留下豐富的思想材料。媒體評論
讀者讀一個史傑人物,就可以不再去讀有關這一人物的歷史原著部分,而能將與此人物相關的歷史概況瞭然於胸。篇篇令人耳目一新,人人令人振聾發聵,是多年來難得的、少見的歷史人物的列傳隨筆。——本書編審
作者深入閱讀古籍史書原著,精心研究,提出了一些別人所沒有提出的觀點與認識,以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創作狀態,完成了一系列作品的創作。
我們認為《讀史:識人·做人——史傑列傳隨筆系列②》一書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文學價值是值得肯定的。
以另類讀史的方法,逐步為中外讀者、為中國歷史、為人類文明的傳播,提供一部類似『新史記』的、新型的、以真實人物帶動真實歷史描述的優秀文史讀物。
——責任編輯
歷史是什麼?我以為,歷史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依據。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歷史,就一定要創造歷史,否則就失去了發展的依據和存在的理由。
——本書作者
一篇列傳,告訴你一位史傑的一生一世;權威,客觀,真實。
——策劃者
讀罷三五人,釐清一段史。
——編者
目錄
走好人生路(代序)始皇帝贏政
投資巨匠呂不韋
李斯的帝王術
大陰謀家趙高
無種之王陳勝
陳平宰天下
重厚周勃
有口辯士陸賈
戍卒婁敬
儒宗叔孫通
晁錯何錯
袁盎盡責
晉朝奠基者司馬懿
高明魯肅
長孫無忌咎由自取
女皇武則天
人傑狄仁傑
功過唐玄宗
千古罪人楊貴妃
奸宦高力士
前言
就在本書即將脫稿時,我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8位英雄在海地地震中殉職的訊息傳來,令人震驚,更令人悲痛。從電視上看到他們光彩照人的形象,我們肅然起敬。電視節目主持人用這樣一句話作為結束語:
願他們一路走好。
我想,“一路走好”,這應該是對所有活著的人的勉勵。8位英雄已經為祖國、為中華民族、為全世界人民傾情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愛、忠誠、智慧、勇氣和才能,他們的生命已經融入令全人類驕傲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是他們共同的期待:繼續英雄的事業,走好人生路。
走好人生路,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解決的大問題,又是很多人無法解決或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封建專制社會和接踵而至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不能給大多數人提供主動選擇的機會,因此使一切有抱負的志士仁人都須在奮鬥中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從而給後人留下豐富的思想材料。
精彩書摘
帝王術的失敗如果說李斯成功地運用帝王術協助秦始皇建立起統一的秦朝,那么也可以說,李斯又用沒有真正學到家的帝王術消滅了秦朝,並且消滅了自己。
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變得不可一世。他藐視古人,藐視天下所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可動搖,自己的權力還能由兒孫傳至萬世。
李斯與秦始皇有同樣的認識,因此推波助瀾,很快就把秦朝送上絕路。
李斯認為,帝業的根本在於對人民實施殘暴的統治,用苛刑峻法鎮壓民眾的反抗。
真正的帝王術的要義之一是:天下可以征服,但人心不可以征服,得人心者得天下。
秦國能消滅六國,一統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心所向。秦始皇和李斯都不懂這一點,認為是他們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有人再次提出應改郡縣制為分封制,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組織討論。
這時的李斯早已位極人臣,比秦始皇更早地成為政治上的孤家寡人。
分封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李斯認為,主張分封就是是古非今,這對於國家安定十分不利,必須用嚴厲的手段予以打擊,徹底消滅持有這種主張的人。
李斯給秦始皇的建議是:
秦紀以外的史書,全部燒毀。
除博士官外,民間凡藏有《詩》、《書》、百家語的全送到主管官員處燒毀。
凡敢談《詩》、《書》的,死刑。
以古非今的人,滅族。
官員知情不舉報的,與犯罪者獲同樣的刑罰。命令下達後30天不燒這些書的人,在臉上刺記號後成為築城牆的苦役犯。
秦始皇很贊同李斯的見解,批示說:“可”。
秦始皇認為,李斯既然能幫助自己打出天下,也一定能為自己管理好天下。
可以說,秦始皇推行殘暴的統治,李斯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決策者之一。
秦始皇和李斯的錯誤為同時代的草民劉邦讓出了巨大的歷史空間。
劉邦當上皇帝,忌憚蕭何的才能和威望,將蕭何送進監獄。大臣王衛尉為蕭何抱不平,責問劉邦:
“相國有什麼大罪,陛下對他如此兇狠,把他關起來?”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當秦丞相,把功勞歸給皇帝,把錯誤歸給自己。現在這蕭何受了很多商人的賄賂,讓我把土地讓給民眾,他自己向民眾討好,所以把他關起來治他”。
王衛尉說:“在工作上為民眾做好事,為這樣的事向陛下提出請求,這正是稱職的宰相,陛下為什麼會懷疑蕭何受商人的賄賂?當年陛下與楚相爭數年,後來陳稀、黥布謀反,陛下親自征討。那時候蕭何守關中,如果背叛你,關西就不屬於你了。那時候的蕭何不圖錢,現在貪圖商人的幾個錢么?而且,秦朝由於不檢討自己的錯誤而失去天下,李斯承擔責任,這樣的人有什麼值得效法之處!陛下為什麼把蕭何的智商看得那么低?”
