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人及其話語》

《說話人及其話語》

作者運用巴赫金的“語言形象”理論體系以及衍生的相關批評概念。對中國現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諸多小說作品進行內部闡釋與藝術探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涉及“革命歷史”中的知識分子及其“成長”、作家的“主體問性”與小說創作中的“間性形象”、文本的相互指涉及其意義關聯、文學歷史話語的敘事策略與敘事倫理、復調性主題與對話性文體等諸多專題。

作者簡介

孫先科,1964年生於河南省台前縣。文學博士,教授,河南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河南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和當代小說研究。出版學術著作《頌禱與自訴——新時期小說的敘述特徵及其文化意識》、《敘述的意味》。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等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餘萬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對新時期小說思潮精神文化特徵的批判研究”與“經典與經典的重述——‘十七年’經典長篇小說的修改、續寫、改編及其歷史闡釋”。另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兩項。

目錄

緒論說話人及其話語
第一章“革命歷史”中的知識分子及其“成長”
一、知識分子形象:“神話家族”中的“中間人”
二、政治化與神聖化:“成長”的新向度
三、“個人無意識”及其“碎片化”的存在方式
結語
第二章愛情·道德·政治
一、“題材突破”與“深度模式”的轉換
二、“三角戀愛”框架與“道德試錯”模式
三、“以愛情寓言的形式來投射一種政治”
四、第一人稱敘述與“超敘事結構”
結語
第三章《青春之歌》的“重述”與江華形象的演變
一、身體/政治的詩學與“潛文本”:江華在其中的位置
二、修改:對敘事“裂隙”的彌補和對意義的整合
三、續集:“潛文本”的顯性化和對江華形象的改敘
結語
第四章作家的“主體問性”與小說創作中的“問性形象”
一、“主體間性”與“問性形象”
二、小飛蛾:在宏大敘事與民間傳統之間
三、是誰殺死了李佩鍾
結語
第五章《三家巷》:一個複雜的話語場
一、“革命歷史小說”還是“家族姻親故事”?
二、周炳:“英雄成長”的變體?
結語
第六章文本的相互指涉及其意義關聯
一、《白鹿原》與《創業史》的“互文”關係
二、白嘉軒與姚士傑
三、田小娥與素芳
結語
第七章“歷史”或“他的故事”
一、“新歷史小說”的命名
二、家族史與革命史
三、邊緣化的修辭策略與歷史的感性化
結語
第八章當代文學歷史話語的敘事策略、歷史觀與敘事倫理
一、文學敘述歷史:一個語言事實
二、“革命歷史小說”:一種“擬科學”文本
三、“新歷史小說”:解構“宏大敘事”
四、圖像語言的“空間”化處理:解構歷史理性
結語
第九章復調性主題與對話性文體
一、“初始情境”、經驗類型與主題結構範式
二、“青春體小說”的“主調”與“副調”
三、“考驗小說”與“意識流”
四、“季節系列”和“雜語”的處所
結語
第十章王蒙小說中的“原型”及其意義闡釋
一、“年輕人”傳記系列與“原型”
二、“年輕人”的革命起源敘事
三、“史前史”的進入:尋根、審父和對“初始情境”的反思
四、三角關係中的主體、助體與介體
五、“大義滅親”的故事:父子之情與國家公義
結語
第十一章“年輕人”的精神成長與“父之法”
一、“問題小說”抑或“成長小說”
二、林震與劉世吾:衝突與對話,審視與自審
三、主體想像上的兄/弟關係與代際之間的“三元結構”
結語
第十二章從改造“資產階級的王國”到建構“中華民族的脊樑”
一、話語裂縫造成的敘事
二、“旁觀者”的出場
三、知識分子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結語
第十三章沒有彼岸的“真正的生活”
一、作為一個文化現象的池莉小說創作
二、“新孩子”的“失樂園”:性格的對峙與認知的偏執
三、傾斜與失重的“仿真空間”

精彩書摘

性格論和典型化批評範式所涉及的論域主要在社會學、倫理學、政治學、歷史哲學等“外部的”屬於社會“科學”的領域,其突出的問題意識是社會批判意識,即在個人/社會、個體/整體的結構性框架中,通過敘述個人的受損或者毀滅,展開對社會的批判。革命(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將這一結構進行翻轉,通過宣判個人主義與個性主義的不合法與失敗,預言、宣告社會與政治“烏托邦”的光明前景,社會批判意識被改造為個人批判意識。無論是批判現實主義的個人本位的社會批判意識,還是革命現實主義的社會與集體本位的個人批判意識,兩者均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意識。這種強烈的政治意識既表現為鮮明的非此即彼的思想傾向性,也表現為其修辭風格上的強烈對比與敘事上的巨大張力,諸如人物陣營的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倫理意識與政治意識高度的一致性,修辭符碼政治化、道德化等。
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的哲學與文化思潮對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的主體觀進行了強勁的反思與改造,“主體”獲得了新的闡釋、新的內涵。
一位研究福柯主體論哲學的學者說: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簡單地把存在當作一個事實(“我思”),把存在的個別主體(“我”)和意識(“我思”)等同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