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看病貴》

《診療看病貴》

“看病貴”是一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社會綜合症。“看病貴”首先無疑是個醫療費用問題,而醫生是醫療費用閥門,其行為與“看病貴”有著天然的聯繫。醫生行為是通過預防或診斷、檢查檢驗以及治療活動實現自身價值目標的過程。醫經濟性與道德性的矛盾是醫生行為的內在矛盾,在不同付費方式下其外在表現不同。醫生行為雖受到諸種因素影響,但只要我們組合運用制度、技術、市場以及行政手段,便可正向干預醫生行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遏制乃至消除“看病貴”。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診療看病貴
作者:周良榮 著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診療看病貴診療看病貴

出版時間:2010-3-1字數:284000
開本:16開
ISBN:9787511206589
定價:¥33.80

作者簡介

周良榮,男,1963年8月出生,湖南常寧人,管理學博士,南華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是湖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社區衛生眼務管理”指導專家,主要研究衛生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等26項研究,獲省級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兩項(政府獎),市級及其他各類獎項12項,出版專著及參編教材4部,在《系統工程》《中華醫院管理》等發表論文70多篇,有多項研究成果被省市政府或相關職能部門採納。

目錄

導論
1研究背景
2國內外有關研究評述
2.1關於醫生行為的研究
2.2關於醫生行為干預措施的研究
3研究架構
3.1研究方法
3.2主要內容
3.3技術線路
4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4.1創新點
4.2不足之處
第一章看病貴與醫生行為
1.1看病貴及其評價指標與方法
1.1.1看病貴的含義及特點
1.1.2看病貴的界定方法
1.1.3看病貴的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
1.1.4看病貴的實證考察
1.2醫生行為的性質與特點
1.2.1醫生行為的涵義及分類
1.2.2醫生行為二重性
1.3醫生行為的特徵
1.3.1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
1.3.2專業技術性和壟斷性
1.3.3主導性
1.3.4不確定性
1.3.5公益性
1.3.6外部性
1.4醫生行為的理論模型
1.4.1醫生行為模型的含義
1.4.2醫生行為模型的構成
1.5醫生行為模型的歷史影像
1.5.1醫生職業專門化和嚴格的職業要求
1.5.2醫生直面收費且收益豐厚
1.5.3醫生有明確的道德目標與道德操守
1.5.4醫生和醫療行業實行分類管理
第二章醫生誘導需求行為
2.1醫生誘導需求的涵義及存在原因
2.1.1醫生誘導需求的涵義
2.1.2醫生誘導需求的原因
2.2醫生誘導需求的模型
2.2.1價格剛性模型
2.2.2目標收入模型
2.2.3自行決定的無效用模型
2.2.4利潤最大化模型
2.3誘導需求的實證研究
2.3.1手術量隨外科醫生增加而增加
2.3.2醫療費用隨醫生人口比增長而增長
2.3.3醫療收費下降但醫療數量增加
2.4我國醫生誘導需求實證分析
2.4.1醫生對支付方式的反應
2.4.2醫生對支付制度的反應
2.5醫生誘導需求的後果
第三章影響醫生行為的因素
3.1醫療衛生保健體制和制度
3.2患、保、醫博弈中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
3.2.1按項目付費
3.2.2按病種費用付費
3.2.3按人頭付費
3.2.4按服務人次付費
3.2.5按住院床日付費
3.2.6總額預算制
3.2.7對醫生的直接支付
3.3聲譽機制
3.4信息不對稱和代理關係
3.5監督機制
第四章醫院醫生行為的制度干預
4.1醫生行為制度的涵義
4.1.1制度
4.1.2醫生行為制度
4.2我國現行醫生制度的基本特徵
4.2.1衛生事業屬於社會公益事業
4.2.2政府直接舉辦醫療衛生
4.2.3政府利用政策辦醫院
4.2.4事業單位走向企業化
4.2.5醫生嬗變成單一的“經濟人”
4.3我國現行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4.3.1財政投入所占的比重近些年來越來越少
4.3.2衛生績效尤其是公平性較差
4.3.3醫生工作效率與生產率增長不同步
4.3.4醫院擁有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支配權
4.3.5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利益地圖”
4.4制度變遷與醫生行為的正向干預
4.4.1健康公平與制度效率
4.4.2正向干預醫生行為的制度設計
第五章社區醫生行為的制度干預
5.1社區及社區衛生
5.1.1社區
5.1.2社區衛生服務
5.2外國社區衛生服務制度借鑑
5.2.1德國、法國、奧地利的社區衛生服務制度
5.2.2美國的社區衛生服務制度
5.2.3英國的社區衛生服務制度
5.2.4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的社區衛生服務制度
5.2.5泰國、南非的社區衛生服務制度
5.3城市社區醫生行為的制度干預
5.3.1社區衛生髮展呼喚醫生人力新制度
5.3.2“退院轉社”的含義與制度設計
5.3.3“退院轉社”的可行性
5.3.4實施“退院轉社”的條件約束
5.4農村社區醫生行為的制度干預
5.4.1對現行農村衛生髮展的反思
5.4.2夯實農村社區衛生的硬體和軟體
5.4.3鄉村醫生行為干預的制度框架
第六章醫生行為的技術干預
6.1循證醫學
6.1.1循證醫學的涵義
6.1.2運用循證醫學干預醫生行為的必要性
6.1.3循證醫學干預醫生行為的套用
6.2臨床路徑
6.2.1臨床路徑的涵義
6.2.2臨床路徑的特徵
6.2.3運用臨床路徑干預醫生行為的目的
6.2.4實施臨床路徑干預醫生行為的方法
6.3電子病歷
6.3.1電子病歷的涵義
6.3.2電子病歷的特徵和功能
6.3.3運用電子病歷干預醫生行為的意義
6.3.4電子病歷干預醫生行為的套用
第七章醫生行為的市場干預
7.1政府失靈與非市場失靈
7.1.1政府失靈
7.1.2非市場失靈
7.2較為混沌的市場導致醫生行為扭曲
7.2.1市場的形成和培育有悖於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殊性
7.2.2行政權力市場化導致醫生處方權和醫院事權市場化
7.2.3藥品市場的較為混亂導致有些醫生淪為藥品零售商
7.2.4醫藥灰市加速成長
7.2.5醫藥黑市屢禁不止
7.3市場干預醫生行為的路徑
7.3.1細分並規範醫藥市場
7.3.2市場干預醫生行為的方法
第八章醫生行為的行政干預
8.1市場失靈的含義
8.2醫療市場上市場失靈的原因
8.2.1醫療市場不是標準的市場
8.2.2醫療服務的公共性
8.2.3醫療產品的外部性
8.2.4壟斷
8.3醫生行為行政干預的現狀分析
8.3.1針對市場失靈的政府干預
8.3.2行政干預的含義
8.3.3現階段行政干預醫生行為的經驗與主要問題
8.4醫生行為正向行政干預的路徑
8.4.1合理選擇醫療衛生的干預重點和干預方式
8.4.2政府擔負公共醫療衛生責任
8.4.3培育和完善特需醫療市場的市場機制
8.4.4科學考評醫院和醫生的績效
8.4.5整頓醫療市場秩序以規範醫療市場
結論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一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建議
附屬檔案二湖南省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成本測算報告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