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陶俑,通俗地說就是泥在火中燒成的人。這種陶塑的人,從紅山文化或者更早一些始直到清末,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陶俑是雕塑的藝術,它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獨特的位置,是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民俗、喪葬史的等重要資料。由於陶俑是用泥巴捏就的,過多地帶有一些土氣,更多的時候作為冥器存在,自古及今多不受重視,很難登入藝術的殿堂。
作者簡介
劉亞群,男,天津人。新聞工作者,高級編輯職稱。多年來致力於古陶俑、古陶瓷的收藏,主要研究古代陶俑的欣賞體系、民族特性、藝術價值,努力以一個民間收藏者的眼光和思考去探索和揭開中國古陶俑之謎。曾出版專著《感悟陶俑》一書,引起收藏界關注。
圖書前言
陶俑,通俗地說就是泥在火中燒成的人。這種陶塑的人,從紅山文化或者更早一些始直到清末,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陶俑是雕塑的藝術,它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獨特的位置,是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民俗、喪葬史的等重要資料。由於陶俑是用泥巴捏就的,過多地帶有一些土氣,更多的時候作為冥器存在,自古及今多不受重視,很難登入藝術的殿堂。
天津亞群君,從事媒體工作多年,應該是位資深的媒體人了。在我的印象里,他骨子裡卻有詩人的氣質、藝術家的情懷和布道者的執著。在古代藝術的漫漫大海里,他總在坊間巷裡尋找那些不曾為人關注、珍惜的東西,尤其是被百姓視為不吉的陶俑,並竭力地想保存它們,讓它們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對已逝的一切存有強烈的眷戀,對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具有強烈的偏愛。他不是一個復古主義者,職業的習慣使他更多地關注現實,積極接納新的藝術和現代文明,正是由於他對新的文化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對古代陶俑這門藝術有著更深的理解。他是昨天的守護者,在不經意中站在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竭力地留住時空歲月。
一個充滿陽光的暮春,我看過亞群君的陶俑收藏,從兩漢到明清都有,大概有幾百尊。一尊尊陶俑,傾注了他十幾年的財力和心力。
精彩書摘
說俑
轟然而過的秦軍主力,似滾滾的雷聲,低沉而又威嚴;尖風吹動戰旗,裂帛般地穿透耳膜。是對陣趙國騎兵的長平之戰?亦或是攻克六國首都的最後絕殺?秦王朝中央軍團,以驚世的強大亮相於今曰長安……
胡笳聲咽,馬蹄聲碎,大漢王朝的騎兵煙塵八百里,所向披靡。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狼煙中飄蕩著這些軍之魂。成陽楊灣、徐州獅子山的那些讓匈奴為之膽寒的鐵血騎兵,躍馬挽韁,空前絕後於瞬間……
漸遠的《廣陵散》伴著血色黃昏,牛車晃出了兩晉文人的放浪形骸,隋代文官身後,大唐美女衣袂飄動,香風馬嘶,鼓者、樂者、舞者,廣袖長舒,踏歌起舞。將軍、天王,市井百態,成千上萬之陶俑,匯如江海,奔如潮汐,它們再現了逝去的歷史,它們吶喊著先祖的遺言……
陶俑,向我們走來。
談起陶俑,頭腦中馬上會聯想到陝西西安的秦兵馬俑,但人們可能並不知道,除去秦兵馬俑的龐大軍陣外,從夏、商、周,一直到明、清,沿黃河流域、山東半島、四川盆地等許許多多的古墓中都出土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各式各樣的陶俑。它們千姿百態,精彩紛呈,而且絕非只是貴族王室的墓中才有,從陶俑出土的範圍看,士大夫、貴族、城鎮工商業者、醫生、術士,中、低級軍官,但凡有些積蓄或有田業者,都在厚葬之風下竭盡全力置辦陶俑入葬。目前出土的陶俑(不論何種原因的出土)不計其數,小的墓葬三個五個,大的墓葬成百上千,這種伴隨著我們民族成長、繁衍的雕塑品;這些出自千千萬萬民眾階層之手,出土於幾千年的各類墓葬中的藝術品;這些曾使其他民族目瞪口呆的雕塑藝術群,如今,冷寂地躺在博物館的倉庫中,流傳於文物販子的紙箱裡,蜷縮在古玩店的櫃檯角落。它們應是我們民族的至高的藝術珍寶。它們以從心靈出發而又回歸於心靈的精美、動情、活靈活現,詮釋了我們民族的審美演化,心理活動。
圖書目錄
序言
說俑
藏俑
隨風飄蕩的靈魂
收藏絮語
舞兮·樂兮
百戲俑
亂世遺韻
官惑
唐女之殤
美哉“胖妞”
胡姬美酒
侏儒
女人與男人的來世今生
老農與女俑
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