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美國式狙擊——一場悄無聲息的“潛伏戰”,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懂“潛伏戰”,福特公司的前高級法律顧問成功變身為豐田雇員,三年後,這位名叫迪米特斯。比勒的美國人從豐田北美公司辭職,而後向媒體爆出豐田汽車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由此開始引爆豐田召回門事件。這難道不是一種典型的美國式潛伏?深層陷阱——豐田為自己埋下了什麼樣的“雷”,豐田模式曾經是全球企業學習的楷模,豐田管理曾經是“日本製造”的核心內容,質量與安全曾經令豐田高管引以為豪,那么,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豐田陷人模式失敗、管理失敗、質量與安全失敗的怪圈?作者簡介
金聖榮,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資深編輯,財經圖書作家,先後出版過《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智慧》、《億萬富翁口袋裡的經濟學》、《趣味紅樓管理學》、《終極幕後帝國》等30餘部暢銷書,累計發行近80萬冊。媒體評論
我告訴你豐田事件,我們要冷靜對待,我們的汽車還差得太遠,如果中國汽車製造企業陷入豐田似的召回事件,你知道結果會是什麼嗎?——郎鹹平
目錄
第01章由豐田“召回門”引發的驚天大陰謀來自競爭對手的驚天大陰謀
數年前就挖好的黑色陷阱
美國三大汽車業陷入破產危機,陰謀開始浮現
是經濟陷阱,更是政治陷阱——美國白宮主張的貿易戰
華爾街金融大佬加入其中,陰謀開始膨脹
豐田“召回門”——陰謀的開始
第02章槍打出頭鳥——陰謀開始實施
幹掉豐田——是福特的選擇,也是美國的選擇
尋找臥底——帝彌忒使·畢樂進入福特高管的視野
培養臥底——打造一個特工級的福特律師
第03章美國式潛伏——一場悄無聲息的“潛伏戰”
接受神聖的使命,帝彌忒使·畢樂“東渡日本”
專家式潛伏——以律師的目光為豐田開疆拓土
被帝彌忒使·畢樂忽悠了的豐田高管
為了美國利益奮不顧身的豐田法律顧問
第04章深層陷阱——豐田為自己埋下了什麼樣的“雷”
一分錢一分貨——美國CTS公司在產品質量上打折扣
最致命的弱點——瘋狂的全球擴張
禍起蕭牆——導致秘密外漏
野心勃勃——戰爭成就了豐田
本末倒置的瘋狂——為了市場丟了質量
第05章鷹派出擊——帝彌忒使·畢樂的催淚彈
帝彌忒使·畢樂衝鋒在前
福特公司放出的催淚彈
鷹派出擊——美國政府出面放冷槍
痛打落水狗,媒體地毯式轟炸
專家出馬——專業性攻擊豐田的致命弱點
第06章猛打組合拳—一帝彌忒使·畢樂引發的訴訟潮
帝彌忒使·畢樂——發揮“特工式”律師的專長
訴訟狂潮——個人、行業、政府多重出擊
破財風波——從百億美元罰單到金融市場跌盤
無限放大——浮現美式貿易保護主義
品牌泡沫的破滅——豐田終被請下神壇
第07章陰謀升級——來自大西洋彼岸的颶風
陰謀升級——從經濟打擊到政治打擊
汽車加速之謎——真相與訴訟的博弈
美國的陰謀觸動日本製造業的根基
召回令“日本製造”陷入重重危局
輿論陰謀——全線式作戰打壓策略
陰謀過後看豐田——幾家歡喜幾家愁
貿易戰爭:日美貿易摩擦加劇豐田危機
趁你病,要你命——美國人的叢林競爭法則
第08章陰謀背後的謎團——看透豐田“召回門”背後的日美博弈
“廣場協定”——追溯上一次打壓日本的政治陰謀
美日隔閡——歐巴馬與鳩山由紀夫的戰爭
拯救底特律計畫——重拾美國汽車城之夢
槍打出頭鳥——小日本,你不能比我高
戰略操縱——伺機恢復美國經濟霸權
歷史陰影——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的美日傷疤
第09章豐田自己的戰爭——“召回門”背後的反思
管理失敗——走入歷史墳墓的豐田模式
隱瞞多年的“小故障”——自作孽,不可活
剛登上神壇就一腳踏空——見證豐田的召回之路
忽視安全——六年隱瞞終釀苦果
“拖延式”公關——邁向自我毀滅的開端
禍源自身——品牌與質量表里不一
豐田“召回門”——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警鐘
附錄A豐田公司的發展大事記
附錄B豐田“召回門”大事表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豐田氣宇軒昂地邁向世界第一的寶座時,它同時也開始了從保守到激進的轉變。在1995年,奧田碩剛剛擔任豐田公司董事長時,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目標:“豐田要占據全球市場的10%,到2010年的時候要達到通用現在的市場占有率——15%。”現在,豐田已經在全球26個國家建立了46家工廠,與20世紀90年代初的在14個國家擁有20家工廠的狀況截然不同。為了達到這個近乎瘋狂的戰略目標,豐田改變了以往追求質量的長期目標,而把工作重點放在了速度上。豐田不斷縮短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再到投放市場的時間,甚至車從宣布開發到投放市場僅用了15個月,而且其生產速度在世界汽車界創下了一個新紀錄,即使是通用和福特也望塵莫及。
2005年到2009年是豐田擴張速度最快的五年,同時也是豐田召回事件頻發的五年。美國《消費者報告》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該調查顯示:2006年,豐田汽車的可靠性排名還是名列第一,2009年已經跌到第三名,排在本田和斯巴魯之後。通用期待已久的機會似乎降臨了。
在豐田召回事件中,美國是召回事件的始發地,也是受其影響最大的市場。因此,對召回事件尤為關注。等不及通用汽車發起反擊,美國的主流媒體就一致地把“槍口”對準了豐田,紛紛開火——各種言論甚囂塵上。更有專家認為,“把豐田踩在腳下”已經成了美國多方的共識。美國媒體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只報導事實、不加評論,而是出現了密度、強度、頻度都不同於以往的報導,並且各種報導的標題被“豐田早知道”、“遲緩”、“掩飾”充斥著。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日本製造的危機》的文章。這篇文章預計:在召回事件開始時的20億美元的召回和17%的股價下跌只能算作豐田全部代價的首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