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中目錄
作者簡介
相關評論
基本信息
作者:(美)羅森堡,(美)小伯澤爾 著,曾剛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內容簡介
西方從貧困社會步入現代社會,是因為機緣巧合還是剝削,抑或是軍事征服?羅森堡和小伯澤爾以大量生動翔實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是一種能夠不斷創新的機制促進了西方現代社會的經濟變遷。而要確立這樣一種創新機制,必須具備三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創新決策權的分散化;實施創新的能力和手段;持續不斷地激勵創新者。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西方的技術和組織方面的創新活動推動了現代化的進程並形成了現代化的制度體系。中國正在努力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現代社會,西方向現代社會變遷的歷史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鑑。
書中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起點:中世紀
第三章 1750年以前的貿易發展
第四章 有利於商業發展的制度演進
第五章 1750年至1880年的工業發展
第六章 組織的多樣化:公司
第七章 技術、托拉斯和可交易股票
第八章 科學與財富的聯繫
第九章 企業的多樣化
第十章 暗示與比較
致謝
注釋
索引
作者簡介
內森·羅森堡,著名技術史專家,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曾出版過《創新之路:美國20世紀的技術變化》、《技術與國民財富》、《黑匣子:技術和經濟學》等多部著作。
相關評論
本書生動、睿智地將經濟學觀點和經濟史實交織在一起,以輕鬆的筆觸揭示出深刻而精準的學術思想。 ——唐納德·麥克羅斯基(Donald N.MeCloskey),《紐約時報書評》編輯
本書對西方自中世紀以來的經濟發展進行了清晰而深入的研究,認為政治經濟因素與組織技術多樣性之間的關係對西方當時乃至今天的政策都至關重要。本書生動、內容深刻,一定能夠激發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 ——斯坦利·恩格曼(Stanley Engerman),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
本書可信且有說服力地糾正了那些曾引致災難性實踐後果的不正確觀念。
——威廉·賴克(William H.Riker),《華爾街日報》記者
本書有力地反擊了西方的發展建立在帝國主義、剝削以及敲詐基礎上的錯誤觀念,解釋了為什麼以法令和強迫的手段來實現經濟發展注定不會成功。 ——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城市經濟學》作者