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第1版(2010年5月1日)外文書名:OnPhotography
精裝:30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7532750043,9787532750047
條形碼:9787532750047
商品尺寸:21.8x15.4x2cm
商品重量:499g
品牌:上海世紀
ASIN:B003LV76HU
內容簡介
《論攝影(插圖珍藏本)》的這些文章最初(以稍微不同的形式)發表於《紐約書評》。如果不是該刊編輯、我的朋友羅伯特·西爾弗斯和芭芭拉·愛潑斯坦鼓勵我,使我繼續沉迷於對攝影的探究,則這些文章可能就不會被寫出來。我感謝他們和我的朋友唐·埃立克·萊文極有耐心的建議和慷慨的幫助。編輯推薦
《論攝影(插圖珍藏本)》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媒體推薦
《論攝影(插圖珍藏本)》不僅是一本論述攝影的經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論述廣泛意義上的現代文化的經典著作。桑塔格深入地探討攝影的本質,包括攝影是不是藝術,攝影與繪畫的互相影響,攝影與真實世界的關係,攝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攝影表面上是反映現實,但實際上攝影影像自成一個世界,一個影像世界,企圖取代真實世界。由此,談論攝影亦成為討論世界的一種方式。
《論攝影》出版於一九七七年,轟動一時,引起廣泛的討論,井榮獲當年的全國圖書批評界獎,至今仍被譽為“攝影界的《聖經》”。
現配以60餘幅攝影史上的珍貴照片,推出極具藝術品味與收藏價值的“插圖珍藏本”,俾使《論攝影》真正成為圖:艾並茂的文化經典。
“為《論攝影》配以照片並不是為桑塔格添加注釋的新方法,我們從桑塔格妙語連珠的散文中擇取一些句子,為這些句子配上(我們自以為合適的)照片,是因為桑塔格說過:重要的是恢復我們的感覺,我們必須學會去更多地看,更多地聽,更多地感受(《反對閘釋》)。
在桑塔格看來,討論攝影不啻是討論世界,收集照片也即等於收集世界,我們無力收集世界,只是希望書中所收集的照片能夠成為這個複雜世界的某一段殘片。”
——小白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蘇珊·桑塔格(Sontag.S.)譯者:黃燦然合著者:小白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蒙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德國圖書大獎——德國書業和平獎。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目錄
在柏拉圖的洞穴里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
憂傷的物件
視域的英雄主義
攝影信條
影像世界
引語選粹
譯後記
收集世界的殘片——代編後記
序言
這一切開始於一篇文章——討論攝影影像之無所不在引起的一些美學問題和道德問題;但我愈是思考照片到底是些什麼,它們就變得愈複雜和愈引起聯想。因此,一篇催生另一篇,另一篇又催生(我自己也感到困惑)另一篇,如此等等——一組逐漸發展的文章,討論照片的意義和歷程——直到我寫得夠深入了,使得已在第一篇文章中勾勒、繼而在後續文章中詳述和借題發揮的看法,可以用較理論性的方式來概括和擴充;以及可以收筆。這些文章最初(以稍微不同的形式)發表於《紐約書評》。如果不是該刊編輯、我的朋友羅伯特·西爾弗斯和芭芭拉·愛潑斯坦鼓勵我,使我繼續沉迷於對攝影的探究,則這些文章可能就不會被寫出來。我感謝他們和我的朋友唐·埃立克·萊文極有耐心的建議和慷慨的幫助。
作者
一九七七年五月後記
桑塔格會反對我們這樣做,因為“通過設法把老照片放置在新脈絡中,來重新編排老照片,已成為圖書業的一大生意”《憂傷的物件》。但是以書本形式收錄照片,以及甚至乾脆給照片配上引語,正如桑塔格所說,是一種“愈來愈普遍的做法”。
自從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eDaguerTe)和塔爾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這些早期冒險者在視覺圖像的荒原上宣布新礦藏的發現以來——其精確的年代大約是1839年,在攝影企業(enterpriise)——桑塔格褒貶不明地採用這個單詞——的名下,已積累起無可計數的財產。
從這堆財產目錄中隨意抽取一些照片,並不能證明什麼問題,證明桑塔格言必有據?或者還證明我們沒有偷懶?以桑塔格的觀點來看,如果把一張照片從將其固定在某一特定時空的繫繩上鬆脫開來,它將變得抽象、毫無意義、僅殘存下一點褪色的“過去性”——如同脫離目錄的考古學標本,只能用來滿足古玩收藏者的偏執癖好。
文摘
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擁有更霸道的權利的事件——干預、入侵或忽略正在發生的無論什麼事情。我們對情景的感受,如今要由相機的干預來道出。相機之無所不在,極有說服力地表明時間包含各種有趣的事件,值得拍照的事件。這反過來很容易使人覺得,任何事件,一旦在進行中,無論它有什麼道德特徵,都不應干預它,而應讓它自己發展和完成——這樣,就可以把某種東西——照片——帶進世界。事件結束後,照片將繼續存在,賦予事件在別的情況下無法享受到的某種不朽性(和重要性)。當真實的人在那裡互相殘殺或殘殺其他真實的人時,攝影師留在鏡頭背後,創造另一個世界的一個小元素。那另一個世界,是竭力要活得比我們大家都更長久的影像世界。攝影基本上是一種不干預的行為。當代新聞攝影的一些令人難忘的驚人畫面例如一名越南和尚伸手去拿汽油罐、一名孟加拉游擊隊員用刺刀刺一名被五花大綁的通敵者的照片之所以如此恐怖,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在攝影師有機會在一張照片與一個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情況下,選擇照片竟已變得貌似有理。干預就無法記錄,記錄就無法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