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發時間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二日內容簡介
各中央局及分局負責同志:
你們區域工業及工運中好的與壞的傾向表現如何?
(一)是否有因勞動條件提得太高致有生產低落、資本家畏避之事發生,如有此種現象,你們採取了何種對策?
(二)經過鬥爭,工人有了組織,又適當地滿足了工人改善生活的要求,而這些要求並不過火,沒有傷害資本家的企業興趣,只是提高了工人們的勞動熱忱,因而發展了生產,繁榮了經濟,對勞資雙方均為有利,此種事例,在你區多不多?是否成了一般傾向?
(三)工會及黨支部的工作方針是和廠方合作(不論公營、私營),以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為共同任務,就是說,實行了解放區工業及工運的正確方針;或者不是這樣,而是工會及支部與廠方對立,只顧工人暫時片面利益,不管生產是否發展,經濟是否繁榮,即是說,承襲內戰時期的白區工運方針?這兩種方針,在你們區域內,黨與工會幹部了解情況如何?以上三個問題,請就所知於最短時間用簡電答覆我們。
中央
寅文
背景信息
“九一八”事變以後,人民已日漸不滿於國民黨當局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尤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北上抗日與號召全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後,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更因之日益廣泛,並影響到當時的“剿共”軍隊,首先影響到在內戰前線的東北軍與十七路軍。經過“一二九”學生運動、全國救亡運動、七君子之獄,尤其是中國人民紅軍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轉向東渡黃河抗日,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這已無可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