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

《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

《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作者是格奧爾格,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描述的是我們永難進入這些詩的內部,然而能在它們周圍逛一逛,並不時窺見一些他的創造物——這就是一種難得而高妙的快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7月1日)
叢書名:同濟·歐洲文化叢書,德意志文化系列
平裝:28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60842967
條形碼:9787560842967
商品尺寸:20.8x14.6x2cm
商品重量:322g
ASIN:B0043M606E

內容簡介

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內容簡介:格奧爾格作為一個極其“另類”的德語詩人,一直被重重迷霧遮罩著。海德格爾曾選取格奧爾格的作品加以闡發,旨在演繹其存在哲學。《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選譯了格奧爾格各個時期的200餘首詩作及一組散文,並輔以4篇評論和闡釋,以有助於讀者廠解詩人及其作品。

編輯推薦

《詞語的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同濟·歐洲文化叢書,德意志文化系列

媒體推薦

我們永難進入這些詩的內部,然而能在它們周圍逛一逛,並不時窺見一些他的創造物——這就是一種難得而高妙的快樂。
——霍夫曼斯塔爾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格奧爾格譯者:莫光
格奧爾格,德國詩人,其作品主要產生於被神拋棄、沒有英雄、毫無福佑、不再追思偉人、墮落而失去良知的19,20世紀之交。他是一代青年心目中的大師、引路人和先知,曾在精神上澤被於里爾克、霍夫曼斯塔爾、特拉克爾、貝恩、本雅明、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布洛赫、勛伯格等人。
譯者簡介:
莫光華,1972年生於四川通江,文學博士,四川外語學院德語系副教授。

目錄

譯者序
卷一早期詩選
十一月的玫瑰
在畫廊
儀式
在公園
新國度里愛的盛宴
朝聖之旅
警醒
新的遠遊
沒有腳步和喧囂
我必須跨上灰馬
偉大的日子裡
花樣年華離我已遠
觀鳥
周年日
節日之夜
致達蒙
致卡利馬庫斯
致法恩
言詞欺詐
瞧我走了
別總說
河谷里的百合花
當廣闊的紅霞
孩兒國
當我們在覆滿鮮花的門後
卷二選自《心靈之年》
到據說已死的公園
我已痊癒
我們浴著銀輝
我們今天不會
空的四角形
朝聖者
我到你面前
那一株鮮花
你魔力崩潰
夏季的勝利
太陽國
先知的話語
誘逃
里德爾
萊希特
霍夫曼斯塔爾
沃爾夫斯凱
費爾維
舒勒
克拉格斯
在盛夏
我知道
陣陣風暴
我們漫遊
無論濃霧
為了可悲的需要
你們走向的爐灶
你還想
墓穴里
卷三選自《生命之毯和夢與死之歌》
我蒼白地努力
請你給予我
我的生命
對於你們的幸福
你將不再讚美
我是朋友和嚮導
作為君侯
你走下你高高的屋宇
往昔
我們就是那些孩子
原風景
田野之友
面具
兇手
追隨者
修道院
伯克林
立像(之三)
立像(之六)
面紗(之七)
藍色的時刻(致雷斯休頓夫婦)
沙丘屋(致費爾維夫婦)
為我歌唱秋天和夜晚的男孩(之一)
七月之憂
羅馬郊野
行程終點
白晝歌(之一)
夜歌(之一)
夢與死
卷四選自《第七個環》
但丁和時代詩
歌德紀念日
尼采
死城
至日遊行
聖廟騎士
挺進
……
卷五選自《同盟之星》
卷六選自《新帝國》
卷七選自《日子和作為》

序言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曾諷刺德語,說它只配用來與馬講話。其時為16世紀上半葉,馬丁·路德通過翻譯《聖經》而初創德語——詩人海涅說,路德把《聖經》譯成了“一種還完全沒有出生的語言”。自那以後,作為一個文化單元的德意志才算上了路。德意志在歐洲常被稱為“中央之國”(dasLandderMitte),至少在文化學術上這大概是可以成立的。
馬丁·路德為德意志確立了一個優良傳統。有統計資料顯示,作為被翻譯的文字,德語僅次於英語和法語,位居世界第三;而在把其他文字譯成本民族語言方面,德語則在世界上占居首位——德國竟是當今世界第一翻譯大國!
看來這個德意志最合乎魯迅先生的理想了:既會“摹仿”又會“創造”。而這個理想自然也可以意味著:不會“摹仿”亦不會“創造”。先生還說:如果再不“拿來”,再不“摹仿”,那就依然無助,依然無望,終將落個“恨恨不已”而已。

文摘

於是,格奧爾格65歲生日時,納粹媒體紛紛祝賀和讚揚格奧爾格這位“新帝國的詩人”。時任帝國宣傳部長和帝國文化局主席的戈貝爾博士(pllalJeophGoebels,1897-1945)就是格奧爾格的忠實追隨者貢多爾夫的學生,藉機向格奧爾格這位“師爺”表示了生日祝賀,稱他為“詩人和先知、詞語大師、善良的德國人”。①當時還設立了一個“施特凡·格奧爾格獎”(由於格奧爾格的不合作態度,不久就被改名)。
雖然厭惡政治的格奧爾格從沒做出過任何歸順納粹政權的表示,也拒絕與他們發生任何形式的關係。納粹文化當局卻讓人傳話,請格奧爾格去帝國詩人協會(Dichterakademie)擔任“主席”之類的位置。格奧爾格的回答是:他不想接受任何職位,即使是名譽上的,更不獲取任何薪俸。他還自豪地宣布,“半個世紀以來,他無須任何協會也能一直得心應手地治理著德國的詩和德國的精神”。
為了與納粹當局保持距離,格奧爾格隨後避走瑞士最南部的提契諾(Tessin)。但這一舉動不一定完全表明他拒絕整個納粹政權。這件事,後來被一些人,當然主要是他的追隨者們,包括施陶芬貝格兄弟,解釋為一種無聲的抵抗行為。③格奧爾格死後,納粹文化當局的一位官員(傳說是戈貝爾本人)以官方名義發去了唁電並刊登於當時的媒體。而格奧爾格本人生前從未給納粹官員寫過書信。
儘管如此,上述情況已足以讓後人對格奧爾格與第三帝國的關係產生各種猜測和誤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