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詩經·周南·螽斯》【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雜言詩
【出處】《詩經》
作品原文
螽 斯螽斯羽⑴,詵詵兮⑵。宜爾子孫,振振兮⑶。
螽斯羽,薨薨兮⑷。宜爾子孫,繩繩兮⑸。
螽斯羽,揖揖兮⑹。宜爾子孫,蟄蟄兮⑺。
注釋譯文
【注釋】
⑴螽(zhōnɡ 終)斯:或名斯螽,一種蝗蟲。一說“斯”為語詞。⑵詵(shēn 申)詵:同莘莘,眾多貌。
⑶振振(zhēn 真):盛貌。
⑷薨(hōnɡ 轟)薨:眾也。或曰形容螽斯的齊鳴。
⑸繩繩:不絕貌。
⑹揖(jí 集)揖:會聚也。揖為集之假借。
⑺蟄(zhí 執)蟄:和集也。
【譯文】
蝗蟲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蝗蟲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
蝗蟲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作品鑑賞
“子孫”,是生命的延續,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華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觀念,在堯舜之世已深入民心。《莊子·天地》篇有“華封人三祝”的記載:堯去華地巡視,守疆人對這位“聖人”充滿敬意,衷心地祝願他“壽、富、多男子”。而再三頌祝“宜爾子孫”的《螽斯》,正是先民這一觀念詩意地熱烈抒發。關於詩旨,《毛詩序》云:“《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點出了詩的主旨,但拖了一個經學的尾巴。朱熹《詩集傳》承毛氏之說。還作了“故眾妾以螽斯之群處和集而子孫眾多比之”的發揮,沒有貫徹其“《詩》作詩讀”的主張。對此,姚際恆一併認為“附會無理”(《詩經通論》);方玉潤進而指出:詩人措詞“僅借螽斯為比,未嘗顯頌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讀者細詠詩詞,當能得諸言外”(《詩經原始》)。確實不可泥求經傳,而應就詩論詩。
體會意象,細味詩語,先民頌祝多子多孫的詩旨,顯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飛蝗產卵孵化的若蟲極多,年生兩代或三代,真可謂是宜子的動物。詩篇正以此作比,寄興於物,即物寓情;“子孫眾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謂。就詩語而言,“宜爾子孫”的“宜”,有“多”的含義;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古文宜作(上宀中多下一),竊謂宜從多聲,即有多義。‘宜爾子孫’,猶雲多爾子孫也。”而六組疊詞,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眾多之意。易辭復唱,用墨如潑,正因心愿強烈。就詩篇編排而言,前篇《詩經·周南·樛木》祝賀新婚幸福,此篇繼而祈頌多生貴子,不僅順理成章,或恐正是編者苦心所系。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前兩句描寫,後兩句頌祝。而疊詞疊句的疊唱形式。是這首詩藝術表現上最鮮明的特色。如果說,“宜爾子孫”的三致其辭,使詩旨顯豁明朗;那么,六組疊詞的巧妙運用,則使全篇韻味無窮。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詩只平說,難六字煉得甚新。”《詩經》運用疊詞頗為尋常,而《螽斯》的獨特魅力在於:六組疊詞,錘鍊整齊,隔句聯用,音韻鏗鏘,造成了節短韻長的審美效果。同時,詩章結構並列,六詞意有差別,又形成了詩意的層遞:首章側重多子興旺;次章側重世代昌盛;末章側重聚集歡樂。由此看來,方氏的評語似可改為:詩雖平說,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煉得甚新,詩意表達圓足。另外,在朱熹《詩集傳》中,《螽斯》是比體首篇,故用以釋比。其實,通篇圍繞“螽斯”著筆,卻一語雙關,即物即情,物情兩忘,渾然一體。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說是《詩經》中不多見的象徵性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