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建築學術文庫”之一。作者結合建築史和美術史的研究方法,從“文本”和“文脈”,即建築的形式語言及其演變,以及建築生成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兩個方面對許多建築和建築問題進行了“解讀”。內容涉及建築學的諸多方面,例如,空間與禮儀、技術與藝術、形式與風格、繼承與創新、建築中的歷史、歷史中的建築、讀史與評史和寫史與讀史。作者希望能夠通過歷史來理解建築,並通過建築去理解歷史。
本書內容廣泛,研究角度多樣,且圖文並茂,適合建築史和建築理論的研究者,高等院校建築及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以及廣大建築愛好者參考閱讀。
編輯推薦
這就是《解讀建築》的所謂解讀方法,前兩者強調文本,即建築物本身的形式語言及其演變;後兩者強調文脈,即建築生成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總之,我希望通過歷史來理解建築,也希望通過建築去理解歷史。當然,還有人說“以史為鑑”。我也這么想,但未知做到也無。
作者
賴德霖長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建築史學理論研究,尤其關注其中建築和空間複雜的意義關係。在本次講座中,賴德霖選擇以深圳大芬村美術館的建築內涵為題展開,為人們理解當代建築背後公共性的新方向提供觀看的角度。
賴德霖1992、2007年分別獲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和芝加哥大學中國美術史專業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美術系助教。主編了《近代哲匠錄:中國近代時期重要建築家、建築事務所名錄》。專著有《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解讀建築》等。
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圖書
“中國建築圖書獎”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並已在業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官員的充分肯定。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界定了明確的主題,涉足建築與藝術領域,探尋“建築”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點。自2010年1月活動發布以來,共收到143種(套)共205本報送圖書,經過來自建築、圖書、藝術、文化各領域專家評審的審慎遴選,最終有16種(套)圖書獲得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