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與焦點新論》

《話題與焦點新論》

《話題與焦點新論》,本書收錄有“話題的表達形式與語用關係”、“漢語是不是話語概念結構化語言”、“漢語句子的主語和話題”、“漢語結構類型的普通語法關照”等有關漢語研究的論文。

基本信息

《話題與焦點新論》話題與焦點新論

作者:徐烈炯/劉丹青/主編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3
頁數:280
定價:19.0
裝幀:簡裝本
ISBN:9787532088478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有“話題的表達形式與語用關係”、“漢語是不是話語概念結構化語言”、“漢語句子的主語和話題”、“漢語結構類型的普通語法關照”等有關漢語研究的論文。

目錄

前言
話題的表達形式與語用關係
漢語是不是話語概念結構化語言
漢語句子的主語和話題
試論“周遍性”成分的狀語性
漢語話題的語法地位和語法化程度——基於真實自然口語的共時和歷時考量
話題句的合格條件
廣東話話題化的處理動機
寧波話與國語中話題和次話題的句法位置
晉語的提頓詞與話題結構
論元分裂式話題結構初探
漢語結構類型的普遍語法觀照——評徐烈炯、劉丹青《話題的結構與功能

作者介紹:

劉丹青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南開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領域廣泛,注重理論方法的現代性,尤其以跨語言方言的語言共性及類型學研究見長,也善做語言學內的跨子學科研究。

個人簡介

1958年生於江蘇無錫,1982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獲學士學位;1984年在南京師範大學獲現代漢語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在美國紐約州的聯合學院(UnionCollege)進修及教學一年;1997開始在香港城市大學師從徐烈炯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獲語言學博士學位。他先後在南京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語言學教學工作,並從事漢語語法學、方言學、語言學理論特別是類型比較的研究。曾任南京師範大學漢語教研室主任、上海師範大學語言所所長及博導、江蘇省語言學會副秘書長、漢語方言學會理事。2002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任《中國語文》副主編,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同時為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現任兩名中國大陸理事之一。他曾到美國、德國、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國和香港、澳門等地做學術演講和訪問,至今共出版著作5種(包括合作)、論文及合作教材等近百篇(部)。

研究成果

【專著】
《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出版。
《話題與焦點新論》,徐烈炯、劉丹青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話題的結構與功能》,徐烈炯、劉丹青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南京方言音檔》,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音庫》分卷本之一,劉丹青編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主編,劉丹青為第三作者。日本東京好文出版1998。
南京方言詞典》,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本之一,劉丹青編撰,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漢語語言學》,錢乃榮主編,劉丹青編撰第8章,並任編委。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
《語法研究與語法套用》,邵敬敏主編,劉丹青副主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語言學概論》,劉寧生、劉丹青、馬景侖合著,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
《語法研究與語法套用》,邵敬敏主編,劉丹青副主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發表論文

2005年
《從所謂“補語”談古漢語語法學體系的參照系》,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漢語史學報》第五輯,2005,上海教育出版社。
《漢語關係從句標記類型初探》,2005,《中國語文》第1期。
《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繁複的系統及其背後的語言共性》(與劉海燕合作),2005,《方言》第2期。
《語法調查和研究中的從屬小句問題》,2005,《當代語言學》第3期
《形容詞和形容詞短語的調查研究架構》,2005,《民族語文》第4期。
《小句內句法結構:〈語法調查研究手冊〉節選》,2005,《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詳情請參見http://ling.cass.cn/jufayuyi/target412.htm

兼職與榮譽

1.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語文》副主編,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同時為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現任兩名中國大陸理事之一
2.1996年以《蘇州方言的發問詞與“可VP”句式》、《無錫方言的體助詞“則”(仔)和“著”》二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
3.1991年榮獲江蘇省團委“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