從表面上看,王衛尉是順著劉邦的意思評論李斯,說李斯承擔錯誤是應該的。實際上,這是王衛尉給劉邦留足面子。如果把劉邦批評狠了,不僅救不出蕭何,自己也危險。
王衛尉說李斯不足效法,就是說李斯根本就不是稱職的宰相。王衛尉是正確的。
可以這樣認為:由於秦始皇任用李斯,秦朝過早地結束了。
帝王術的另一個要義是:必須及早消滅潛在的政敵,最好的辦法是在政敵毫無防範時就將其滅族。
李斯沒有掌握這一要義。
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突然病故,造成國家最嚴重的突發事件。這時,整個國家和李斯個人的命運不可分離地面臨同樣的抉擇。遺憾的是,李斯做出了亡國、亡家、亡己的選擇。
秦始皇出行時,幼子胡亥要求跟著去。和常人一樣,偏疼小兒子的秦始皇帶上了他。胡亥的老師是太監趙高。趙高有學問,極度陰險,平時不露痕跡地討好秦始皇,秦始皇很喜歡他。
秦始皇突然去世,趙高把握住機會。他扣壓秦始皇命長子扶蘇前來主持喪事的詔書,策動政變。趙高對胡亥說,你是小兒子,做皇帝沒你的份兒。現在皇帝遺命讓扶蘇來主持喪事,就是立他為皇帝。詔書和印章在我手裡,我們換一個詔書,賜扶蘇自殺,立你為帝,這是唯一的機會。
胡亥同意了趙高的策劃。趙高又說,這樣的事沒有丞相的參與辦不成,權力在他手裡。
趙高對李斯說,如果讓扶蘇回來當皇帝,你的丞相位子就必丟。扶蘇與蒙恬率30萬大軍在外駐紮,他很信任蒙恬,必用蒙恬為丞相,你的下場可就慘了。
李斯裝模作樣地與趙高爭論一番,很快就同意了趙高策動的政變。
這是《史記》的記載。很多人因此認為李斯是受了趙高的騙,一時糊塗做錯了事。
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同樣根據《史記》的記載,我們卻發現,李斯不是政變的隨從者,而是唯一的領導者。趙高和胡亥僅僅是策劃者。如果沒有李斯,他們什麼都不敢做,即使敢做也只有失敗。
趙高這時不過是一個家奴。他侍奉的胡亥是在政局中沒有任何地位的小皇子。胡亥不過是毫無見識的小孩子。此時,他身邊沒有一個親信大臣,更沒有一個可供他調遣的哪怕是小軍官。不論是胡亥還是趙高,他們若在此時宣布假詔,沒有一個人會聽信、會追隨,唯一的可能是立即掉腦袋。
問題出在李斯身上。這時的李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更是一個70多歲的政壇老手。他這時若處死胡亥,將趙高滅族,只消一句話就能辦到。
人們在分析這段歷史時大多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趙高哪來的勇氣和智慧,能先知先覺地料定李斯會讓他一個小太監牽著鼻子走?
趙高沒有多大智慧,是李斯的行動告訴他可以成功地發動政變。
如果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後立即執行遺詔,結果將是扶蘇回來主持喪事,然後登帝位。如果李斯這樣做,趙高就不敢扣壓遺詔,更不敢發出要扶蘇自殺的假詔。秦始皇已有遺詔,李斯卻拒不執行,而且秘不發喪,使趙高立即明白李斯是怕失去丞相位,失去一切富貴。扶蘇與蒙恬關係很密切,蒙恬又有兵權,加上李斯已年逾70,新皇帝上台後李斯能正常退休是最好的結局,這是李斯不能忍受的。李斯秘不發喪,仍令文臣武將每天到存放秦始皇遺體的韞椋(音wenliang)車外候命,御廚仍按時往輥椋車裡送膳,說明李斯正在想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安排哪個皇子登帝位。不發喪並且不送出遺詔,這一事實說明李斯已經發動政變,只是沒想好全部計畫。
趙高看透了李斯,及時地送上自己的建議:扣壓遺詔,立胡亥,殺扶蘇。李斯接受了趙高的建議。
李斯、趙高、胡亥的陰謀達成後,李斯即宣布秦始皇去世,遺詔立胡亥為太子,登皇帝位,且有詔令扶蘇、蒙恬自殺。
假詔書送到,扶蘇當即自殺。蒙恬認為詔書須核實,不肯自殺,被送進監獄,後來秦二世胡亥下詔令蒙恬在獄中自殺。
胡亥當上皇帝,成為歷史上的秦二世。
趙高看透李斯,李斯卻對趙高沒有任何認識和防範。
李斯和胡亥都沒想到,趙高的最終目的是自己當太監皇帝。為達到這一目的,不僅李斯必須死,秦二世也必須死。
秦二世登基後不久,趙高就向他匯報李斯的問題,說李斯對二世極不滿,認為二世應好好報答李斯的大恩,至少應裂地封王。不僅如此,李斯的長子李由為三川守,卻暗中勾結盜匪,所以盜匪才這么猖狂,一直滅不了。
李斯這時才認識趙高。他向二世上書,請求懲治趙高。二世將李斯免去丞相,打人監獄,詔命由趙高負責審查李斯的問題。
深通帝王術的丞相李斯敗給小太監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