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珠》[錢泳抄本]

《記事珠》[錢泳抄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被發現的《記事珠》書籍作者是清代學者錢泳,有觀點認為這本書是抄錄了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的第五記《海國記》。此外,書中記載:沈復等人發現釣魚島的時間為1808年,這就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現”該島早了76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鐵證。

發現

錢泳手抄有關釣魚島的文字錢泳手抄有關釣魚島的文字

藏書家彭令2005年在南京朝天宮市場上意外見到一本“爛書”。那是一本破破爛爛的手抄本,封面上“記事珠”三個字。

2012年6月20日,海峽兩岸學者聚首南京,進一步考證山西藏書家彭令持有的清代古書。書籍作者是清代學者錢泳,彭令認為,這本名為《記事珠》的手寫筆記抄錄了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的第五記《海國記》。

眾所周知,《浮生六記》被發現時,僅剩4卷殘稿,隨後出現的“全本”皆為後人偽作。

據文中記載,沈復等人發現釣魚島的時間為1808年,這就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現”該島早了76年,而後者正是日本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理由之一。

內容

清嘉慶年間墨跡本《記事珠》上明確記載:嘉慶十三年(1808年),大清王朝頒旨冊封琉球國王。此年二月十八日,正使齊鯤(太史)、副使費錫章(侍御官)、學者沈復(太史司筆硯,字三白,《浮生六記》作者)等出京。同年閏五月二日,他們從福建出發,分乘二船一同前往琉球國。五月十一日,“始出五虎門。向東一望,滄茫無際,海水作蔥綠色,漸遠漸藍。”五月十二日,過淡水。五月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遙見遠山一帶,如虬形,古名琉虬,以形似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