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課堂文化的批判與建設作 者:潘光文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2月1日
ISBN:9787564309695
開本:16開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課堂文化的批判與建設》以課堂文化為主題,對課堂文化為什麼會發生從理性啟蒙到精神控制的隱蔽性交化,從精神控制回歸理性啟蒙需要採取什麼策略這兩個核心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作者從精神層面出發,提出了自己獨到的文化觀。認為“文”,是指觀念、思想、學說、制度,或反映觀念、思想、學說、制度的典籍、文物;“化”,指轉化、更化、改變;文化,就其實質而言,是以文化人,或更準確地說,是以文化人心,即以活動為中介,人們接受和認同特定的觀念、思想、學說、制度,並表現在行動之中。以文化人的基本原則是“緣情”,也就是說,要合於人們與生俱來的普遍性情,如嚮往思想自由、發揮創造潛能、以道德實踐謀求人生幸福等,否則,用以“化”人的“文”,便會蛻變成為限制人、支配人的東西,走向異化。立足於這樣的文化觀,作者審視課堂和課堂教學,思考在課堂這一特殊文化環境中進行教學活動對主體所具有的意義,並把這種審視和思考自覺地置於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中,這凸顯了作者對課堂文化的理論研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潘光文,1966年生,四川萬源市人。教育學博士,樂山師範學院副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從事課程與教學、教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1987年,畢業於四川文理學院。2001年考入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師從李森教授,研習課程與教學論,2004年7月畢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6年考入母校,在恩師李森教授的指導下,繼續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學習和研究,2009年7月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參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1項。主持四川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校級科研課題2項、教改項目2項和精品課程1項。先後在《課程·教材·教法》、《教師教育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篇。參編學術著作5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的問題與緣起
第二節相關研究述評
第三節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四節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五節本書內容摘要
第二章課堂的文化透視
第一節課堂教學活動的文化透視
一、師生背負的文化印記
二、教學目標的價值理性考量
三、知識選擇、知識態度和知識的課堂實踐命運
四、教學評價中價值判斷被遮蔽的文化根源
第二節課堂環境的文化透視
一、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安排的文化心理效應
二、課堂紀律與自由、顯在和潛在課堂制度
三、課堂的信念與價值
第三章課堂文化的本體追尋
第一節課堂文化的本質與特徵
一、“課堂”、“教學”和“文化”的界定
二、課堂文化本質的共時態和歷時態分析
三、課堂文化的特徵:雙重性、動態性、依附性和滯後性
第二節課堂文化的結構與功能
一、課堂文化的組成部分及其關聯
二、課堂文化的功能:知識的傳承與創新、個體狀態的轉變
第四章課堂文化的異化及其反思
第一節課堂文化的異化及其路徑
一、“異化”概念的多維解讀
二、課堂文化的異化:由理性啟蒙到精神干預的隱蔽性變化:
三、課堂文化異化的路徑:觀念灌輸和課堂獎懲
第二節課堂文化異化的反思
一、知識選擇的話語權被過度集中
二、知識教學上的教條主義,
三、單向度的教學評價
第五章課堂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單向度”理論
一、“單向度”理論的內涵:“單向度的人”和“單向度”的社會
二、“單向度”理論對認識課堂文化異化問題的啟示
第二節生態倫理
一、倫理:關係和準則
二、倫理的人際維度
三、倫理的生態轉向
四、生態倫理對認識課堂文化異化問題的啟示
第六章課堂文化建設的現實依據
第一節教學改革的文化特性分析
一、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改革的文化特性:主體地位、競爭與合作、創新和實踐
第二節現有課堂文化的特性
一、師生關係上的權威與服從
二、知識教學上的教條與保守
三、教學方法上的灌輸與說教
第七章課堂文化的建設策略
第一節課堂教學文化的建設策略
一、注重實踐智慧生成的課堂教學目標
二、互惠、合作、友好、親密的師生關係
三、平等對話與自主建構的課堂教學過程
四、注重能力和創新的課堂教學評價
第二節課堂環境文化的建設方略
一、尊重個人權利的課堂群體文化
二、求異和寬容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共有、共享、共管”的課堂制度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